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广东中山市2016届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5-18 13:30

11.(1)参考答案:D C (答D给3分,答C给 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答案分析】A项中“我”逃跑的原因是内心胆怯,不敢面对,而不是“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E项中“我”的叙述视角并没有增强小说的亲切感。“我”并非全知视角,更不是体现故事的现实主义特征。这两项表述均不正确。B项“这一切都是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我’身上的结果”,在文中并没有直接表述,但是通过“那个大男生也在,一脸委屈地杵在那儿”和“我遭到了严厉的讯问”可以推测,是大男孩告的密,因此B项具有部分合理性,给1分。D项是从文章整体的构思角度进行分析,表述正确,给3分;C项表述正确,但着眼于第三个故事,给2分。
(2)①小说刻画了“我”一开始的胆小怕事、讲义气到后来的淡定从容、勇敢、诚实、做事有担当等性格特征。
②小说第一部分写“我”并未喊,却跟着别人一起跑,反映了“我”胆小怕事;
③小说第一部分写“我”不肯说出是谁喊的,说明“我”讲义气,不想做叛徒;
④小说第三部分写“我”没有砸碎玻璃没有跑突出了“我”的勇敢和淡定从容
⑤小说第三部分写“我”没有跑并说出是谁砸碎玻璃,表现了“我”的诚实和敢做担当。
(性格特征3分,分析3分。答对任意三点性格特点给3分,根据性格特点分析到位给3分)
(3)①结构方面:“你跑什么跑”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三个小故事通过这句话组成了意蕴完整的整体。②情节方面,“你跑什么跑”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使第三部分的“我”没有跑这个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③人物形象方面:当小学生时喊体育老师的名字,“我”被追而跑;和大男生到工厂玩,“我”被迫而跑,“你跑什么跑”也揭示了“我”内心的胆怯,没有勇气面对他人的过错。少年时代,路人砸破人家的玻璃,“我”这次不跑了,“你跑什么跑”揭示了“我”内心的勇敢与自信。④主旨方面:小说中前两个“你跑什么跑”和第三个故事中的“我没有跑”,二者形成了对比与反转,揭示了主旨,即做事要敢于“担当”。
(结构方面的作用2分,情节方面2分,人物形象方面2分,主旨方面2分,答出任意三点6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4)①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相对比,造成了情节的逆转,使情节戏剧化;
②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被人问跑的原因时的无言以对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敢于说真话相对比,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我”内心的成长;
③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跑被抓包庇同伴与最后一部分写“我”没有跑讲出真话相对比,突出“我”的勇敢和诚实;
④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相对比,有助于表现做事要有担当的主题;
⑤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相对比,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做事要敢于担当的肯定;
⑥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问题的张力,吸引读者阅读。
(每点2分,答对任意4点8分。)
 
12.(1) E、C(答E给3分,答C给 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答案分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A项分析概括基本正确,他转系与自身的思维特点有关,但并不是唯一原因,表述不够严谨,因此选A项得1分。B项这句话强调的不是杨守敬绘图的必要性,而是传主组织全面绘图的必要性,因此选B项者不得分。C项分析的是本文的一个局部表述,分析合理,因此选C项者得2分。D项“反映出谭其骧矛盾的心情和茫然的心理”表述不合适,其实顶礼膜拜与质疑并不是矛盾的,更不能说明他心理茫然,因此选D项者不得分。E项既是对本文整体内容的一个概括,也是对本文和相关链接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解。传记最后一段概述他晚年的规划,这的确能印证相关衔接内容中葛剑雄对他的评价,该选项能准确、细致地覆盖本文和相关链接的核心观点,因此选E项者得3分。
(2)① 有自知之明,确定合适的努力方向,锲而不舍,终身以之。② 注重集体研究与协作,善于与人分享学术研究成果。③ 不迷信权威,在研究领域有所成就。④ 肯下功夫,弥补弱势。⑤ 为学术而献身。他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将才华无私地奉献给学术。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本文和相关链接,自己梳理谭其骧学术研究方面的品质,并找出揭示其品质的句子。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
(3)①本文叙述了传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贡献,介绍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和著作成就,叙述的内容具有客观性。
②本文为自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自述在历史地理方面的成果,叙述的角度更显真切。
③引用历史地理专家葛剑雄对传主谭其骧的评价,侧面烘托了传主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叙述的方式更显真实。
④语言表达比较客观,平实自然,没有任何修辞渲染,没有过多艺术的加工。
【答案分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实用类文本的文章内容、风格、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理解和鉴赏。答案分别从叙述的内容、角度、方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说明传记叙述的真实性。每点2分,答对其他任何三点即可得满分。
(4)① 谭其骧所说的“不迷信”,是不迷信学术权威,不迷信前人的研究成果。例如他不迷信杨守敬的学术成果,编纂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他佩服钱大昕和王国维,但又勇于质疑他们的研究结论;对于治理黄河的学者,他也敢于质疑,得出更为客观的研究结论。(2分)
② 在学术研究时,我们确实不能盲目迷信前人的观点和结论。不迷信,才能发现问题,和前人的错误之处,时代不同,学术背景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掌握的资料不同,都要求我们对前人的观点不能亦步亦趋,而是要勇于求真,探究真理,实事求是,得出客观的结论。(3分)
③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全盘否定,现在的研究是建立在过去成果基础之上的。对于前人正确的研究结论,我们要相信,并积极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推进学术进步。例如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就吸收了杨守敬部分研究成果。(3分)
【答案分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实用类文本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解释“不迷信”的意思以及在谭其骧身上的体现,其次是正面分析“不迷信”的价值,然后辩证分析“迷信”与“相信”的关系。
13. D
【答案讲解】“一挥而就”指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不合语境,应改为“一蹴而就”。“一蹴而就”指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14. D
【答案讲解】A偷换主语,将“发布了”改为“发布的”,或者在“不仅”前加上“佳佳”;B语序不当,“这是他们时隔14年,继2002年之后再度进入世预赛亚洲区最后阶段的比”应调整为“这是他们继2002年之后,时隔14年再度进入世预赛亚洲区最后阶段的比赛”;C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引导和推动”不能与“氛围”搭配,在“引导和推动社会”之后加“形成”。
15.B
【答案讲解】本段的话题是“以言达意”。②句是观点句,说明“言”是用来达“意”的,但“言”无法尽“意”。⑥句“因为”紧承②句引出下文对原因的陈述;⑥句与⑤句形成对比,③句与④句形成对比,承观点句意脉,以由“言”到“意”的顺序表述;①句以一个比喻句照应“以言达意”的话题作结。所以答案选B。
16. ①甚至(在战场上)②因为(稍有不慎)③因此(创新)④而(一旦)⑤若(只求)
【答案讲解】有好几处“创新”,但不影响答题。文段选自2016年05月10日《解放军报》中《创新也须讲方法》一文。插入后文段为:创新的行为要在脚踏实地中稳中求进。创新的想象可以海阔天空,而一旦付诸实践,就要脚踏实地、严肃认真,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较大损失,甚至在战场上失利。因此,创新要坚持稳中求进,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全面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稳”是前提,“进”是目的。保持稳妥是为了更好地进取。若只求稳不求进,就成了“空想家”。
17. (1)调查对象对“礼”的认同度最高,对“谦”“俭”和“勤”,“孝”的认同度较低,最不认同的是“面子观”。
(2)答案示例:①教学中要理解并尊重外国学生的文化感受,这样才能赢得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②对认同度较低的价值观,如“面子观”“孝”文化等,在教学中教师不宜过于强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