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5-29 19:23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现代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 1~3 题。
无论是先秦儒家还是汉代儒家,都积极肯定“现世”生活的正面价值,主张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命格局中,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总的来说,此两阶段儒学关注的重心皆在社会的政治伦理方面,而非个人的心性修养方面。
众所周知,源于印度的佛教本是一种“出世型”定教,其思想性格与儒学强烈的“入世”倾向是格格不入的。在佛教传入前,儒学作为一种本土思想在中国已很发达且根深蒂固,这使得佛教必须做出一定程度的“性格调适”,否则很难在中国扎根立足。印度的大乘佛教本有中观、瑜伽行和如来藏三大学派,后来只有如来藏一系在中国生根并祓发杨光大,正是因为如来藏强调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与儒家主流的“性善论”“人皆可为尧舜”等说法较为接近。而由唐代高僧慧能创立的禅宗,宣扬“心即是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把大乘佛教不舍世间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使得佛教日益世俗化、人间化。佛教的这种中国化,拉近了它与中国人的心理距离,禅宗也因此得到快速传播与发展。
然而,佛教与儒学毕竞有着无法逾越的价值鸿沟:宋代的“尚文”政治,大大促进了士大夫经世精神的复苏;加之异族欺凌所激起的民族意识高涨,一批儒者举起韩愈的“辟佛”旗帜,掀起了新一轮的排佛浪潮。文坛领袖欧阳修称佛教为“魔教”,呼吁儒者要“修其本而胜之”。儒家的批判使得一些禅门大师极力弥缝儒、释二教之异,为佛教辩诬。如云门宗禅师契嵩作《辅教篇》 认为儒、佛二教皆出自“荃人之心”。他以佛教的“五戒”“十善”比附儒家的“五常”,强调僧人必须对父母尽孝,力陈佛教符合“王道”,在“正人心”“兴善止恶”等方面可辅助儒教治理天下。诚如学者所言,《中庸》《大学》等著作之所以恰恰在宋代被“发掘”出来,并一跃成为承载“道德性命”奥义的儒家经典,主要不是新儒家“返之六经而后得之”的结果,而是契嵩等高僧大德儒者化、士大夫化的结果。
“熙宁变法”之前,宋儒大体上还保持着内圣外王的义理格局。但到了南宋,新儒学已经逐步占据思想界的主流地位,很多儒者对佛道心性理论自觉不自觉地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儒学的精神面貌。这一变异的突出特征是儒家的“内圣”压倒了“外王”。尽管“得君行道”仍是后来大多数儒者高悬的人生理想,但从思想重心看,如何安顿身心性命則成了他们关切的焦点。这一变异,对于儒家道德人格的挺立、审美意境的提升、生命体验的深化,乃至“ 了生死”都有重大意义,但儒学原来强烈的经世致用品格反而因此有所减弱。至明代阳明心学的出现,这一趋向更加明显,其修养工夫论尤其到了“牛毛茧丝,无不辨晰”的地步。儒学至此,可算在思想战场上对禅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这一“胜利” ,恰恰是以对禅宗心性智慧的深度吸纳为前提的。
  (摘编自孙海燕《儒学与禅宗的思想史“恩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和汉代两个阶段的儒学都特别关注社会的政治伦理,主张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
B.在佛教传入前,儒学作为一种本土思想,已在中国根深蒂固。所以,佛教要想跻身中国需要将“出世”转化为“入世”思想。
C.如来藏强调的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与儒家主流学说基本接近,因而如来藏系得以在中国生根并发扬光大。
D.慧能创立的禅宗使得佛教日益世俗化、人间化,这样就拉近了佛教与中国人的心理距离,因此能得到快速传播与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社会崇尚文治,再加上受到异族的欺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大批儒者掀起了排佛浪潮。
B.为了弥合儒佛二教之间的差别,云门宗禅师契嵩作《辅教篇》,寻求儒佛二教之间的共同之处,认为佛教可帮助儒教治理天下。
C.《中庸》《大学》等著作能够在宋代成为儒家经典,与这一时期一些高僧大德儒者化、士大夫化,极力弥合佛教与儒学之间的鸿沟有密切关系。
D.南宋时期,很多儒者对佛道心性理论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使得他们越来越关注修身齐家、安顿身心,并将之作为他们的人生理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与禅宗的渊源,是在排斥中又彼此吸纳的思想史。比如佛教吸收儒家的人间伦理,再如儒家开拓出“援禅入儒”的宋明新儒学。
B.韩愈上书《 论佛骨表》高举排佛旗帜,体现了儒学与佛教的价值鸿沟,这种排佛思想直到宋代仍被一些儒者所接续。
C.到了南宋,由于儒学原来强调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有所减弱,所以,儒家将关注的$心转移到内在品德的自我ᨀ升上。
D.宋代很多儒者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佛道心性理论而阐发出新儒学,这一过程也是宋代多种思想合流的一种体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农家乐
岑燮钧
杨大爷是骂骂咧咧搬进小区的。
孩子们劝他, 锄头什么的,扔掉算了。他舍不得,只好塞在架空层的用落里。
“万一有个用呢。”他总是这么说。
当初拆迁时,杨大爷是最后一个签约的。满地瓦砾堆里,他家像一座碉堡。 屋前面的菜地里,蚕豆开花, 豇豆上架,芋艿临河而立,叶子像一把把伞,随风摇曳。杨大爷不慌不忙,拾掇着自己的菜地。
“打我从娘胎里出来,就住在这里,他们能把我怎的!”
街道书记一次次来做思想工作,杨大爷就是不答应。
“这块地是我的,我前面临河,还怕你们遮着?”
