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省泸州市2017届高三三诊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4-16 22:22
语文参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C【解析】依据原文第三段“还有人认为,哲学是某种文化的核心,没有哲学,任何文化都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可知这只是有人的观点,作者并不认同。
    2.C【解析】依据原文第六段“其实”一词,作者阐述古希腊相关文化,意在说明“有些人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古希腊的文化”不能论证人们的这种担心。本项把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弄错了。
    3.A【解析】依据原文第一段“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大多数用以证明‘中国哲学’是一种独特哲学的理由难以成立”中“很大程度上”可知其理由并不充分,另外“大多数”有范围限制。
    4.(3分)B【解析】“演唱”当为“创作”。“影响了当时乐坛的著名音乐人,如罗大佑、李宗盛”也不恰当,这二人当时是受胡德夫影响才开始唱歌的,还不能算是乐坛著名的音乐人。
    5.(4分)AD【解析】B项,“胡德夫音乐的内容都集中在对大自然的礼赞上,淡化各种流行音乐元素”错,扩大了范围,原文对应的内容是“他的音乐大多建立在对大自然的礼赞上,淡化了风花雪月、情爱缠绵的流行音乐元素”;C项,“受到巨大冲击”说法没有依据;E项,“为促进两岸文化融合做出的巨大贡献”无中生有。
    6.(5分)①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怀有深沉的爱意;②不盲从,一心创作、宏扬本土音乐;③作为“台湾民歌运动”的发起人,坚持唱歌到现在;④对社会饱含情感关怀,不断地用音乐为原住民发声;⑤不遗余力地参与原住民运动。
    7.(4分)BE【解析】B“多次进行了细致描写”说法错误,小说的线索是“爬梯子”而不是“梯子”,“暗示了主人公的结局”说法也不恰当;E“对比,写出了他的外强中干”错误,没有对比,“外强中干”不准确。
    8.(4分)用第三人称“他”,体现作者对小说反映问题的冷静思考,也更能引起读者理性的思考和评判;
(2分)“他”具有不确定性,像“他”这样的人社会上还有很多,使小说反应的现象更具有普遍性。(2分)
9.(6分)
    作用:(1)主人公的反省,深化小说主题,更具有讽刺意味;(1分)(2)首尾照应,结构更紧凑。(1分)
    含义:(1)“梯子本来就是在地上躺着的”意味着当官要脚踏实地,为百姓服务;(2分)
    (2)为了升官,他不择手段,失去尊严,像狗一样在地上爬。(2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10.(3分)A【解析】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纺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纺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11.(3分)D【解析】锦衣卫和东厂是明朝不同的两个机构,二者混为一谈了。
    12.(3分)C【解析】魏忠贤和刘朝都是沈纮的弟子,说“巴结”不太准确;沈纮被封为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也不是因为魏、刘二人极力推荐。
    13.(10分)(1)(5分)宦官传承俸禄,沈节甫坚持不同意,并且上奏章劝谏此事。(沈节甫)又曾提出治理黄河的方案,意见切实,值得采用。(“可”“河”“凿凿”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5分)朝廷大臣都称沈纮与刘朝暗中勾结,因此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人弹劾沈纮表面上借口招募兵丁,暗中凭借此举与宦官勾结。(“阴”“阳”“藉”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14.(5分)DE【解析】D尾联是回忆,三个意象都是虚写;E写景时没有使用比喻修辞,“全诗语言委婉沉郁”不恰当。(答对一项3分,2项5分)
    15.(6分)运用苏武的典故,希望有朝一日被赦免返乡;“学射雕”一事可以看出诗人身处困境依然乐观向上,没被命运击倒;尾联回忆江南繁华热闹的景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一点2分,共6分,没有结合诗句分析酌情扣分)
