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7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8-21 09:33
2017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赣中南五校一模语文答案
1.B         2.D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B错在“都与文字所表示的实物形态相关联”,文中说“大部分构形能与单字(词)所指的事物形态相联系”。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D“只要……就”过于绝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错在“书写和绘画诗歌一样”,文中“甚乎绘画与诗歌”。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D                            5. A                        6.C
7.(1)所以孔子、孟子会惶恐不安于一时,却被千世万代学习效法。
(2)那么我的所作所为,难道是用来急于博取名誉和势利的吗?
【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家住汉东,汉东地处偏僻闭塞没有什么求学的人,我家里又贫穷没有藏书。(只有)州郡南边有一大户人家姓李,他的儿子李尧辅很好学。我儿时常常到他家游玩,看见墙壁间有个破筐藏着旧书,我打开它来看,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文字有遗漏颠倒没有次序,于是向李家求借这部书回去。阅读它们,感到其中文辞深远厚重雄浑博大,但是我因年纪还小,不能穷究它的意义,只是感到它境界开阔浩大无边,令人喜爱。    
这时天下人学习的是杨亿、刘筠的“西昆体”,号称时尚文章,擅长这种文体的能够考中科举,博取名声,在世人面前夸耀,不曾有人提起韩愈的文章。我也正在考进士,把考试的诗赋作为主要的文章来写。十七岁应州试,被主考官黜退。于是取出所藏的韩愈文章重新阅读,感叹道: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于是对当时人不谈韩愈文深感奇怪,但是自己也没有空闲学习韩愈的文章,只是时时独自挂念在心里,认为自己正在考进士谋求禄位来奉养母亲,如果获取了禄位,应该好好在韩愈的文章上下工夫,来实现我向来的志愿。 
过了七年,我进士及第,在洛阳做官。当时尹师鲁这些人都还在,于是我们就一起写作古文。就拿出所收藏的《昌黎集》来修补连缀它,又向别人家索取所拥有的旧版本来校对审定。那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地趋向于写作古文,韩愈的文章就流行于世,到今天大概有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非韩愈不学了,可以说是盛事了啊!
啊!圣人之道本来有施行很远却在眼前被限止,也有过去被忽视而在今天被看重的现象。不仅仅是世俗的喜欢或厌恶它让它这样的,也有它理当如此的方面。所以孔子、孟子会惶恐不安于一时,却被千世万代学习效法。韩愈的文章,被埋没不被人看重达二百年之久,但到今天被普遍重视。这又不只是喜好或厌恶所能决定的,也许是它时间久了意义更显明,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失,虽然暂时被埋没,但最终会永远光耀下去,那圣人之道也是这样。 
我起初得到韩愈的文章,是在它们被埋没被废弃的时候,我本来知道它们不能足够用来追逐时代所喜好的以求取权势和好处,在这时去亲近它学习它,那么我的所作所为,难道是用来急于博取名誉和势利的吗?也只是久已有志于此罢了!所以我做官晋进时不会为之高兴;降退时也不会为之惧怕,大概是我的志向先已定下了,而学习韩愈也使我理应如此。    
《昌黎先生文集》本来是从蜀地印行的,文字刻画比现在流行的版本要精致多了,但脱字错误的地方很多。三十年来,只要听说别人有较好的版本,我一定会求取来校正我收藏的版本。文集最后册数不够,现在不再补充,是慎重对待增添文集内容的缘故。我家里藏书上万卷,只有《昌黎先生集》是旧有的东西。啊!韩愈的文章、学说,是万代共敬仰,天下共同传诵并享有的。我对于这本集子,只因为它是旧有的东西而特别珍惜它。
8.颈联写景,诗人站在高楼上,耳边传来几声时而高昂时而呜咽的号角声,放眼望见早已结冻、不再流淌的泾河。(2分)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传神地描绘出苍凉萧瑟的边塞风光(2分);自然地流露出凄凉哀愁的情感(1分)。
9.同:身处异地的孤独、思念之情。(2分)异:①李煜被囚于宋,登楼只见缺月、梧桐、深院,由寂寞秋色引发的是无法排遣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2分)②魏野作客异乡,借登楼所见的“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描述了边塞的凄苦之境,由此引发思乡之情。(2分)
10.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3)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