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吉林省2018届高三10月阶段性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1-02 19:03
吉林省2018届高三10月阶段性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的,。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
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术与道、德、仁相辅相成。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地位日趋下降,到西汉《礼记·乐记》就变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了,书法也由此而被视为“小道”“末技”。所以,当汉末书法发展出现第一次自觉时,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赵壹的《非草书》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规整,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书法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
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而儒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自两汉开始形成的经学传统对于如琅琊王氏、东海王氏、龙亢桓氏等家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魏晋时期的一些新兴家族也大多是汉代儒生之后,如颍川钟氏、河东卫氏等。颖川钟皓、卫暠、庾乘等虽然不愿出仕,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并因为精通儒学而对士林产生较大影响。魏晋时期,这些家族的发展和繁荣都是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展开,即使后来天下大乱家族迁移,这些有着优良儒学传统的家族也始终没有抛弃礼法。
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草书除了出现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
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为后世书家尊崇和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讲,魏晋书法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正可成为中国书法在后世发展的典范。
(摘编自吕文明《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先秦儒家思想中,艺术的地位和道、德、仁相当,后来艺术的地位逐渐下降,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
B.赵壹的《非草书》很好地规整了处于赴状态的草书,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魏晋时代的书法达到高峰。
C.魏晋时期的钟皓、卫暠精通儒学,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因颍川钟氏、河东卫氏,成为魏晋时期的新兴家族。
D.魏晋时期,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发展繁荣的世家大族,在天下大乱家族迁移时,始终没有抛弃礼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阐述了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B.文章以赵壹对士子们抛弃儒家典籍而研习草书的行为的批判为例,论证了草书的危害。
C.第三段论述了魏晋时期世家大族与儒学精神的关系,世家大族对传承儒学有重要作用。
D.文章举钟繇和王羲之的例子作为论据,论述了书法的发展与儒学精神的紧密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中的钏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使书法向着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的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
B.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不仅将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
C.除了出现之初,草书在后世书法史上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境地。
D.魏晋书法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它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对后世书法发展有启示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花草院落
郑飞雪
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跋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飘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④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座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照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黄瓜很愉悦,纤巧的滕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黄瓜,一个名附其实的乳名。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葫瓜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
⑥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出。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⑦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
⑧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博。母亲细碎的脚步日转星移,从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颗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远程的脚步。
⑨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
(选自2017年第2期《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节)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②段具体交代前往乡村中途遥远、坎坷,为下文具体描写院落的情况作铺垫,同时暗示作者对小院的向往之情。
B.本文写作者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用方言和他交流,让作者“错把他乡当故乡”,表现了村民的朴实,让作者感到亲切。
C.本文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让人感受到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D.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也注重人物的刻画,文章采用了多种手法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5.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文字。(5分)
6.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半个世纪前的一天,法国巴黎市民从当天报纸上看到一个十分醒目的消息:昨天,法国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作为新当选的法国科学院院士,出席了科学院院士例会。按照老规矩,院士第一镒参加例会,要宣读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不过,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夏里·法布里教授没有宣传自己的论文,而是宣读了在他指导下的一位中国年轻的物理学家的论文。教授自豪的告诉与会者,这位年轻的中国物理学家由于出色的研究成果,将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荣获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巴黎的报纸还刊登了夏里教授和这位中国年轻科学家的大幅照片。这一消息使巴黎人惊奇异常,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又愚昧的国家,而今天,竟然有一位年轻的中国人登上了法国神圣的科学殿堂。要知道,即使是法国科学家,要获得法国国家级科学博士学位,也是不容易的。
这位令巴黎人大吃一惊的中国人,就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
严济慈出生在浙江东阳县的一个小村庄,他是农民的儿子。7岁时,进入严家祠堂的蒙馆读书,读四书五经,但他对那些艰涩的圣贤之言没有兴趣。有一次,他父亲到杭州去办事,无意中在一个书摊上发现一本《笔算数学》,便买回来给了严济慈,严济慈高兴极了。当时,村子里谁都没有学过高深的数学,也找不到可以请教的老师。严济慈硬着头皮自己“啃”,硬是“啃”下了这本书。
14岁时,严济兹考上了浙江东阳县立中学,成绩是所有考生中最优秀的。家里省吃俭用,把这个“严家几辈子才出的读书人”送进了中学的大门。严济慈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刻苦用功,每学期的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中学学业。
这年夏天,他来到省城杭州报考大学。考虑到家里经济困难,他决定报考离家最近的南京高等师范,因为师范不仅免交学费,还免费提供食宿。在等候发榜的日子里,有一天,他看见南京河海工程学校张贴的招生告示,心想:反正没事,不如再去考考看,于是,又报考了河海工程学校。
不久,考试揭晓,严济慈两所大学都考上了,而且免冠全省第一。这一来,轰动了杭州城,也速速传到他的家乡东阳县。为此,浙江省教育厅把东阳中学列为全省的重点中学。
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严济慈远涉重洋,到法国留学,把目标选定在著名的巴黎大学理学科。按校规,20多门主课,考试通过一门即可得到一张文凭,考取8张文凭就可毕业。但由于课程艰深,考试繁难,考取一张文凭并非易事,不少学生在校多年,一张文凭也没拿到。
巴黎大学一年举行两次考试。这次勇敢尝试的结果,成绩优等,使他一进校就获得了第一张巴黎大学的文凭。巴黎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也有令人难以抗拒的物质诱惑。严济慈对于一切不为所动,每天从下榻的旅馆,到教室,到图书馆,到实验室,四点一线,从不偏离。一年之后,夏天的考试又来临了,严济慈以惊人的记忆力和扎实的知识功底,通过了3门主课的考试,夺得了3张主凭,这是巴黎大学的校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获得硕士学位以后,严济慈在巴黎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的著名实验室工程师,研究当时物理学的一个难度极大的课题——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压电效应)。面对难题,除掉不能再减少的睡眠,分分秒秒都用来研究,最后终于成功了。他的论文《石英在电场下的特变和光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夏里教授在第一次出席科学院院士的例会时拿到会上宣传,轰动了巴黎。
(摘编自《中外著名科学家小传》)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法国报纸刊登消息,法国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新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他将在科学院院士例会上宣读自己的一篇论文。
B.在法国巴黎人的眼里,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又愚昧的国家,竟然有一位年轻的中国人登上了法国神圣的科学殿堂,这令他们非常惊愕。
C.严济慈出身农家,他对古代经典作品没有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笔算数学》,他靠自己钻研读通了这本书。
D.严济慈抵御住了巴黎的名胜古迹的吸引力和巴黎令人难以抗拒的物质诱惑,每天在旅馆、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穿梭,从不偏离。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严济慈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留学法国,以优异成绩考入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连续通过3门主课考试,获得了3张文凭。
B.严济慈先后报考南京高等师范和河海工程学校,都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中,轰动杭州;因此他家乡东阳乡东阳县东阳中学被列为省重点中学。
C.严济慈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经过艰苦努力,课题研究取得成功,完成了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硕士学位。
D.夏里·法布里教授打破惯例,没有宣读自己的论文,而是宣读严济慈的论文,轰动巴黎这表现法国人已经改变了对中国的偏见。
E.本文主要选取严济慈学业生涯中的事迹,选材典型,突出表现他认真、刻苦学习的品质赞扬他永不知足、奋发向上的精神。
9.这篇人物小传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