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语文试题 >

湖北省咸宁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6-28 15:44
湖北省咸宁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调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陨落(yǔn)  寒噤(jìm)  家醅(pēi) 龙吟风哕(huì)
B.栖息(qī)  攫取(jué)  执拗(niǔ)  长吁短叹(xū)
C.愤懑(mèn)  狡黠(xiá) 冗杂(rǒng)  针贬时弊(biān)
D.孱弱(chán)  馈退(kuì)  惊骇(bài)  鳞次栉比(zh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学们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他们一个说东,一个说西,如此大相径庭。怎么能达成协议呢?
C.近年来,咸宁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D.监控线面中,似道工序都清清楚楚、历历在目,这有效地保障了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地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们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即使需要春风化雨的涵养润泽,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
D.客观、专业的影评是引领电影市场走问健康和成熟的重要推手。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句话的主语是“母亲”。
B.“干钧一发、垂涎三尺、人声鼎沸、怒发冲冠”,这几个成语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我市一道亮图的风景线。在中心医院献血点,五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各献出了300毫升鲜血。”这个句子顿号使用无误。
D.“拙作、舍弟,寒舍,见教、小儿、愚兄”。这些都是常见的谦辞。
5.近两年来,中国科技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上天入地。通江达海……你校将举行以“走近中国科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5分)
(1) 参照示例。从上面四幅图片中任选一幅,根据最近发生的与图片有关的重要事件,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2分)

示例: 全球网时速最长动车组列车“复兴号”上线运行。
(2)你校邀请上面图片中某个人物或成果创造者、设计师来作报告,在互动交流环节,你获得了一次向对方提问的机会,请你作出恰当的表述。(图片任选其一。要求语言得体,提问有针对性) (3分)
  6.走进“西游”,重品经典。(6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大。”
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           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从中可 以看出八戒_       的心理。   
(2)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你结合《西游记》相关情节举个“神魔”或“精魅”具有“人”的特性的例子。(3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题,10分)       
海“溶”塑料,让海洋不再哭泣     
①曾经,塑料的发明为人类带来了许多意外的惊喜。然而,现在有关塑科污染的报道不绝于耳。特别是近几年来,海洋微塑料污染更是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有3亿吨塑料被废弃。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大的有800万-1200万吨。海洋已成为塑料“垃圾场”,而传统塑料的降解需要几十甚至几百年时间。    
③海洋中有很多内眼不可见的塑料,通常被称为“微塑料”。有料学家认为,微塑料要比肉眼可见的塑料危害更大,原因在于:
④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扩散性更强。荷兰科学家曾研究过太平洋塑料垃圾带,发现微型料虽然只占到塑料总质量的8%,但是却占到漂浮在此区域塑料面积的94%。微塑料在海洋中无处不在,且具有很大的隐藏性。2017年,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大洋深处4500求处带回的海洋生物,在其体内竟也检出微塑料的成分。微塑科更容易进入食物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美国有关人士曾指出,丢弃在水中的塑料垃圾已危害到逾600种海洋生物,造成鮭鱼。海龟,海豚,鱼和海鸟等受伤或死亡。
⑤目前对于微塑料的海洋环境行为,生态毒性及作用机制,人类还缺乏清晰的认识,也没有研究能直接证明海洋微塑料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是,没有研究并不等于没有危害。
    ⑥那么。微塑料来自何处呢?海洋微塑料既有海源方面的输入,也有陆源方面的输入。而陆源方面的输入是海洋中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主要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去弃的塑科丢弃物等。除了塑料垃圾外,人类常用的洗涤剂。护肤品及工业原料等也含有大量微塑科成分,这些微塑料成分随污水排出,往往会随着陆源垃圾输入到海洋当中。
⑦塑料污染已经让海洋不堪重负,拯救海洋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呼声,用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无疑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路径。但是,由于海水并不具备生物降解的条件,因此单地依靠可降解塑料是不行的。
⑧中国科学院工程塑科研完中心根据海洋环境的特点。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海“馆”材料的研发。研究团队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实现了材料在海水中的快速降解,现在,他们研发的海“溶”塑料可以在数分钟到几百天内降解消失,最终分解为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小分子。未来,研究团队还希望海“溶”塑科的降解模式能够实现智能化。对其降解性能进行调控,从而满足村料的使用性烧和环境造应性。 (选自《百科知识》2019年04期。有删改)
7.下列说法与选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从大洋深处4500米处带回的海洋生物体内也被检出微塑料的成分,可见微塑科在海洋中无处不在,深海中也未能幸免。
