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广东省清远市2016-2017学年度期末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1-07 09:15
清远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D项以偏概全。2007年的两次考古发现只是让秦兵马俑护卫的是谁更加扑朔迷离,并没有把之前的观点完全推翻。
2.【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理解。C项是考古研究人员提出的三大漏洞其中之一,这三大漏洞恰是“秦兵马俑护卫宣太后”可能成立的依据。而其他三个都不是。
3.【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判断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C项彩色木俑只是其中一座国君夫人墓中的,并不是两座墓中的。
4.【答案】A(3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A项是说王教授的发明研制是一次变革,球罐制造技术原来就有,不是填补空白。
5.【答案】①和所有人一样有着高兴、难过和庆幸的事。(1分)②他有三件开心的事:做球,做KM-6,主持塑性加工“奥林匹克”。(1分)③难过的事:载人航天创业的艰苦和汪永肃主任的遗憾。(1分)④庆幸的事:KM-6工程的顺利完工。(1分)⑤他做人平和谦逊不摆架子、做事严谨认真。(1分)⑥他爱好广泛,懂生活。(1分)(六点只要答出其中的四点就可以,每点1分,共计4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正如王教授自己所言,他也有高兴、难过、庆幸的事,所以找出这些事就可以体现他的普通。
6.【答案】①具有普通人的心态,有喜怒哀乐,为人谦虚不摆架子。(1分)②敢于追求卓越,无论是球罐制造技术还是KM-6工程,都是最出色的。(1分)③有胆识,敢承担。承接KM-6工程。(1分)④有贡献精神,甘愿为国牺牲。在恶劣的条件下进行航天事业的研究。(1分)⑤热爱生活,关心学生。(1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王教授的优秀品质很多,用文本中找出事例,进行简单概括就可以得出答案。
7.【答案】B、E(对一个2分,对两个4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A项不构成因果关系。C项中的别人走和不走,是作者列举的两种情况,无论如何自己都要走,并不是写作思路混乱。D项全文不仅有反问句还有设问句,“十几年来,只低着头向前走,为什么走?人走所以我不得不走”。反问句也不会给人留下悬念。
8.【答案】①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强烈的进取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不随波逐流也不懈怠。②反复强调,突出文章的主题,引起读者的重视,让读者追求美好生活。(一点2分,共4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次B级,理解。作者四次写到“向前走”,无论是被迫走还是未来美好生活追求主动走,都能体现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映了作者的追求,没有停滞不前,也没有转向反面,多次提到就是未来突出强调这一点。
9.【答案】示例一:①不需要换题目。(1分)②本文的写作思路符合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虽然写的是“向前走”,但还是在强调劳动的重要性。(2分)③作者列举了生活中各种不利的现象,但只要心存梦想,“向前走”追求希望,就有前途。这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分)
示例二:①需要换题目。(1分)②作者过多强调“向前走”,希望的重要性,劳动的主题不是太突出。(2分)③作者说“今天虽是劳动纪念‘工作八小时’,‘推翻资本家’,在我却不至有这么深的感动呵”,所以她不是在说劳动,而是说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建议换成“向前走”。(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F级,探究。能够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
10.【答案】D(3分)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理解。根据句意判断D项正确。“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
11.【答案】A(3分)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理解。A项“字”不只是男子取字,女子15岁成年后也可以取字,而且是成年后才取字。
12.【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李定对青苗法实行情况的介绍,坚定了宋神宗推行新法的信念,并不是决定推行青苗法,这时候青苗法已经推行了。所以B项理解错误。
13.【答案】(1)整个朝廷都正为此事争论不休,你可千万不要这样说(5分)
(2)(将苏轼)逮捕至台狱审问。正当全国大赦,人们对此事纷纷指责,于是只好将苏轼贬官至黄州。(5分)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能力层级B级,理解。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语言现象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第1句,“举”,“方”,“是”,各1分,大意2分。第2句,省略句,“穷治”,“窜”各1分,大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少年时求学于王安石。中进士,任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经孙觉推荐,被召到京师,谒见谏官李常,李常问:“你从南方来,那里的人们对青苗法看法怎样?”李定答道:“百姓从中获益匪浅,没有不喜欢的。”李常说:“整个朝廷都正为此事争论不休,你可千万不要这样说。”李定遂将此事告诉了王安石,并说:“我只知道据实情而言,没想到在京师却行不通。”王安石听后非常高兴,对他说:“你且等皇上召见的时候,就将整个实情都禀告皇上。”并且马上向皇上推荐了他。宋神宗召见李定,询问有关青苗法的事,李定据实而言,对答如流,从此对于那些说不便于实行新法的话,神宗都一概不听了。任命李定知谏院,宰相说以前还没有选人出任谏官的例子,遂拜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知制诰宋敏求、苏颂、李大临驳回制书,都被罢免了。
御史陈荐上疏说:“李定不久前做泾县主簿时,听说庶母仇氏死了,却将此事隐瞒而不回家服丧。”皇上下诏给江东、淮、浙转运使询问情况,转运使上奏说:“李定曾因其父年老,要求归家侍养,没有说是为其生母服丧。”李定自己辩解说确实不知道自己是仇氏生的,所以非常疑惑,不敢服丧,而只是以侍养父亲为由解官回乡。曾公亮认为李定应当追行服丧,王安石也极力主张这样,改任李定为崇文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说,不宜让不孝之人居于劝讲之位,而且一并弹劾王安石,王安石要求罢免二人。李定自己也感到很不安,请求解除官职,于是以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直舍人院同判太常寺。熙宁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元丰初年,奉召回京拜为宝文阁待制、同知谏院,又进任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弹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揭发说文中多侮慢之词,并由此指责苏轼自熙宁以来,所作文章,大多怨谤君父,并与邻里之人勾结。(将苏轼)逮捕至台狱审问。正当全国大赦,人们对此事纷纷指责,于是只好将苏轼贬官至黄州。李定正想将苏轼投入监狱,然而此时已是不可能的了。有一天,在崇政殿门外,李定对同僚说:“苏轼真是个奇才呀。”大家都不敢答应。
李定在元祐二年的时候死去,在死的时候,他的儿子都还是平头布衣。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