这样僵持了半年有余,眼看黑云压城,杨大爷终于松了口:他家这么多地,可以分到好几套房,儿孙们选哪里随他去,他必须住在底楼,底楼接地气,必须住在这个位置,这个位置才是他家的,别人家住过的地方,他不安生!
书记考虑了一下,打了几通电话,答应了。
搬进来时,小区里还七零八落的。树刚刚移种,支着护架;只广场中心,移植了草皮;路边河滩,还荒草杂生。
好在,大家都是同一村的,仍是邻居。大妈们洗衣都到井口来,东家长西家短,煞是热闲;大爷们在物业场壁的老年室里搓麻将,喷云吐雾,随地吐痰,跟在村里一样。
杨大爷不喜欢搓麻将。当初,他在自家园子里种菜,一年四季,从不让地闲着,就是河边都舍不得荒掉,还种了一道茭白。一大早,他就去菜场卖掉。有了钱,手头就活络,要喝点酒就喝点酒,要抽点烟就抽点烟,还身子骨灵活。可是,如今,在这里住了十天半月,就仿佛住了三年五载似的—— 这日子实在太长了。
“你踱来踱去,干吗呀!”老伴责怪他。
“这自家的房子,住着咋像是客店似的!”
“不是已依了你吗,我们以前也是住在这里的啊。”
“味道就是不一样!”
杨大爷走在小区的路上,手没处放。靠在后面吧,像村长,可是自己从没做过村长;放在前面吧,像娘们,又没个毛线篮。他的手,是拔草的手,是提锄头拎簸萁的手。他的手像松树皮,开裂的。杨大爷在河边踟蹰了会儿,蹲坐在一块乱石上,抽闷烟。
“杨大爷,你这是钓鱼吗?”
“啊,没啊,我闲着……”杨大爷转过身来,回应道。他猛抽了几口烟,呛着了,直咳得眼泪鼻涕直流,只得用糙手揩了一把鼻梁口。忽地,他有了主意。对呀,这地不是我家的吗?
“杨大爷,你这是干吗呀?”
“我整地啊,种点青菜萝卜什么的,荒着多可惜……”杨大爷柱着锄头,笑着与人搭话。
都是村里人,见怪不怪。自然也有风言风语:这老头子,有福不会享,宁愿做阿乡!
不几天,菜畦里长出了菜秧。菜秧像娃娃,见风就长,又没几天,一片绿汪汪。
杨大爷侍候这些菜秧更精细了。才这么一小块地,往日担水要肩挑,如今只须拾几桶水就够了。杨大爷每天都有活干。今儿个,拔一会儿草;明儿个,翻一会儿地;真没事千了,他拣几块瓦砾,扔到角落里。
菜一天一个样,他看着喜欢。
他种了一茬又一茬。人们看他种茄子,种土豆,种西红柿。虽然,私心里嘀咕,这地又不是你的,凭什么占着;可是,毕竞是同一村的,又不碍着谁,何必把话挑明呢?何况,自古来,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谁种谁收益。
“老杨,你的番茄种得真好,你看,把枝都压歪了。”
“这排豇豆,长得真多!”
杨大爷听人夸他,就让人拿去些。现在,他不去菜市卖了。
看着这块菜地都长得好好的,真没事干了,杨大爷跟老伴去了几天女儿家。回来的路上,杨大爷想着该给菜地施点肥了,河边的一畦芋艿快能收了,先试着挖一株看看。谁知,一到河边,看到的竞都是草坪,刚刚贴上的,还半死不活。他不由得大怒,声如滚當,大骂起来:
“哪个天打雷劈的,趁我不在,把我的菜地毀了,你种草吃草去吧,畜生要吃草,人要吃菜, 吃饭……”
他拿来锄头铁铲,把草皮都扔到了河里。物业的人赴紧出来劝阻他。
“谁来栏我,我跟谁急,这地本来就是我家的,谁也轮不到说话!”
物业主任说:“这是小区的公共绿地,你怎么能毁坏公共绿地呢!”
“谁让你们把我的菜地毀了 ! ”杨大爷依然掀个不停,物业报了警。
警察来了,杨大爷挺身而出:“把我抓去吧! ”
这事就犯难了,都是乡里乡邻的,犯得着上纲上线吗?
“你跟街道书记说,这房我不住了,把地还给我,娘的,种点菜都看我不顺眼! ”
书记得悉后,摇摇头,笑笑:这老头子!
这天夜里,物业主任来到杨大爷家里,让杨大爷消消气, 扔掉的草皮算了,种菜就种菜呗,别的地方的草皮千万别再掀了。他好声好气地说,杨大爷的气也消了。
“就当我这茬庄稼白种了吧。”
杨大爷重新拾掇这一小块菜地。第二年,这块菜地里,又是蚕豆开花, 豇豆上架,芋艿临河而立,叶子像一把把伞,随风摇曳。
人说,这是小区里的“农家乐”,不比草坪差。
   (选自 2016 年 12 月 9 日〈宁波日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说杨大爷舍不得扔掉锄头,“只好塞在架空层的角落里”“万一有个用呢”为后文杨大爷整地种菜埋下伏笔。
B.老伴责怪杨大爷“不是已依了你吗” ,还“踱来踱去” ,说明老伴还是喜欢住新式楼房,对杨大爷不愿搬迁心怀不满。
C.虽然都是村里人,但杨大爷种小区的地还是招来了风言风语。大家不愿说,但都怪杨大爷抢占了小区里不多的土地,导致他们无地可种。
D.小说通过叙述城市拆迁中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反对城市拆迁,回归传统生活方式的主题。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杨大爷的形象特点。( 5 分)
6.小说两次描写“蚕豆开花,豇豆上架,芋艿临河而立,叶子像一把把伞,随风摇曳”的菜园景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两处描写的作用。( 6 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