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5—2016学年度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8)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1-30 20:25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5分)C E(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开始”一词不当,1894年6月蔡元培就上书联合英德抵御日本。B项“读书”与“思想转变”的顺序不当,且“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主张,不宜概括蔡元培的相关思想。D项“认为凡是‘敛怨于平民’的人都是‘民贼’”不正确,原文“政府腐败有利于唤起民众,新政改革不利于鼓吹革命”,是将改革政治者称为“民贼”。)
(2)(6分)①蔡元培早有爱国思想和政治意识,做翰林学士时就上书奏请联合英德抵御日本。
②甲午战败后,洋务派、维新派的相继失败,使蔡元培认识到从事改革是不可能把全部腐败的局面转变过来的。必须在根本上从培养人才着手,于是奔走于教育救国之道。
③他不愿以名教纲常毒害学生,反对当局的专制,组织学生成立了国内惟一的革命机关爱国学社。
④清末,清廷已是专制与暴政的代表,革命已是学界对政治形势的重要认识。国内革命形势兴起,章太炎、吴稚晖等诸多名流倡议革命,蔡元培也投身革命洪流。
(每点2分, 列出三点即可)
(3)(6分)①在维新变法阶段,蔡元培就注重“人才培养”,他认为这才是改变中国积弊的根本途径。
②蔡元培出京后,其革命活动几乎均以教育机构为据点,比如在学校开设新课程,组织刺杀也以爱国学社为机关。
③蔡元培宣传革命思想,还注重通过撰写文章等人文手段,如《释“排满”》。
④蔡元培一生无论是革命活动还是教育活动,其核心都是民主革命。
(列出三点即可,若将“‘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的对联,挂在书斋自勉”列为一点,给1分)
(4)(8分)①蔡元培认为从事政治活动不能靠钻营投机,而是潜心学习和研究东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文化,认真思考救国之道。
②在火热的革命浪潮中,蔡元培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指出“排满”的反专制反暴政的本质,以此来唤起民主持续坚决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意志。[]
③蔡元培在实践中看到革命行动的必要性,放弃了早期“唯有读书声”的主张,在学生中助成军事训练,积极策划暗杀行动,组织革命团体。
④我认为蔡元培“觉得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的政治观点不恰当。暗杀是企图以较短时间和较小代价实现社会政治变革的手段,但是这种手段将革命对象设定为某个体,会误导民众对革命目标的理解;其次暗杀偶然因素太强大,成功率低,很难切实推进革命进程。(每点2分。“思想和行动”概括其他切合材料的要点也可得分,共6分;“评价其中一点”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解析】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不强调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只描述事实。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侧重指主观上不能坚持,主动或被迫放弃。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不强调主观能动作用,而是陈述失败状况的客观现实。再者“半途而废”突出“半”的意思,而“功败垂成”则是接近成功突出“垂”的意思。而“前功尽弃”则不确定是刚开始,或“半途”,或“垂成”,只是讲到“前功”。第①句没有主观放弃的意思,也不能确定是“半途”还是“垂成”,所以只能选“前功尽弃”。第②句明显带有主观放弃的意思,所以选“半途而废”。第③句似乎也可以用“前功尽弃”,但用“功败垂成”在语意程度上更符合语境,配合后文的“毁于一旦”,也更为适切。(3分)
14. C.(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操作者皮下"前面加介词";B项,不合逻辑,“心血管”不是“疾病”。D项,删去"经验"。) (3分)
15.D (3分)
16.(5分)①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②发布的信息往往无法证实③而不需要理性的讨论说服人(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6分)设计元素:数字符号“70”,时间“1945—2015”,和平鸽,组成“V”字的长城图案。(2分)
寓意:(4分)该标识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肚利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1分)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1分)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1分)飞翔的和平鸽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未来。(1分)
六、作文(60分)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由两则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题。前者用形象的语言告诉我们,损人者往往也害己;后者则直接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①从正面立意,一个人应该有选择性地做事,才能成就大事;
②从反面立意,一个人做事如果心存害人之心,往往也会害了自己;
③从辩证的角度立意,不为是为了更好地有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