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成都市九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4-15 22:37
语文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 本题考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析:宋代开始就有了“清”的审美趣味。
2.答案:D 本题考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析:因果关系错误。
3.答案:B  本题考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析:茶道没出现的原因,原文并未说是和要求过高有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3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理解传主人物性格特征。
答案:C  (A项启功向溥心畬学画是为了表现他不盲从前人,更不迷信权威。B项不是为了反映了先生博闻广识,而是为了表现先生的认真。D项不是反映启功性格中矛盾的一面,而是他的大度。)
5.(5分)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归纳传主的性格特征。
答案:C E. (答E得3分,答C得2分,答B得1分,答A强加因果,相关内容在原文第2段,B项客观上一句不准确,应是造成了社会上对他的字“太滥”的非议 D项并非“空灵”的关键在于“结字”。)
6.(4分)本题考查分析传主的性格,挖掘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答案:(1)这与启功先生的砚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的含义相一致,表现了他的人生志趣和追求,同时也便于他勉励自己,鞭策自我。(2分)
(2)坚,指坚如磐石,主要体现在生活上自立自强、坚韧不拔、决不苟且;学术和书画上执着、认真、敢于怀疑。举例的事迹略。(1分)
(3)净:指纯净如水,主要体现在平易近人、不图名利、不媚权贵、坦诚而用于自我剖析。举例的事例略。(1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5分)B C (选B得3分,选C得2分)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能力,主要是对小说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B项句意重在表现妻子双双离世后男主人公一无所有,情绪极度低落,同时准备告别过去。C项句子的作用不是为后文做铺垫,而是与后文男主人公振作起来形成反衬,哀伤愈深,振作弥坚,更具感染力。
8.(4分)本题考查小说的语言艺术鉴赏,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答案:①“相反地”一词意在进行一种对比,当经历了人生的大不幸后很多人将悲痛延续无法自拔,但本文的男主人公却更加坚定乐观。(1分)②“高高地抬起了头”这个动作塑造出男主人公不屈服于厄运,经历失去亲人的痛楚后依然积极向上的形象。(1分)③卒章显志。不幸的,我们任它随时光流逝,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拥有的,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2分)
9.(5分)本题考查小说的主旨理解和小说标题的作用。答案:①从主题上看,半张纸浓缩了主人公两年喜乐悲愁,半张纸上记录的内容折射出人生的无常和幸福对人的积极意义。(2分)②从情节结构上看,半张纸是文章的线索,它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最后又通过半张纸表现主人公情绪的变化,使结构更紧凑。(2分)③从艺术效果上看,半张纸设置悬念,给人遐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答案D,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殆:应表推测, 大概)
11.(3分)答案B,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古人以西为右,应称关西,从文中“关东”“关中”“关右”可推知。)
12.(3分)答案A,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能力 (不是暗中与曹操有交情,而是钟繇政治才能的体现。)
13.(10分)答案(1)当今英雄并起,各自假托帝命辖制一方,只有曹操是心里想着王室的,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用来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矫”“逆”“副”“所以”关键词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于是表奏汉帝任命钟繇担任侍中守司隶校尉,让他拿着天子符节督察关中诸军,把一切事务都委托给他,特地让(他)不必被条文制度拘泥。(“表”“委”“后事”“不拘科制”关键词各1分,句子大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5分)答案C、D本题考查诗歌理解鉴赏能力。(C应为感叹自己,3分D“委婉含蓄”错,应为“直率明白”,2分
15.(6分)答案: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表达能力。 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理解能力。(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3)虽九死其犹未悔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