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广东省韶关市2016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1-19 14:59
10.(1)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2)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答出一个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1.(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B.袁根虽然迫切希望能够见到自己的母亲,但他还是把握住了自己的感情分寸,在关键时刻也还是能够坚守部队铁的纪律,因而不存在自私一说,也没有一再拖延时间。C.小说“不注重细节描写”有误,小说中多处细节描写,如“急得捶胸”“紧咬着下巴骨”等。E.连长大声喊“妈——妈——”,是对袁根母亲最终来到军营表达崇高敬意,为袁根内心的执着但却无法与母亲见面而感动,向为国家做出贡献却牺牲了个人利益的所有军人以及家属表达敬意。)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①连用几个短句,使得连长的一系列动作非常紧凑,表现力极强(1分),多层次地突出了连长因得知袁根母亲是聋哑人之后内心猛地产生的复杂情感(用长句达不到这种在瞬间产生复杂情感的效果)(1分),表达了连长对袁根母亲不远千里克服各种困难来到军营的崇高敬意(1分)。
②连用几个短句,使故事发展节奏急促(1分),制造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1分),突出袁根此时因感到耽误部队出征和时间紧迫而产生的紧张心理(1分)。
(意思相近即可给分。)【考点定位:体会鉴赏文本重要语句,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①热爱母亲。给家里发电报他“比谁都高兴”,“笑得比谁都开怀”,体现出袁根渴望与母亲见面的心情,而后在行军路上见到母亲,一眼便能够认出她的衣裳以及她的走路姿势,对母亲的一举一动都非常熟悉,只有刻入骨子里的深情才能够做到如此细致。
②执着。袁根的母亲没有准时到军营话别,袁根没有放弃等待母亲的念头,一直在等待,直到部队整队上车将出发,他也一直相信母亲会来,部队出发后,他站在第一辆车最前面也是因为执着坚信母亲会来。
③坚守部队纪律。袁根有柔情的一面,当然也不乏男子汉的血性,坚守纪律。在母亲沿着公路往前走时,袁根痛哭过几声之后便猛然感觉到时间的紧迫,催促连长和司机开车,可以看出袁根对部队纪律的坚守。
④公而忘私。袁根虽然渴望与母亲见面,但是因为部队任务紧急而没有继续停车和母亲见面话别,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毅然命令开车,体现袁根公而忘私的品质。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满分,其中人物性格品质1分,结合文段分析1分,分析部分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观点一:以“话别”为题更合适(1分)。理由如下:
①“话别”是小说人物展开活动的中心事件(1分),小说中袁根以及连长、袁根母亲等人的形象是通过“话别”事件来塑造的(1分)。
②“话别”是小说的结构线索(1分),小说通过“话别”来组织全文(1分)。小说从“话别”开始,以袁根母亲来话别的经过贯穿全文,最后以士兵们敬礼向袁根母亲话别收束全文(1分)。
③小说写袁根与母亲话别未果是以小见大(1分),真实展现军营生活的一角,借助“话别”事件表达了对以袁根为代表的军人及其家属的崇高敬意,深化了小说主题(1分)。
观点二:以“妈妈”为题更合适(1分)。理由如下:
①“妈妈”虽然不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但小说主人公袁根的形象刻画是依托于“妈妈”来塑造的(1分),妈妈起到烘托袁根形象的作用(1分)。
②“妈妈”的行动推进了小说情节发展(1分),正是因为有执着向儿子军营里疾驰的“妈妈”的身影,才会有后面连长和士兵们一声声“妈妈”的深情呼唤,才会有小说最后深情话别的一幕(1分)。
③袁根妈妈只是千千万万士兵家属的代表(1分),写“妈妈”来军营话别未果是以小见大(1分),真实展现军营生活的一角,借此表达对为祖国做出贡献却牺牲了个人利益的所有军人以及家属的崇高敬意,深化小说主题(1分)。
(答案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1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7分。)【考点定位:考查探讨小说标题以及小说主题的能力,对小说标题作出合情理的分析判断或评价质疑。能力层级为探究F】
12.(1)E选项3分,D选项2分,C选项1分。(A.张冠李戴。文章是说钱玄同受到章太炎和邹容的著作的影响而有此行为和思想。B.强加因果。办《教育今语杂志》的宗旨是灌输文字历史等国学常识给一般失学的人,只是其中的文章用白话文所写,并且含有提倡种族革命的意味,但并不是目的。C.以偏概全,作为急先锋,一方面是率先加入《新青年》,一方面是发表文章,对新文学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分。)
(2)①办《通俗白话报》等,(1分)是文学革命激烈的提倡者和首先的实践者。(1分)②率先加入《新青年》,支持胡、陈二人的见解,(1分)是五四文学革命的急先锋。(1分)③积极投稿和发表文章,(1分)论证新文学建立的必要和可能。(1分)④明确了新文学革命的对象,(1分)提出推翻复古派的口号。(1分)⑤鼓励并推动有才之士进行白话文创作。(2分)⑥故意制造论战,(1分)扩大了《新青年》和文学革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分)
(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满分。每一点的概括要完整,否则只给1分。)
(3)①引用鲁迅的话,塑造了钱玄同甘当求稿“小卒”的谦逊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1分)钱玄同自己本身写了许多的文章,但他不以自己高深的学术地位自居,而是以“小卒”的姿态,主动向人求稿,表现了他的谦逊。(1分)②引用周作人的话,突出了钱玄同在增强文学革命凝聚力和号召力上的贡献。(1分)文学革命最初只是在《新青年》上说说,没有号召性力量。钱玄同等加入后,提出相应的口号,文学革命才开始形成凝聚力。(1分)③引用周氏兄弟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充实。(1分)周氏兄弟是五四文学革命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与钱玄同也有交往,他们的言论,使文章更富有说服力。(1分)
    (答案每一小点中,概括1分,结合材料分析1分。概括一定要指出具体的作用,如果只给出诸如“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突出钱玄同的贡献”等泛泛而谈的答案,不给分。如果学生答案没有分别指出引用鲁迅的话和引用周作人的话的各自作用,只要答到了塑造形象和所做的贡献上的作用,同样给分。)
(4)①产生反对清朝的决心,主张推翻清朝统治。钱玄同受章、邹二人的影响,剪掉辫子,表示反对清朝的决心;后来留学日本,又受章太炎、秋瑾的影响,主张推翻清朝统治。②积极推动五四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钱玄同站在时代前列,主张废除自小熟习并被社会普遍认同的文言文,提倡当时还并不成熟的白话文,并通过办报、写作等各种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主张。③反对并强烈主张打倒封建旧礼教。他指出礼教是用纲常名教名分等压迫人民,等于是吃人,见解深刻,而且身体力行,打破流俗,一生除了发妻之外没有再娶。④爱国抗日,不接受日本人的任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日本侵华后,他通过谢绝宴饮、断绝与日本人的交往、联名提出抗日救国七条要求、恢复旧名“钱夏”和拒不接受日本人的任命等行为表明自己反帝爱国的立场。
   (每点2分。概括1分,结合文章事例分析1分。结合事例分析时,只要所写事例符合“真勇士”的表现,即可得分,不要求将同类事例全都分析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