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2-22 09:33
成都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期高2018届半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项,“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错。选项强加因果,大数据教育并不是工业化时代的弊端直接催生的。B项,张冠李戴。原文第一段说“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工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选项把本是大数据的特点。D项,“第二门”无中生有,原文第三段说“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而没有说是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一门”。
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学生在校即时同步学习,扩大伏质课资源的覆盖面”错。这仅仅是涉及数据传输,不是大数据教育带来的变化。
3【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范围扩人,原文为“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
4【D】解析:D项主角心路历程缺失“重燃斗志”环节。
5(1)实指两个山洞,“活涓”直通山外,“死洞”进去必死无疑;(2分)
(2)象征人生中面对生死抉择的态度。(1分)“活洞”代表坚持信念、义无反顾就能走出绝境,“死洞”代表轻言放弃、半途而废只能深陷绝境(2分)。
6(1)从情节结构看,“出洞”和“入河”两个洞口一模一样,呼应前文情节;
(2)从主题看,深化主题,说明生死关键不在于“洞口”,而在于对信念的坚守;
(3)从艺术效果看,文章戛然而止,留下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7【C】解析:原文“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员的‘跳槽’助摧器”,选项“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中去”过于绝对。
8【BC】解析:B原文说“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的种种实惠”,与选项“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不符合;C“自我能力和价值的空间变得狭窄”无中生有。
9①问题:材料一认为会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材料二则认为人才流失会造成人才短缺问题。
②角度:材料一是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二是从公务员职业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
10【D】
11【B】解析:“徙”表示官职的调动
12【B】解析:蔡襄并不担心一人的进退,而是忧心对贤士不能尽其用。
13.(1)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要求取得效果了。(“日”、第二个“虽”、“责”各1分,句意1分)
(2)几年以来,上天的告诚接连来到,推究之所以导致天诚的原因,是由于君臣上下都有过失。希望(陛下)能思考这其中的原因来应对它。(“戒”、“原”、“所以”、“阙”、“其实”各1分,句意1分)
14【BD】解析:B项应为“上句景,下句以声衬静”,D项尾联并非眼前实景。
15(1)战乱漂泊之苦。(1分)首联写到兵荒马乱,诗人为躲避战乱不得不拖着病体四处逃难,尽尝漂泊之苦。(1分)
(2)客子思归之忧。(1分)颈联写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更直接点明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
(3)忧国伤时之情。(1分)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还心系朝廷,“欲问行朝旧消息”,然而兵荒马乱,政局未稳,令诗人十分担忧。(1分)(意思对即可)
16(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每空1分)
17【D】解析:形影相吊: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独。此处相似误用,应改为“形影不离”。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此句屮与“没想到”重复。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自然。此句望文生义。
18【C】解析:A暗换丰语,“发挥积极作用”主语应为“我国邮政业”;B句式杂释,去掉“因为”或者“所致”;D搭配不当,“运用成功”的应当是“施工技术”;
19.【D】解析:根据连词“而”,可以推断⑤一定在⑥前,①一定在②前,即可排除其他选项,锁定D项
20①要求一定的回报也不是不可以
②各国法律都对此做出了要求③应当向拾得人(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每句各2分)
21.②不是只要改变了学生“千人一面”的现状就一定能培荞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③不是只要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一定能造就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推断一处正确2分,推断两处正确5分)
【译文】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言事去职,余靖争论救助,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退,欧阳修上书责斥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个人都被遗斥。蔡嚢作《四贤一不肖诗》讽刺高若讷,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取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张贴在幽州旅馆。
庆历三年(1043),仁宗更换宰相,亲自提拔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任谏官,蔡襄又写诗祝贺,三个人一同推荐蔡襄,仁宗即任命蔡襄掌管谏院事务。蔡襄为进谏之路开放而欢喜,同时也担心正人君子难以长久立于朝廷,于是上书说:“朝廷増加任用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一天之间一同任命,朝廷内外互相庆贺。然而担任谏官不难,听取进谏却是难事:听取进谏不难,采纳诔言、按谏言办事却是难事。他们三人都忠试刚正,一定能畅所欲言。君主有过失,不在未出现之前去纠正,流传于天下后代,事情愈加不能遮掩,这就叫彰扬君主的过失,希望陛下明察,不要造成只有好谏的名声而无实际的效果。”夏竦被罢免枢密使职务,韩琦、范仲淹在位,蔡襄说:“陛下罢免夏竦而任用韩琦、范仲淹,士大大在朝廷祝贺,百姓也在道路上唱歌庆贺,乃至用饮酒叫喊的方式来表达欢喜之情。况且贬退一邪人,进用一贤士,难道就能关系到天下的轻重吗?这是因为一邪被贬退那么其同类也被贬退,一贤被进用那么其同类也被进用。众邪一同被贬迟,众贤一同被进用,国家能有不安定太平的吗?虽然这样,但我很忧虑。天下的大势,譬如病人,陛下己经得到良医了,对之信任不疑,不只使病好了,而且还使百姓长寿。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
当时有早灾、蝗灾、日食、地震的灾变,蔡襄认为:“灾害的到来,都是由于人事。几年以来,上天的告诚接连来到。推究之所以导致天诫的原因,是由于君臣上下都有过失。希望陛下能认真应付它。”奏蔬出来,听说的人都感到紧张。被提升任直史馆,兼修起居注,蔡襄更加履行职责议论朝事,无所回避。吕夷简为平章国事,宰相以下的官员到他的住处讨论政事,蔡襄奏请废除。
因母亲年老,蔡襄请求任福州知州,改任福建路转运使,开拓古五塘灌溉民田,上奏请求减少省五代时丁口税的一半。进升知制诰,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知开封知府。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第二次任福州知州。移任泉州知州。距离泉州城二十里的万安渡,人们隔海而渡,往来畏其险恶。蔡襄立石为桥梁,梁长三百六十丈,在基底种植牡蛎来稳固桥梁,至今人们过海仍依赖于这种方式。又种植松树七百里来荫庇道路,闽人刻碑记载他的功德。治平三年(1006),其母亲去世。第二年蔡襄去世,终年五十六岁。乾道年中,赐国襄谥号叫“忠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