   B.丢弃在水中的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危害极大,已造成逾600种海洋生物受伤或死亡。
C.目前,人类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微塑料的生态毒性及作用机制对海洋生物和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D.我国科研人员研发的海“溶”塑料可以在数分钟到几百天内降解消失,研究团队还实现了对其降解性能的调控。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选文是从海洋型料污染现状,微型料危满更大的原因。微塑料的米源、我国海“浴”塑料研发成果园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
B.第④股面线部分作者列举两个相差般大的数据,说明了微塑科在海洋中只有很强的扩散性和隐藏性。
C.第⑥段画线部分“主要”一词说明了陆源输入是造成海洋微塑料钙染的主要因素,但又不是唯一因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选文的标题,一方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研究和对保护海洋环境做出的贡献。
9.为了让海洋不再“哭泣”,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
最是“经典”润人心    
①近一段时期,舞台作品诸如中周东方演艺集团的大型演出《美丽中国·古风国韵》,电视除艺作品如中央广据电视思台的《经典咏流传》、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声入人心》及其同名音乐会全国巡演,助备受观众喜爱。这些节目都选择了大众化的角度和方式去呈现经典,虽性质不同却殊途同归,起到普及经典的作用。它们构成了文化消费市场中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打造更多文化艺术精品,广泛传播和弘扬文化经典,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③呈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效果。《关丽中国·古风国韵》把中国古典文化瑰宝以精美的现代舞台展现出来:《经典咏流传》以企业人物演绎中国古典诗词为主。带领人们“读诗成曲,传唱经典”而《声入人心》音乐会则以流行的、大众化的方式呈现西方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新的文化现象。引发现众热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文化经典进行更多、更深的了解,起到了陶冶大众情操的社会美育作用。
④文艺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甘霖。而文化经典作为其中的核心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具有深邃的思想性,艺术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大众精神需求,起到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各民族文化经典都是一座座丰厚的审美富矿,代表较高的文化艺术品位,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和诸多经典艺术元素,其有不可或缺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⑤母庸讳言,当今过快的生活节奏、过度的商业包装,也让“快餐式”文化消费占据了不小市场。有的人静不下心。有的人缺少时间,改使文化经美有时很难走入人心,无法全面深入地发挥其润物无声的美育功用。对此,我们不妨将文化经典蕴于当代影视艺术文化之中,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助推文化经典的普及与传承,都不失为一种良策。
⑥期待作为“阳春白雪”的文化经典,不仅能顶天立地,而且能铺天盖地,从而春风化雨、丰厚心灵,繁荣文化、滋养文明。(选白《人民日报》2019年5月29日,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从人们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文艺节目谈起,吸引读者,引出下文的论题。
B.作者认为,要使文化经典普及和传承,可以将文化经典蕴于当代影视艺术文化之中,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助推文化经典的普及与传承。
C.第④段画线句比喻贴刀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文化经典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能“起到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
D.第⑤段先将“快餐式”文化与文化经典进行对比,指出“快餐式”文化消带带来的负面影响,接着分析文化经典很难走入人心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议。
11.“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是战国时期《对楚王问》中的典故,分别代指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读会上的讲话中运用这一典故的用意是(  )(3分)
A.希望文艺作品的呈现方式“不拘于一格”能符合大众的口味,为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和喜爱。
B.希望文艺工作者能打造更多文化艺术精品,广泛传播和弘扬文化经典,不负时代赋予的重任。
C.希望优秀作品的选择“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高深高雅的,也要有通俗普及的。以满足人民群众层次的文化需求,便经典得以普及。
D.希望高雅文化艺术与流行、通俗元素充分融合,推动文化经典在大众中广泛传播,激发大众的兴趣。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丽中国·古风国韵》《经典咏流传》《声入人心》三个节目虽然性质不同,但都选择了大众化的角度和方式去呈现经典,起到普及经典的作用。
B.第⑤段作者认为“快餐式”文化消费占据不小市场的原因:一是人们生活节奏过快,没有时间去品位经典;二是未能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经典。
C.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的文化现象,引发观众热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文化经典进行更多,更深的了解。这说明早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效果。
D.从末段可以看出,作者希望文化经典既能顶天立地。又能铺天盖地。起到春风化雨,丰厚心灵, 繁荣文化、滋养文明的作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