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1-09 22:42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 近日,学校为了让学生们以更好的心态迎接月考,减轻心理压力,在同学们必经的主干道贴出一副对联,上书“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C. 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老朽写得不好,让各位兄弟见笑了。权当文字游戏吧!”
D. 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与蜜蜂不同的地方,就是人在建筑房屋之前,思想里已有了房屋的图样。我们要建筑中国革命这个房屋,__①__须先有中国革命的图样。__②__须先有一个大图样、总图样:__③__须有许多小图样、分图样,__④__而这些图样,__⑤__别的,__⑥__我们在这个革命实践中得来的关于客观实际情况的能动的反映。
A 也    不但 / 不是 而是
B / 不是 就是
C 不只 既是 又是 /
D 不但 不是 / 而是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宗璞:且将秃笔长相守
李 冰
何谓“南东西北”?宗璞四卷本《野葫芦引》系列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是也。宗璞本名冯钟璞,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冯友兰是众所周知的大哲学家。宗璞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60年代后长期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中外文化的滋养使得她“腹有诗书气自华”。宗璞的作品有小说和散文,还有童话和译著。她算不得“多产作家”,却是“多奖作家”,曾获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等。
宗璞生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家、巨匠,因此,知识精英是她创作的独特对象。抗战时期,她随父南迁昆明,在 西南联大度过八年,这便是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丰厚生活基础。她在书中生动塑造了一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刻细腻刻画了他们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
说起创作,宗璞着实不易。写《东藏记》时,她已病痛在身,写了七年,与疾患抗争了七年。她曾有感而发,作了一支散曲:“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兵戈沸处同国忧。覆雨翻云,不甘低首,托破钵随缘走。悠悠!造几座海市蜃楼,饮几杯糊涂酒。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亦庄亦谐的散曲正是她心境的写照,反映了作家的生命价值、灵魂皈依和坚强意志。
一天,宗璞住院了,她穿着病号服倚在床头,因高血压脸色潮红。她忙着赶写《北归记》,累着了,血压高,头晕。朋友劝她不要太拼了。她说:“放不下,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在脑海里翻腾,挥之不去,不写完睡不着觉。”
2015年春夏时分,宗璞突然脑出血,这次病得危急,在重症监护室里熬了两周,又住了三个月院。当时,宗璞曾悲观地认为自己无法再继续写作了。可是当身体稍有好转,她又重操旧业,开始像蜗牛一样缓缓地爬在格子里,恢复了每天早晨的写作。写一会儿歇一会儿,头晕就去吸氧。有人问她,抱病苦耕的动力何来?她回答:我有责任把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 所想、所为记录下来,呈现给现在的读者。
宗璞不止一次视膜脱落,几经手术右眼保留了0.3的视力,左眼几乎失明。她戏称自己“半盲人 ”,“用放大镜也只能看清拳头大的字,写得很苦,进度很慢”。她说:“现在每天只能写一二百字。不是手写,而是口述,别人帮助记下来,然后念给我听,我再修改。”也就是说《北归记》的写作全由宗璞口述,记录后由助手反复念,她反复改,这样一段一段、一章一章磨出来。她这是用生命在苦吟炼句啊,每天百余字在 腹中推敲,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宗璞曾说过:“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差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她还表示:“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要干这一行。”
创作出传世精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都是从小就刻在我们心里的最受尊敬的人。中国作家群中也不乏这样“身有疾、志弥坚”值得我们敬佩并为之骄傲的作家,宗璞是一个。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宗璞曾说,她走上文学之路,得益于父亲冯友兰。冯老虽是哲学家,于文学却颇有造诣,能写旧诗,很有文采,常常对文艺有独特见解。宗璞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南渡记》出版后,冯老曾勉励道:“百岁继风流,一脉文心传三世;四卷写沧桑,八年鸿雪记双城。”
(徐小斌《清静淡泊的宗璞》)
②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 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作品,真是受益又享受。
(百度百科)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宗璞以其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创作了一系列隽永而精致的文学作品,逐渐形成了优雅蕴藉、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文趣。
B. 为了创作《北归记》,宗璞与疾患抗争了七年,并因此引发了脑溢血,成了“半盲人”,不得已由宗璞口述、助手记录,然后反复修改而成。
C. “……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支散曲亦庄亦谐,真实反映了宗璞忧怀天下、钟情创作的理想追求和责任担当。
D. 宗璞生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也塑造了一批忧 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其作品也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宗璞之所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与她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经长期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有着中外文化的滋养有着密切关系。
B. 宗璞走上文学之路,完全得益于父亲冯友兰。她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加之冯老颇有文学造诣,又十分关心她的创作。
C. 宗璞随父在西南联大度过了八年,这为她后来创作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等奠定了丰厚的生活基础。
D. 宗璞抱病苦耕,用生命苦吟炼句,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野葫芦引》全由她口述,由助手记录后反复念给她推敲、修改。
E. 创作中必定会遇到疾患病痛、政治运动,甚至社会动荡与战争冲击,这就需要作家具有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5.宗璞说:“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差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欠你一碗刀削面
雁 戈
最近,黄校长老是失眠,以前沾着枕头就能睡,现在拿枕头蒙了头也睡不着。尤其是在外面吃饭回来,黄校长更是像烙烧饼一样,能把自己一直烙到天亮。
这天,黄校长又是一宿都没睡好,天刚麻麻亮就起了床。他轻脚妙手把粥熬在锅里,看了一眼还在睡梦中的老伴儿翠玉,又轻脚妙手出了门。
到得街上,老远看到一个人跟他打招呼,黄校长一时没看清,忙迎上去说话。一看,不由愣了,面很熟,却记不起在哪儿见过,更叫不出那人的名字。那人的穿着打扮不像本地人,但他说话却是地道的本地口音。
“黄校长,早啊?”
