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的故事 马克·吐温① 从前有个好孩子。名叫雅各布。他对父母总是惟命是听,不管他们的话多么荒唐,多么不合情理:他总是好好读书,上主日学校(又名星期日学校。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从不迟到。他从不逃学,虽说他明明知道那是最有好处的事情。别的孩子谁也摸不清他的脾气,对他的行为感到费解。雅各布向来不撒谎,不管有多么容易。他只是对别人说,撒谎不对,就是这个理由。雅各布老实过分,叫人看了忍俊不禁。他的那股怪劲也真够厉害,简直无以复加。即便在礼拜天,他也不玩打弹子游戏,他不摸鸟巢,不拿辣味糖给街头艺人的猴子吃;总之,他仿佛对一切正当的娱乐活动都不感兴趣。因此。别的孩子总想搞清个中的缘由,对他能有所了解。可是他们始终得不出满意的结论。 雅各布读过主日学校的全部课本;这些书给了他莫大的乐趣,这便是他的全部秘密。 雅各布怀有崇高的抱负,渴望自己被写进主日学校的课本里去。他希望,课本在介绍他的事迹时,能够附些插图,描绘他不肯对妈妈说谎和妈妈为此高兴得老泪横流的情景。这就是小雅各布的抱负。他虽然希望自己被写进主日学校的课本,但是想到好孩子 雅各布怀有崇高的抱负理想,力求进取,渴望自己被写进课本里去,对他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 然而,不知怎的,这个好孩子老是倒霉,他碰到的事情与书中好孩子所碰到的总是两样。书中的好孩子们总是玩得尽兴,而书中的坏孩子们老是摔断双腿;他呢,好像螺丝松了,做啥事情都适得其反。他发现吉姆在偷别人树上的苹果,便赶忙跑到树底下给他读起坏孩子偷邻居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摔断胳膊的故事。说来也奇,吉姆真的掉下来了,不过正好掉在他的身上,吉姆安然无恙,他的胳膊倒被砸断了。雅各布真不明白,因为书中没有这种事呀! 有一次,几个坏孩子把一个瞎子推进泥坑,雅各布赶紧跑过去把他扶起来。雅各布以为,那个瞎子定会为他祝福。可是那个瞎子不仅没有为他祝福,反而用拐杖打他的脑袋,还说雅各布是想把他抓来重新推倒,然后再装模作样扶他起来。这件事也与书中说 同样的事,书中孩子们做了得益匪浅,他做了却总是倒霉。 雅各布苦头吃了不少,而权威性典籍所描绘妁那种事情却一次也没碰上。后来,有一天他到处寻找坏孩子,以便进行劝诫。他发现一座老铸铁厂那里聚着一群孩子。他们 这个力求进取的好孩子就这样死了,但是,他的结局并不像课本中讲的那样好。除 【注】①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9.第一段中,别的孩子为什么对雅各布的行为感到费解?(4分) 20.小说第三段写了雅各布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1.作者在小说中十余次写到“课本”“书”,其用意是什么?(4分) 22.从全文来看,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篇小说要告诉我们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9.好好读书,不迟到、不逃学、不撒谎,对父母总是惟命是听,(1分)过分老实(1分);对“打弹子游戏”“不摸鸟巢”(1分)等一切正当的娱乐活动不感兴趣。(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存疑! 20.雅各布怀有崇高的报负,渴望做个好孩子被写进课本里去;但是想到好孩子的结局老是死去,心里不是滋味,又产生犹豫心理;尽管如此,还是下定决心尽为而为,又坚定了信心做个好孩子。(共4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21.(1)为了突出主题:课本内容与现实不符,严重脱节。(2)为了突出人物:雅各布完全相信课本/迷信课本,一味机械模仿。(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1)对比手法(或者心理描写)。(2分) (2)通过写雅各布力求做个好孩子,但最后好心得不到好报,表达了对迷信于课本无独立思考能力的这类孩子的悲哀,倡导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不能生搬硬套课本;指出了教育上的缺失——只重说教,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缺乏对孩子适当的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