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安溪八中2017届高三年8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9-12 09:26
2017届高三年暑假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试题答案
1.B[解析]“完全摒弃了语言”有误。过于绝对。
2.C[解析]原文为“扬弃知觉思虑”。混淆概念。“扬弃”的意思是抛弃坏的而发扬好 的。
3.C[解析]原诗要表达的意思是在反复理性思维基础上产生顿悟。
4. C
5.C“屯田”为工部掌管,“典章制度”为礼部掌管。
6.B“主要是因为吴中复为官廉洁”没有依据。
7(1)罪案已定,这些人按照法令不至于处死,吴中复根据具体情况杀了首恶,流放了其他人,上书奏请将此作为法令
(2)执政者憎恨他,派使者去视察,说不符合实情,将他的官职降了一级,让他去做玉隆观的提举。
译文: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亲仲举,为南唐李煜做官,为池阳令。曹彬平定江南,吴仲举曾经杀死曹彬所招的使者。城被攻陷,曹彬逮捕了吴仲举,仲举说:“我家世世代代吃李氏的俸禄,国亡我死,这是我的职责。”曹彬认为他是忠义之士没有杀死他。
吴中复进士及第,主持掌管峨眉县。边疆百姓滥建祠庙的现象太过兴盛,吴中复全部废除了。他在官位上清廉,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时,不载回一件物品。在潭州做通判,御史中丞孙抃推荐他为监察御史,最初两人不相识。有人问他,孙抃说:“过去人们以成为自荐求仕的御史为耻,现在我难道要做徇私荐人的御史台长官吗?”吴中复升任殿中侍御史。弹劾宰相梁适,仁宗说:“马遵也说了这件事。”并且问吴中复说:“唐朝自天宝后有治世和乱世的区别,这是为什么呢?”吴中复逐个引用姚崇、宋璟、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任免的事来回答。于是梁适被罢免,中复也被派到虔州做通判,但还未到任,就又被召回到御史台。
富弼用李仲昌开凿六漯河,太监刘恢秘密举报工程要挖断的山冈名称与国姓和皇上名字相同,贾昌朝暗中帮助他,想要动摇富弼的地位。皇上下诏让中复前往查证,催促行程十分着急。中复说:“冤案(一定)由奸臣兴起,这不是太平盛世应该有的。”骑马赶到所说的地方,检验此地的名字,是赵征村。也没有所说的山冈之势,这起案件才得以终止。又弹劾宰相刘沆,刘沆被罢免。改任右司谏,同知谏院。调任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升为天章阁待制,担任泽州知州,瀛洲知州,调任河东的都转任使,升任龙图阁直学士、掌管江宁府。邮兵苦于巡辖官的苛刻,邮兵把他捆起来然后用鞭子抽巡辖。(邮兵犯上作乱)。罪案已定(已详尽、结案),这些人按照法令不至于处死,吴中复根据具体情况杀了首恶,流放了其他人,上书奏请将此作为法令。又依次到成德军、成都府、永兴军任职。
河北实行青苗法,朝廷的使者到达后,想要先将法令推行到州县。中复发檄文说:“粮食买进卖出自有日期,现在先就此事去扰民,为什么呢?”使者拒不听从,并且将这些都上报了。安抚司韩琦刚好上奏章劝阻青苗法的实行,将他的话写入奏章呈上。熙宁年间,要合并省、郡邑,要把永康降格为县,中复说:“永康控制威州、茂州,不可废除。”后来因为夷患最终恢复。关内大旱,老百姓大多流离失所。中复请求增加赈济抚恤百姓,执政者憎恨他,派使者去视察,说不符合实情,将他的官职降了一级,让他去做玉隆观的提举。起用掌管荆南知府,因为过度使用公使酒被罢免,后来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
8.“乐事回头一笑空”与前面的“多情多感仍多病”相照应),(2分因为这次与朋友在多景楼集会确是一大乐事,但它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眼前的乐事就会消失而一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3分)
9.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1分,解说诗句)。“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1分,解说诗句)。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1分,“宁静”或“空白”等),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1分,“侧面表现”),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1分,“回味”)。
10.(1)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1.(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E给不给分(A“至于陷入绝境的原因小说并未做任何交代”错;D“也反衬了人意志的不坚定”分析牵强;E小说中还有很多动作描写,小说对人物的塑造是依靠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完成的)
(2)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和主要人物,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2分)①环境为孤岛,没有任何食物,如何克服饥饿而导致的生存危机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也是人和狗的主要冲突矛盾,后面的情节因此而展开。②诺尼失去他的皮衣,无法抵御严寒,加重了生存的危机。他失去了尖刀使得后文中他必须磨铁片来完成自己的计划,而这个铁片也是使他们偶然得救的原因。(具体分析4分,言之有理即可。)
(3)①线索作用。磨刀一扔一获救是文章主要情节,而尖刀贯穿始终。(3分)具有象征意义,揭示主题。尖刀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器具,它是在当时处境中主人公的生存希望,但也是杀戮工具,象征人性中的恶。最后主人公在生存绝境之中几经挣扎还是丢弃了磨了很久的尖刀,放下了杀戮之心,这是人性的胜利,机遇反光的尖刀又引来了救助他们的人,也象征着放下了杀戮之心才是救赎之道,只有善才能拯救每个人。(3分)
(4)小说将一个人和一条狗置于绝境,在“二者之中注定要人一个被对方残杀”的形势下,让人性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在特殊的情况下彰显出人性中的善与恶。最终善战胜了恶,缎带我们展示了和谐美好的情景——人萌发了善念,扔掉尖刀;狂饮收起凶相,忠诚以待:人与狗相拥相偎。小说闪耀着抑恶扬善、坚定忠诚的思想光芒,是一曲人性之善与美的颂歌。(8分,意思对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