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2-27 16:35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 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l.D(A完败的是“人类棋手”不是“人类”。末段明确指出不可能导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B“极具竞争性”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C“促使”错,不存在这种逻辑关系)
2.D(不是“人类社会中伦理难题的存在”,而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设计难题”)
3.C(陷于危险境地的是人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C( 文中没有体现男人原谅高畋的内容,他去安慰高畋的儿子也不是这里说的原因,而是出于对这个无辜而可怜的孩子的关爱)
5.1他推动了情节发展。他执意要看爸爸的照片,才有男人看到照片认出上面的人就是炸死自己的儿子的人;他哭闹着说爸爸说过要给他买毛毛熊,才激发了男人的恻隐之心,把包里的毛毛熊给他。2通过他塑造主人公的形象。他父死母走,处境可怜,男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用善意的谎育安慰他,给他毛毛熊,给他生活的希望,表现了男人宽宏、善良、淳厚。3 通过他交代相关情节。用他对奶奶的追问,暗中交代爸爸已死、妈妈离家、爸爸答应给他买毛毛熊的情节。国用他联系小说中的人物。他联系着爸爸、妈妈、奶奶和男人,使小说的人物关系清晰。(共5 分,答出第一点给3 分;答出其他要点中的任意一点给2 分。如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6.第一问:明线是男人了解高畋的孩子的遭遇和感情需求,把原本买给自己的孩子的毛毛熊送给他的过程。暗线是男人的孩子在游山途中被高畋炸死的事件。(共2 分,每答出条线索给1分)
第二问:1设置孩子在高畋自杀爆炸中被炸死这一暗线,为明线的展开提供背最。2 设置明暗两条线索,使小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完整,彰显小说爱能超越恨的主旨。3 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超越仇怨、心怀博大的形象。(共4 分,每答出一点给2 分,答出两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B(“两个系统互有交叉”的说法于文无据,根据文意,农历中有阳历的成分,但文中并未介绍阳历中是否有农历的成分)
8.CD(A“甲骨文明确记载了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错误,原文是“股朝时期的甲骨文记裁了‘四方风”,而“四方风”反映了“- 分至”和四季的变化,并不是记载了“二分二至”的名称。B前后逻辑不成立,“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跟人们的生活是渐行渐远的”的结论太武断,图一只是就今天的人们的认识的统计,不代表两干多年来的变化趋势。E(时宪历》是一部历书,《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一般被认为是两部“杂书”》。
9.1体现了中国人尊重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2 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促进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共4分,每点2分,-一个是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价值,一个是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 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B
11.A(总角,泛指未成年的孩子,不仅仅指男孩子)
12.C (原文中顾和的话,只是托词;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要服丧满期)
13.(1)“明公(或您)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或重臣),为什么要收集传言,把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表扬了顾和.
(共5 分,“采听”、“察察”各1分,句子大意3 分)
(2)顾和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达到这样的程度。
(共5 分,“敕喻”、“特听”、“见优遇”各1分,句子大意2 分)
参考译文:
顾和,宇君孝,是侍中顾众的同族兄弟之子。顾和两岁时父亲去世,童年就很有德操,同族之叔顾荣很器重他。王导主政扬州时,征用顾和为从事。有一次,月初一应当上朝,还没入宫,车停在门外。周颤過见他,顾和正在捉虱子。坦然不动。还有一次,顾和去见王导,王导正困倦,说话间就睡着了。顾和想把他弄醒,于是对同座的人说:“从前常听同族里的叔父元公说过王公协同辅位中宗,保全江南的事。王公身体有小不适,令人焦虑。”王导醒了。对顾和说:“你资质优异出众,不仅是东南之关,实在是海内俊杰。”于是顾和就出名了。不久王导派八部从事到街署去,诸从事都议论官长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话。王导问顾和:“你听到了什么?”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为什么要收集传言,把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表扬了顾和。当初,晋朝中兴,国都东迁,日的典章制度有许多缺失,皇冠上的被用翁翠珊瑚以及杂珠等装饰。顾和奏道:“过去皇冠上有十二流,都用玉珠,现在用杂珠等,不合于礼制。”于是改过来了。顾和迁任尚书仆射,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去早上回来,他就是这样受到优厚的待過。不久,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以孝闻名。练祭过后,卫将军褚裒上疏推荐顾和,起任为尚书令。顾和对亲近之人说:“古代有人脫去丧服去服从君命,大概是因为才干足以处理时务。我在平常日子里尚且不如别人,何况现在心中混乱,我用什么来对事情有万分之一的补益呢?”皇帝又下诏书,顾和十余次上表疏,于是不出任职务,服丧期满,然后才去处理职事。这时谢尚兼任宣城内史。拘捕泾县县令陈干并杀了他,主管官员认为谢尚违反制度要处罚黜免他,诏令却宽恕他。顾和再次上奏说:“谢尚先是被判了不法受贿罪,被准许自首免死。而谢尚心中有一点不满意,就肆意呈威施處。谢尚身为外威,按规定可以宽恕,手下的官员,应当依法处置。”谢尚,是皇太后的舅舅,所以奏疏被搁置下来了。当时江夏公卫崇为庶母服丧三年,顾和就上奏道:“礼是用来规范事体促成教化的,所有当君王的无不崇尚正礼昭明根本。江夏公卫崇最近丧母,又在守孝时行重礼,违反礼度。放纵私情。如不纠正,就无法治理事物。可令太常让他们都除去丧服。”诏书同意。永和七年,因病重辞职,当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BD (答对一项给2 分,答对两项给5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B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准确,主人公也有积极顽强的一面,其不顾老迈,冒雨登山的举动便为明证;D项语言分析不当,“任”字的使用展现了诗人积极旷达的精神风貌)
15.1“今古骚人乃如许”句收束二.联的议论,强调自己和古今诗人有共同的感受,“乃如许”三字以虚写实,蘊含万千慨叹。2后一句不解说这“如许”的感受究竞如何,面是化情如景,以景写情。3眼前的苍花暮色和耳畔的膨湃江潮,形象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拓展了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回味。(共6分,内容.手法、效果各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索岩峦
三、语言文字运用(2( 分)
17.D(处之泰然:形容碰到困难厄运或异常情况,毫不在乎,镇定自若;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旅进旅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子女孝顺。此成语不能用来形容“冬暖夏凉”。.三人成虎:比喻谣育或讹传重复的次数多了,往往会使人信以为真。推波助谰: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矫枉过正: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18.C(A项有歧义,把“个”改成“支”。B项偷换主语.改为“把100 余颗国内外航天器送人太空”;D项介词残缺,在“还要搜集”后加“同”)
19.A( 玉成,敬辞,请别人成就某事。为荷,古代文言书信和现代公文行走的常用语。表示感谢之意。明扰,客套话,意思是受到款待,表示感谢。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下心意,谦词)
20.(1)虫子的活动堪称秋天的标志性物候(虫子与秋天有着不解之缘。)
(2)或催促懒妇准备寒衣
(3)不管唱的是唐音宋韵的古声(共6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1.示例一:耕种、管理需要农民付出辛苦的劳作,却不能马上收获谷物,难道农民就不春种夏耘了吗?
示例二:相对论的创立耗费了爱因斯坦十几年的心血,却未能让他快速变现.难道爱因斯坦就放弃向未知的探索吗? (答出-一句2 分,两句正确5 分)
四、写作(6( 分)
22.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