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24道古代诗歌鉴赏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6-06 16:22
古代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从全诗来看,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清新自然、恬淡幽静的乡村景象。从描写的明丽的自然景象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指向,表达了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答案: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表达了作者对山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可从写景上的炼字、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手法的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譬如炼字就要抓住“衔”“浸”等,修辞有拟人等。
答案:①炼字。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而美丽,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③比拟。“山衔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④ 借景抒情。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春日田园杂兴
连文凤①
老我无心出市朝,东风林壑自逍遥。
一犁好雨秧初种,几道寒泉药②旋浇。
放犊晓登云外垄,听莺时立柳边桥。
池塘见说生新草,已许吟魂入梦招③。
【注】 ①连文凤:宋亡,流徙江湖,与移民故老结交。②药:芍药。③此句化用屈原的《招魂》。
3.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描绘了怎样的生活图景?请简要分析。

解析:中间两联诗写了一系列的场景,比如犁田和“秧初种”“寒泉”“旋浇”“放犊”“听莺”等,将这些场景组合在一起,然后根据诗境,提炼出其中的“逍遥闲适”即可。
答案:雨后犁田栽秧,寒泉水浇芍药,远处陇上放牛,桥边柳下听莺。描绘了一幅逍遥闲适的春日田园生活图景。
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联系全诗,联系题目和注释进行分析。从题目(春日田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写归隐田园的诗;再联系首句“老我无心出市朝”和尾句“已许吟魂入梦招”,即可概括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无心出世,归隐田园。②故国之思。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秋浦①途中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5.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作用。答题时,先指出两个叠音词所使用的手法,然后指出表达效果。这两个词所渲染的气氛是悲凉的,表达出作者孤寂凄苦的感情。
答案:“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
6.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从“问雁”来看,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字里行间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来时还下杜陵无”运用反问的形式,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答案: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至于“来时还下杜陵无”,则直接表现了对故乡的牵挂。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注]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7.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先看诗面之意。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先写大雪欲来的情景,再写桃红柳绿的景象。其实,联系注释,很容易想象到诗面意义的背后所蕴含的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之情。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出乌云堆积山头,酝酿着一场大雪(雪意正浓、晚来天欲雪)的景象,“柳眼桃腮领略春”形象地描绘出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彤云密布衬托出诗人漂泊羁旅的艰辛和对前路难测的忧虑;“柳眼桃腮”则用旖旎春光象征诗人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了诗人长期贬谪之后被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
8.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颔联通过渲染节日的气氛来写乡愁,而尾联通过写儿女们的情态来表达内心深处对故土的思念和眷恋之意。
答案:颔联以景衬情,“爆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残灯”“永夜”又刻画出环境的凄凉,表现了作者长夜难眠的孤单寂寞和浓浓乡愁。尾联展开想象,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真切。

五、(2014·山西省忻州一中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
张舜民[注]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注】 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元丰四年 (1081)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次年十月遭劾奏,谪监郴州 (今湖南)酒税。南行途经岳阳作此词。
9.简要赏析“又看暝色满平芜”一句中“满”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这句词中“满”字形象而生动,既写夜色深重,又衬托出词人情感的苦闷与悲怆。
答案:“满”有“布满”“笼罩”之意,夜色笼罩着整个平旷原野,写出夜色之浓,遍布之广,用昏沉苍茫的夜色衬托诗人凄怆的内心。(意思对即可)
10.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在这首词中,“地远身孤”表明作者被贬后孤独难耐的情感,“憔悴”“流落江湖”把失意与苦闷写尽写透,“自是长安日下影”写出对朝廷的思念,“雁”“书”又有对故乡的怀思。这些感情很好地交织在诗歌中,分析时注意把要点概括全面。
答案:①流落江湖、远谪异地的孤独;②仕途失意、忠而被贬的苦闷;③思君恋国、实现抱负的渴望;④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宫 词
[唐]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11.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诗中“美人”这一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首诗题为“宫词”,主要写宫女的生活,“寂寂”的环境,“含情欲说宫中事”的情态,“不敢言”的恐惧,都能看出“美人”宫中生活的特点。答题时必须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美人”不受宠幸,孤独寂寞,没有人身自由,对宫中森严制度恐怖气氛感到恐惧。(结合诗句略)
1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先要准确指出诗歌中所用的手法,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反衬。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美人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题目。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深更深。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和颔联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我们要整体把握,很明显本诗是首离别诗,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开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根据题目要求,一定要结合首联颔联分析,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离别之情,“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颔联则是通过对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意象的描写来表现诗人对洛阳的留恋。
