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专题 >

万树《望江怨》阅读答案及详细解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1-16 22:59
望江怨•送别
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答案】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景。
【解析】
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综合起来可得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场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答案】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作者:
万树(1630-1688),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明·常州府宜兴(今江苏宜兴县)人。明末戏曲作家吴炳的外甥。清·顺治年间以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康熙年间入两广总督吴兴祚幕府作幕僚,一切奏议皆由其执笔,闲暇时作剧供吴家伶人演出。清初著名诗人、词学家、戏曲文学作家。

简析:
万树送别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淡雅含蓄、情景交融。这些特点在其他词中也有表现,例如《望江怨•送别》:
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以景衬情、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更加明显。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但所描绘的景致,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的缠绵婉恻,韵味十足。

解析
2014年广东的古诗词鉴赏选自我国清代著名词曲家万树的《望江怨·送别》。万树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词曲家,其新编的《词律》效应轰动,词曲风创新,硕果累累,对中国词坛的
贡献尤为巨大,影响深远。

分析一首诗词,首先应从题目入手,《望江怨·送别》顾名思义为一首送别词。以“送别”为主体的诗词,多为缠绵不舍之情。

紧接着就可以分析词义。词义的理解可以抓住关键意象进行分析。词中“春江”“残照”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断送扁舟过”可见行人已远行;“愁云”“恨”可看出词人送别时的愁情别恨,最后一句“怪人催去早”,可以看出残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呼唤早点回去,又怎能不“怪”! 怪者,埋怨、责备也。

由此,我们可以大概出词义:(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眼前为一片春江水暖,一望绵远,不见端际的景象。词人目送行舟,一直望到远去的小舟过了树木的梢头,此时,愁如云积,小舟渐行渐远,最后船体已不可见,惟见点点白帆,比沙鸥还小。这时刚好有人“催去早”,词人心中生恨,反倒责怪起催促者来,更感慨若非残照只余“一竿”高,怕还会与友人相叙一番吧。

其次,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第一问: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这道题考核的是场景分析概括。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会告诉学生做题三步走:先总体概括,再进行细节分析,最后点明场景与氛围。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不难得出,总体可概括为:“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细节分析可先抓住特定的意象,在具体分析。通过“扁舟”“过林杪”“布帆”“沙鸥小”等意象,我们可以得出“(词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最后“愁云”一词点明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愁云惨淡”、“悲凉寂寥”。

因此,这道题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前四句描写了在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感到愁云惨淡,整个送别的画面悲凉寂寥。

第二问: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这道题考核的是结合语句,分析全文内容,概括思想情感。面对这样的题,我们告诉学生,先审题干,分析题干,抓出“题眼”。这道题要抓住“怪”这个心理描写,着重分析其对抒发词人情感的作用。注意题干“结合全词”,梳理出全文的情感脉络,分析词人为何“怪”?“怪”什么?“怪”的情感怎么一步步展开。我们不妨以问答的形式来回答这道题。

Q:友人已乘舟远行,词人为什么还在江边迟迟不离去?这体现出词人什么感情?

A:词人在友人的帆船出发之后仍旧不忍离开,目送扁舟渐行渐远,渲染了不舍之情;

Q:这时,天边愁云如积,词人一直看到帆船比沙鸥还小。这又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A: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愁云”再次渲染出此人的离愁;

Q:最后此人为什么会发出“怪人催去早”的情感?

A:看这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心中生恨,反倒怪起催促者来,怪其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这里的“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此时情感已经得到三重渲染。“怪”的反常心理,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从而可以看出两人友情之深。



相关阅读

2015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文字版)
201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参考答案文字版
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上海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文字版)

有帮助
(5)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