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省邢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0-13 10:34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
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承受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B.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C.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D.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倭,文中指倭寇。指14至16世纪骚扰劫掠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
B. 公,文中指爵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 中国,文中指中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D. 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已、石星。
B. 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
C. 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D. 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事,并得罪了沈一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2)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
(2)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拘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因”“乃”“纯”“杜门者”。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D. 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活着的……官吏”错。
12. 试题分析:C. 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与原文不符。
13.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得分点:雅、强、视事。(2)得分点:乐、胜、被动句式。
参考译文:
征召担任左都御史。矿税使派往各地,有关官员逮捕了很多人,温纯极力论述这件事的害处,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宦官们更加强横,所到之处就抢劫,奸污妇女。各地品行不良的人纷纷起来进言谋利之法,皇帝都高兴地采纳了,远近之人都惊骇震动。温纯说:“好处归这些小人,坏处留给国家。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也没有得到批复。
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皇帝全部搁置不察看。温纯等人担忧害怕,不知怎样才好,于是首先提出各位大臣跪伏宫殿前哭泣请求。皇帝震惊发怒,追问是谁发起的,回答说:“都御史臣温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广东李凤等人因矿税激发百姓生事,温纯又直言:“税使私下玩弄陛下刑赏权力以十人计算,跟随者依靠税使声势的以百人计算。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
御史于永清担任陕西按察使时贪污,害怕温纯检举上奏,跟都给事中姚文蔚勾结而倾轧温纯。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揭发于永清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沈一贯等人上疏辩解。皇帝为此批下于永清、姚文蔚两人的奏疏,而温纯弹劾的奏疏留住不批下。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
温纯廉洁奉公。五次主持南北考察,整顿清理全部得当。端庄百官,振兴风纪,当时称为名臣。去世,赠官少保。天启初年,追赠谥号恭毅。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陆游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山阴时,据梦中所得而补写,他时年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項是(  )
A. 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
B. 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
C. “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
D. 诗人问诸公:吴中近亊你们知道吗?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
E. 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15. 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BD    15. ①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雨后荷花分外洁白,碧绿的荷叶上停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色彩描写极为生动。②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③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冲击。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有误;“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偶经”,偶然经过,可见诗人不是特意寻访。D项,“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说法错误。“吴中近事均知否?”自问自答。告诉好友每家的团扇上都画着他。
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这是考查写景的特色。首先要回顾诗歌中鉴赏景物的方法和角度,然后圈出诗歌颈联中的景物以及特点。“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这两句所写的对象是“菡萏”“蜻蜓”,“白”“红”是二者的颜色,可以从色彩角度赏析;“香”是菡萏之味,这是嗅觉,“蜻蜓”之弱,这是视觉,可以从感官角度赏析;菡萏绽放散发香味,这是静态,蜻蜓在风中翻飞,这是动态,可以从动静的角度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2)苏轼《赤壁赋》中,作者认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而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长风破浪会有时    (2). 直挂云帆济沧海    (3).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4).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5). 而又何羡乎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诗人的乐观和自信”“从不变的角度看”,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羡”的写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