答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开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诗人离开洛阳前心绪不宁、浮想联翩的情形,“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颔联通过对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描写,间接表现诗人对洛阳的留恋。
14.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诗的颈联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两个内容,一对表达技巧的认识,二对诗歌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准确定位。题中要求的颈联就是第三联。表达技巧我们一般从修辞、对比、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作答即可。
答案:①拟人手法,菊花因离别在即而分外“瘦”,天气因离别在即而“酿”出秋阴,移情于物,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②借景寄情,菊花分外瘦,天空秋阴浓厚,诗人借哀景寄托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之情。
八、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黄 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 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15.请从修辞手法和炼字角度,赏析“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题干说得很明确,要求从修辞手法和炼字的角度来赏析词句的妙处。那就首先辨明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由句中的“花惊”与“柳认”可知是将花柳人格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炼字的角度来看,主要看两句中的哪些字用得妙,它一般是句中的动词,即“惊”和“认”两字,对此可从表层和深层义的角度来赏析,并结合拟人这一修辞手法来谈其表达效果。
答案:两句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认”两字,把春来郁闷,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见精神的动词是该词的词眼。
16.这首词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抓住本词的思想感情,就要关注词中的一些意象和关键语句。寒食、清明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时节,而自己却身在异乡。“天涯”“长亭短亭”“只凭好梦,飞到银屏”等语句,可见主人公思归和盼与家人团聚的情感。
答案:这首词抒发了主人公在清明时节怀人思归的情怀。上片主人公带愁醉酒,心烦意乱,触景生情,感慨时序惊心,特殊时节自己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下片写主人公望尽天涯的层层翠 ,心中暗数那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梦中与亲人团聚。
九、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7.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情感。这首诗的首联作者以“不才”自称,且冠以“最”字,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多年来的虚度光阴,颇有牢骚之意。颈联用三层对比强化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泯。整首诗处处流露出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18.“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颈联对比手法的妙处,主要从分析本联内容和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两方面答题。内容上,分析运用对比手法的字句,此句有三层对比:喜与忧的对比,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对比,“久”与“偶”在时间上的对比。作用上,运用对比手法层层递进,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内心的壮志未绝。
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十、(2014·广东省中山一中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①
陆 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 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9.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这首词的首句作者紧紧抓住“桐叶”“蛩”两个意象来写景,气氛萧瑟,烘托出作者凄凉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情感打下了基础。
答案: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
20.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下阕巧于用典,作者借《长杨赋》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答题时,还要联系注释背景来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的产生。
答案: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②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闲居
[元]卢 挚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①,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②。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注】 ①那答:那块,那边。②欠欠答答:疯疯癫癫,痴痴呆呆。
21.这首曲子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闲居”生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这首元曲的前两句写山村的美景,后半部分内容则写主人公的醉态与狂态,这就是“闲居”生活。
答案:写闲居所见的村野美景,从信步闲游写起,写出了主人公流连山水的悠闲兴致;描写主人公的醉态与狂态,写出了无拘无束的、身心放松的自由状态。
22.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曲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这首元曲在语言上别具一格,开头的对仗,曲中的俚语,精彩的细节描写,读来令人感到诙谐有趣,乐不自胜。
答案:运用口语,“那答”“早来到”“欠欠答答”等通俗平易地刻画出山村闲居的景物与人物;运用对仗,“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在俚俗中透着雅趣;生动传神,用“白发上黄花乱插”的细节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酒醉狂态;诙谐有趣,“欠欠答答”“黄花乱插”等语言穷形尽相,令人忍俊不禁。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
周邦彦
银河①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②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 ①银河:天河。借指人间的江河。②浴凫飞鹭:凫,野鸭。鹭,白鹭。③浪发:滥开。
23.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憎”“下”字很容易判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为拟人,答题时,要注意对表达效果的分析。
答案:拟人手法。作者说上天憎恨梅花滥开(开得茂盛),所以下起大雪封住梅花树枝,实则写出了春寒料峭(强调寒冷亦可),衬托出远在异地漂泊之人的凄寒苦楚。
2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上片引发归思,下片由雪下梅引出闺思,作者非常巧妙地从相思双方着笔,借梅雪表达了愁思之苦。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自己在外漂泊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漂泊+孤寂+思念)初春时节作者思家无奈路途遥远;天降大雪更惹家人牵挂。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