    16.(5分)(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1分,见错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D【解析】气定神闲:形容一种悠然自在镇定的心境与状态。灰飞烟灭:形容在极短时间内消失干净。多指人死了或事物彻底消失,不复存在,含贬义。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可改为时移世易。胼手胝足:形容十分辛勤劳动。
    18.(3分)B【解析】A.搭配不当,可将“力量”改为“途径”或“方式”等;C.成份残缺,“应下大力气”“方能”前缺主语;D不合逻辑(语序不当,应将“普通人身上”和“少部分具备高超技艺的人身上”调换位置。
    19.(3分)B
    20.(6分)①与自然和谐②服装设计更多体现性别魅力③主要强调与心和谐
    (每句2分,共6分,意思大体相同即可)
    21.(5分)“牵涉”改为“包括”;“应邀”改为“邀请”;删掉“抛砖引玉”;“拜托”改为“希望”;“莅临”改为“到达”。(找出并改对一处得1分)
四、作文。(60分)
    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附:文言参考译文
    沈纮,字铭镇,乌程人。他的父亲沈节甫,字以安。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礼部仪制主事,历任祠祭郎中。诏令在禁宫建祠,让道士在里边祭祀祈福,沈节甫坚持不赞同。尚书高拱对他非常恼恨,于是他称病归乡。后起用为光禄寺丞。遏上高拱负责吏部,又称病回避他。万历初年,逐次升迁至南京刑部右侍郎。神宗召见并委任他任工部左侍郎,负责工部事务。御史高举称沈节甫一向负有缓进的节操,不应该一年三次升迁。吏部因为沈节甫有众望,否定了高举的提议。沈节甫接连上奏请求减少浮费、核查虚冒,阻止兴作,减少江浙的织造,停止江西的瓷器,神宗为此稍稍减少了织造的数额。宦官传承俸禄,沈节甫坚持不同意,并且上奏劝谏此事。又曾提出治理黄河的方案,意见切实,值得采用。他在父亲去世后回乡,至去世。赠封右副都御史。天启初年,沈纮刚刚任官,他的父亲被赐予端清的谥号。
    沈纮与弟弟沈演同时考取万历二十年(1592)的进士。沈纮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官至南京礼部侍郎,负责礼部事务。西洋人利玛窦入京朝贡,于是居住在南京,与他的门徒王丰肃等人倡导天主教,士大夫中很多人信奉它。沈纮上奏称:“陪京是都会之地,不适宜让异教在此存在。”有识之人赞同他的劝谏。然而沈纮向来没有什么声誉。与大学士方从哲是小同乡,互相友善。神宗末年,方从哲单独执政,奏请补充内阁大臣,诏令公众推举。亓诗教等人遵循方从哲的心意排斥何宗彦、刘大广之流,唯独将沈纮和史继偕的姓名呈上。皇帝就任用了他们。有的人说是由方从哲推荐,奏疏没有下发。第二年,神宗逝世,光宗继住,这才召见沈纮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还没有到任,光宗也逝世了。天启元年(1612)六月,沈纮才到任。
    先例,词臣在内书堂做讲授,所教的宦官要行弟子之礼。李进忠、刘朝都是沈纮的弟子。李进忠是魏忠贤最初的姓名。沈纮到任后,与他们两人秘密结交,于是上奏称:“辽左的战事急迫,我在东阳、义乌等城邑以及扬州、淮安招募材官和勇士二百多人,请将勇士编入锦衣卫,而对材官依照才干授予官职。”李进忠、刘朝正好负责内宫事务,得到沈纮的奏疏,大为高兴。诏令锦衣官训练所招募的兵士,授予材官王应斗等人为游击以下不同级别的官职。沈纮又上奏招募了二百多名兵士,请求拨发到辽东、四川的军队中。诏令依从了。不久,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再晋升为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禁官的练兵之事一天天兴盛,驸马都尉王昺也奉诏招募兵丁,希望得到朝廷中的重臣来主持这件事。朝廷大臣都称沈纮与刘朝暗中勾结,因此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人弹劾沈纮表面上借口招募兵丁,暗中凭借此举与宦官勾结。刘朝在宫中练兵,沈纮派门客诱惑他。王昺的奏疏,怀疑出自沈纮的教唆。宦官、外戚亲贵、奸邪辅臣在宫廷内外操练兵马,片土之地的京城,成了战场。沈纮上奏辩解,就请求因病罢职。皇帝抚慰、挽留他。惠世扬等人便详尽揭发了沈纮与宫内太监勾结的情况,刑部尚书王纪再上奏弹劾沈纮,将他与蔡京并论。沈纮也弹劾王纪保护熊延弼、佟卜年、刘一谳等人。皇帝两度颁诏化解此事。不久,王纪因为佟卜年的狱案被削夺官籍,议论的人更加对沈纮侧目而视。大学士叶向高上奏称:“王纪、沈纮互相攻击,都有失大臣的体统。现在因为刘一谳的微案贬责王纪,谈何公论?”朱国祚以辞职相争辨,皇帝都不听。沈纮自感不安,于是极力请求离去。皇帝令他乘驿车归乡。过了一年去世。赠封为太保,谥号文定。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