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4-07 20:3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A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得分。(B项“委婉地批评了一些人不顾他人健康强行劝酒的不文明餐桌风气”理解有误;C项“为阿炳屡屡不听‘我’的提醒和劝告而感到遗憾”理解不够准确;D项“‘我’冒失地鼓动阿炳把两千元的进货款捐给了林山”“怀疑他内心对‘我’有所不满”理解有误)
(2)①豪爽仗义。初次见面时,看“我”被人灌酒,尽管自己酒量不行,仍挺身为“我”挡酒。 心地善良,坚信人性的善良美好。看到乞讨者总是毫不犹豫地给钱;捐出筹集来的全部进货资金资助贵州山区教育;在林山带着捐款失踪,种种情况表明我们是受骗了的情况下,坚信林山不是骗子。知足常乐。经营音像店利润微薄,仅够糊口,仍乐在其中。(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我”作为小说中的叙事者,以切身的见闻和感受来讲述阿炳的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抒情性,更加感人。“我”作为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贯穿全篇,“我”应邀去阿炳家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使现实与回忆巧妙对接,使小说内容多而不乱,结构紧凑。“我”侧面烘托了阿炳的形象。“我”与阿炳对待乞讨者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反衬出阿炳的可贵品质。“我”的形象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我”有心行善但又总担心上当受骗,这种犹疑的心理代表了社会中很多人的真实心态,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我”的转变表达了要相信善良的主题。(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聚宴”更好。理由:①“聚宴”是小说的情节框架,其他相关事件有机融入其中,使作品收放自如,结构严谨。小说以阿炳打电话邀“我”去他的音像店参加“三人”聚宴为框架,将“我”在赴宴路上的所见所想所感巧妙自然地融入其中。“聚宴”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多次写到“聚宴”的情景,“我”与阿炳是在宴席上相识的,后来又常相邀小聚农家菜馆,林山失踪的真相也是在阿炳家的餐桌上揭晓的。“聚宴”朴素含蓄,看似平淡客观,既不揭示主题又不渲染情感,但却给人留下更多品味琢磨的空间。
示例二:“拯救”更好。理由:①“拯救”概括了小说的核心情节。核心情节是林山为拯救贵州偏远落后山区教育辛劳奔走,“我”和阿炳在他感召下为拯救山区教育而捐出善款,因此“拯救”二字是精当的概括。“拯救”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描写阿炳、林山的行为,以及“我”由怀疑到相信人性的真诚这一转变,肯定了献出爱心拯救他人的精神。“拯救”虚实兼备,言简义丰。“拯救”具有双重含义,既指阿炳、林山和“我”救助他人的行为,也指“我”灵魂上获得的救赎。“拯救”突出了阿炳乐于助人的品质。
(8分;“观点”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1)阶段:上世纪70年代,提倡少生优生;上世纪80年代,严格执行一孩政策;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2分;答出两点给1分,答出三点以上给2分)
特点:始终坚持计划生育;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3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2)①延长生育假,加大对生育的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出台对新出生孩子家庭、特别是生育二孩家庭的奖励政策。加大日托和幼教 投入,让普通家庭能享受便利、平价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采取适当措施增加二孩家庭的收入。(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共同之处:都对全面开放二孩政策持保留意见/持保守立场(或:都认为全面二孩并不能解决人口问题)。(2分)
意图:材料二的数据是为了说明全面二孩政策并不能解决人口实际出生率低的问题;材料四的数据是为了说明全面放开二孩可能导致人口激增,社会不堪承受。(4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我倾向于肯定态度。理由:①全面放开二孩,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有效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人口增长带来人口红利,能保障相对充裕和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全面放开二孩,将有助于刺激消费,拉动相关产业如食品、玩具、母婴医疗、房地产、教育等行业的发展。能有效解决独生子女造成的一系列家庭问题和教育问题。
示例二:我倾向于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理由:①目前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全面二孩将可能造成短短几十年内人口激增,加剧对有限的社会资源的消耗。在各方面配套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全面放开二孩,将可能加剧我国在环境、财政支出、公共福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抚育二孩会大大增加家庭生活成本和处理家务的时间成本,给一些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和劳务负担。全面二孩可能加剧社会业已存在的就业难题。
(8分;“观点”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D[“一视同仁”指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14.A(B项“发挥着……文化责任”搭配不当,应改为“担负起了……文化责任”;C项 “社会整体科学素养低”与“影响一个社会的判断力、科技创新力与竞争力的强弱” 一面对两面,应去掉“的强弱”。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而且也首次确认发现了‘商鞅变法’的发生地、‘秦都’栎阳”。)
15.C(A项递进关系不当;B项“弥补其缺憾”不准确;D项后半句“行走才是一种健全的生活方式”说法绝对且与后文衔接不好)
16.参考示例:
①在我这儿却是“少见多怪”
②也会觉得不可思议
③各有值得自豪之处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会徽以汉字“冬”为创意原型;用自由洒脱的书法线条演绎出冰雪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魅力身姿和运动曲线;底部用曲线线条勾勒出比赛的滑道;同时又巧妙地将数字“13”隐于图形中,特指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这一运动盛事。(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答“用中国书法的形式代表中国特色”也可给分)
六、写作(60分)
18参照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
(1)学生的角度:
①要有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人格,不要盲从。对于教授“求侮辱”的行为,竟然没有一个学生拒绝跨过去,并大胆告诉张教授自己不会因任何人的命令或鼓动,做出违背个人原则的、辱及他人的行为,而这恰恰是不屈从权威、有独立人格的表现。
②社会缺乏挑战权威的土壤,长期的教育和社会环境造成了年轻人的盲从(从众)心理和独立人格的缺失,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多方面的长期努力。
(2)老师的角度:
①破除对权威的迷信,培养独立的人格,不能一蹴而就,想用一个教学行为来达到这一目的,是一种急功近利求速成的做法,折射出社会普遍的浮躁心态。
②良好的意愿,需要借助恰当的方法去实现。如果只有好的意愿而方法不当,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③老师能放下架子、放低姿态,以身试“法”,精神可嘉,但没有注意效果。(方向、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④张教授以“胯下之辱”让学生们“体验”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教育精神是值得鼓励的/ 张教授的创新教学方式值得提倡
(2)综合的角度:
①教育形式与教育效果
②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