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西省临川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1-10 09:54

8.(1)答案 “悠悠” 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夫妻双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外。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人远别家乡和亲人,时间已经很久。妻子从远方的来信,是客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在这寂寥的清秋之夜,得不到家人音书的空廓虚无之感变得如此强烈,为寂寞所咬啮的灵魂便自然而然地想从“归梦” 中寻求慰藉。即使是短暂的梦中相聚,也总可稍慰相思。但“路迢归梦难成” (李煜《清平乐》),“一觉醒来,竟是悠悠相别经年,魂魄未曾入梦”。
次句写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素秋,是秋天的代称。但它的暗示色彩却相当丰富。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联想起一切散发着萧瑟清寒气息的秋天景物。对于一个寂处异乡、“远书归梦两悠悠”的客子来说,这凄寒的“素秋”便不仅仅是引动愁绪的一种触媒,而且是对毫无慰藉的心灵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
9.答案第三四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 以及“雨”景、“月” 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如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一、互文手法,二、拟人手法,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但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应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中“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
  “雨中”与“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但当诗人面对其中的一幅图景时(假定是月夕),自不妨同时在心中浮现先前经历过的另一幅图景(雨夕)。这样把眼前的实景和记忆中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暗示出像这样地中宵不寐,思念远人已非一夕。同时,这三组词两两  互文错举,后两组又句中自对,又使诗句具有一种回环流动的美。如果联系一开头的“远书”、“归梦”来体味,那么这“雨中寥落月中愁”的青苔、红树,似乎还可以让读者联想起相互远隔的双方“各在天一涯”默默相思的情景。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以排遣,不禁令人满腹怅然,亦生怜惜之心。
10.(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1. (1). 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A项,错在“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主人公虽然地位低,却不是劳动人民,他是官吏。C项,表述有不准确之处。“永无出头之日”说法绝对,“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范围有点狭窄。E项,错在“贯穿全篇”,文章的后半部分大多是涅维拉齐莫夫的独白。
(2). ①奴性,自轻自贱。他写贺信时,极尽阿谀之能事。②虚伪,口是心非。对上司一边写贺信,一边咒骂。③心理阴暗。想通过偷、告密等卑劣手段改变命运。④对现实不满,牢骚满腹。他一直在抱怨地位低,钱少,工作差。(答对3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契诃夫刻画涅维拉齐莫夫时,主要运用的是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因此,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个性,可从文章的对话和独白的内容入手,体会其独特的个性特征。
(3). ①动作描写。凑到小窗口倾听,暗示着主人公对热闹生活的渴望、向往。②环境描写。以外面空气清新和大街上热闹反衬办公室的冷清,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苦恼、烦闷。③语言描写。主人公的自言自语表达了他对处境的不满、抱怨。(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文中画线部分中,“凑”“倾听”是动作描写,说明涅维拉齐莫夫渴望热闹的生活;“春天的清新空气”“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是环境描写,与室内的环境形成对比,反衬出办公室的冷清,表现人物苦恼烦闷的心情;涅维拉齐莫夫的独白“倒霉透了”“每年都是如此”,表达了人物对目前生活的不满。
(4)①情节方面:情节上记叙了涅维拉齐莫夫替人值班的事情,描绘了形象,通过小蟑螂的生存情况,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②环境方面:表现人物工作环境的恶劣,表明其小人物的身份,也交代了主人公内心充满不平的原因。③人物形象刻画方面,象征人物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小蟑螂生活在黑暗的角落里,生命卑微可怜,迷失方向,没有出路,其实就是主人公生命的写照;拍死小蟑螂并把它烧掉,揭示出主人公内心的怨愤,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涵。④结构方面:以“蟑螂”为线索,贯穿全文,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⑤主题方面: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小蟑螂的生存情况,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下层公务员的悲惨命运(任意4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本题探究“蟑螂”这一意象在文本中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结构上,首尾提及“蟑螂”,前后呼应。内容上,既要考虑这一意象与主要人物形象之间的联系,又要思考它在环境描写、主题及情节方面的作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