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鹰潭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2-17 13:12

14.C E(对一个2分,全对5分)C“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最后一联中“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已经表明作者的态度了,他为愿为官,只愿过乡间农家生活。E“比兴”,错。
15.情感:①希望终老田园;② 心念国事;③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题目“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及“岂不怀归①官有程”表明作者心念国事,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
16.(1)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7.B【解析】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A“在劫难逃”指“某种灾祸不可避免”,用在劣质食品上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C“稍纵即逝”形容机会和时间很容易失去,川剧的变脸是一种艺术,用得不妥。D“弄巧成拙”意思是“本想耍弄技巧,结果反坏了事”,对孩子提过高要求不是耍弄技巧。
18.D【解析】A主语残缺,删掉“由于”或者“使”;B“将”和“了”在时态上矛盾;C重复赘余,“可以”与“堪”重复
19.C【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分析题目给出的语段的整体意思和六句话的意思。语段主要是探究诗歌的意境的,在理论解说后,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诠释了意境的产生过程。六句话主要探究了意境的“创造”和“形成”。通过分析不难发现,⑥是“意境的形成”,而⑤是“意境的创造”,因此②⑥相连,①⑤相连,据此可排除A.D两项。再从逻辑的角度分析,解释一个概念应该是先定义,然后写其形成等。据此可排除B项。
20.①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②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 ③都需要法律提供制度保障(答对一句给2分)
21.根据图示,劳务派遣的流程(环节)依次为:
(1)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确立劳务关系;
(2)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3)用人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岗位协议,确立劳务使用关系。
22.作文
【解析】
    试题分析:要明白,该材料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贵在说理,而寓言说理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面上是说猴,其实是说人,其落脚点都是说人——说人生说人性。
在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猴子”“尾巴”“断尾”“成人”“困扰”……
该寓言告诉我们:
1.对人而言:要成功,要成人,面对人生选择就得克服“困扰和顾虑”。
2.要成人,对待“尾巴”——缺点不足、旧思想旧观念,就要毅然决然的决裂。如砍断“懒惰”这根尾巴,砍断“安逸”这根尾巴,砍断“诱惑”这根尾巴,砍断“名利”这根尾巴,砍断“贪婪”这根尾巴……
3.对猴子们而言:“尾巴”正是自己的优势、特长,不要异想天开干蠢事,而要扬长避短,做最好的自己。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