“你也早,你也早。”黄校长尴尬地 应付着。
“记不得我了,黄校长?”那人边说边递给黄校长一支烟,“我还欠您一碗刀削面哩!”
“欠我一碗刀削面?”黄校长迟疑了一下,讪讪地把烟接了过来。
“是啊!”那人抬头作回忆状,“应该是五六年前的事吧,我们一起在镇上的刀削面馆吃早饭,我的钱包丢了,是您替我付的钱。我一直记着哩!”
黄校长也抬头作回忆状——
在抬牛镇,刀削面馆只有一家,早、中、晚三餐都有得卖,而且只卖刀削面。兼办酒席还是最近一两年的事。五六年前,黄校长的老伴儿还没住到学校来,他倒是经常去吃刀削面。但大多是街上的熟人抢着付钱,他替别人付钱的时候还真不多。所以,他很快便认出了眼前这个人。
“原来你就是抬牛镇鼎鼎有名的农民企业家王总啊?”黄校长一把握住对方的手,连说,“久仰!久仰!久仰!”
“我也只是在外边赚了点小钱。”王总不好意思地笑笑,把手抽回来,看了看表说,“今天我要去县里办件事,晚上回来,我请您吃刀削面。”说话间,一辆小车在王总身边缓缓停下。王总一边钻进车里,一边朝黄校长挥手,“晚上七点,刀削面馆,不见不散。”
就这一耽搁,黄校长回到家时,翠玉已经炒了两个菜。一盘花生米,一盘小白菜,还外加两个咸鸭蛋。黄校长拿起一个咸鸭蛋,在桌上把一头磕破,却小心地将它立在翠玉面前的桌子上 。
“我不吃蛋。”他说。
“又咋的了?”翠玉关切地问,“还在为昨晚的事闹心?”
“能不闹心吗?昨儿的事还没辙,今晚又有人请吃饭。”黄校长夹了一片小白菜放进嘴里。
“谁呀,这么早?”翠玉问。
黄校长把刚才的事儿一说,翠玉不由瞪大了眼,叹息道:“现在的人啊,都快成精了,拐弯抹角都能扯上你。也不晓得找你啥事,依我看啊,打个马虎眼,别去了。”
黄校长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人家好歹也是咱们抬牛镇的名人,总得给人家一点面子。而且他还记得我请他吃过一碗刀削面,这说明他也是个有心人嘛!你先暗地里探一探,看他家里或者他的亲戚家里,有没有读书的,有没有找工作的,或者……有没有犯啥事儿的?咱心里得有个底。”
翠玉听黄校长讲了一番道理,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连碗都没洗就找她的圈子探消息去了。但她探回来的消息却并无多大用处,总结起来无外乎就三点:很有钱;很讲义气;也很有酒量。
晚上出门前,翠玉硬让黄校长喝了半碗芹菜汁,说是可以解酒保胃。然后她又让黄校长掰着指头把他们的约法背了一遍——少喝酒,多吃素少吃荤,酒后还要喝碗粥——才让黄校长出了门。
然而,黄校长去得快,回来得也快,他竟然还赶上了新闻联播的尾巴。
“这么早就回来了?”翠玉明显有些不习惯。
“是啊!”黄校长见新闻联播已经结束,一头倒在床上,立即打起呼噜来。除了新闻联播,黄校长看啥电视节目都打瞌睡。
翠玉赶忙轻脚妙手地去关了电视,又轻脚妙手地把厨房收拾干净,才进了书房就着一张单人床合眼睡了。睡到夜半时分,隔壁隐约传来黄校长在床上烙烧饼的声音,她忙跑过去宽慰。
“咋的了?又遇到难题了?”
黄校长似乎被翠玉吓了一跳,腾地从床上坐起,连连摆手:“没有没有。”接着却把手搁到肚皮上揉了揉,有些难为情地说,“就是肚子有点饿了。”
“肚子饿了?”翠玉的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是啊,今晚就吃了一碗刀削面。”黄校 长说。
“啥?就吃了一碗刀削面?”翠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似的。
“是啊——”黄校长淡淡地说,“他说他欠我一碗刀削面,所以就还我 一碗刀削面。”
翠玉看看黄校长不像撒谎,忙进厨房煮了一碗速冻水饺。黄校长稀里哗啦连汤吃了个一干二净,倒头又打起了呼噜。
6.下列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把故事的发生设定在“天刚麻麻亮”这一特定的时间点,一方面是为后面人物的活动作铺垫,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不正。
B. “依我看啊,打个马虎眼,别去了。”翠玉劝说黄校长不去参加饭局,主要是她担心黄校长喝酒影响身体。
C. 小说以黄校长“失眠”开头,以黄校长“打起了呼噜”结尾,前后呼应,耐人寻味,暗示了小说主题。
D. 小说围绕“一碗刀削面”,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良好社会风气和人与人真诚互信的呼唤。
7.抬牛镇鼎鼎有名的农民企业家王总在大家心中是“有钱,讲义气,有酒量”的人。在你看来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8.翠玉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