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东省青岛市2016届高三3月自主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3-28 10:54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创造与格律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和它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创造与模仿。因袭格律本来就已经是一种模仿,不过艺术上的模仿并不限于格律,最重要的是技巧。
技巧可以分为两项: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先说传达的方法,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却不仅是欣赏。创造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到具体的作品上去。关于媒介,它就是艺术传达所用的工具。比如颜色、线形是图画的媒介,金石是雕刻的媒介,文字语言是文学的媒介。艺术家对于他所用的媒介也要有一番研究。
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编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例子。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莫过于李太白,但是他的集中摹拟古人的作品极多,只略看看他的诗题就可以见出。杜工部说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一阴一铿。”他自己也说过:“解道长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他之于过去诗人的关系可以想见了。艺术家从模仿入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跳舞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么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我们在前面说过,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诸模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模仿也有流弊,但是这也不是模仿本身的罪过。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骂模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实并不冲突。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这是一段极有意味的话,但是他的结论是突如其来的,“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一句和上文所举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见到模仿古人不足以为诗,一方面又见到不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诗。这不是一个矛盾么?这其实并不是矛盾。诗和其他艺术一样,须从模仿入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但是它须归于创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不能无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凡是艺术家都须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一性一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分低,但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减)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家既要处理好创造与格律的问题,又要处理好创造与模仿的问题。
B.艺术须从模仿入手,但终归于创造;创造不能无模仿,但只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C.艺术上的技巧可以分为两项,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
D.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偏在模仿,从模仿入手是创造的始基。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创造和欣赏的共同点,就是两者都有意境;但是创造比欣赏要更进一步,要将这种意境传达到具体的作品上去。
B.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都曾费过大功夫模仿,这步功夫正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
C.顾亭林的《日知录》里用“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批判了模仿的流弊。
D.艺术家是诗人和匠人的综合,匠人侧重模仿,诗人强调性灵的妙悟,都不可缺少,但青年作家常常忽略匠人的作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次是临帖,这种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的做法,与艺术上的模仿的价值相似。
B.有位作家说过:创造只是模仿到十足时的一点点新花样。这表明了创造和模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创造是建立在大量模仿之上的。
C.胡适说过:“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表达了他对模仿与创造的认知。
D.大画家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他看来,模仿无法产生真正的艺术家,所以他否定了艺术模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