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3-10 22:24
语文入学考试参考答案
1.A 2.D 3.D
4、D项(D项两家人的楼房并没有挨着,否则时月第一天晚上回家就能发现,这里的“逼到了角落”是一种心理感受,不是实指。)
5、①虚荣心强,争强好胜。时月的“二层楼房在村里一直是最好的”,他很满足,一旦发现别人的楼房超过了自己,立刻闷闷不乐,直到又盖起了更好的楼才满足。
②吃苦耐劳,勤劳能干。时月长年在外奔波劳累,吃的、住的、工作环境都很差,劳动强度大,还时常被 欠薪,但他对这一切都默默忍受。
③目光短浅,没有远见。他认为读书无用,念书不如早挣钱,所以不顾儿子的前途,让儿子辍学随自己外出打工。(答“迷信”可以酌情给分。)
6、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不能去掉。
①从结构上看,首尾照应。本文以时月在外讨薪开始,以时月带儿子外出打工结束,前呼后应,结构完整。
②从情节上看,明确交代了儿子的命运,使情节更加完整清晰。
③从主旨上看,这一结尾说明时月的炫耀要付出两代人沉重的代价,加重了批判的意味,深化了主旨。
④“亦步亦趋” 暗示时月的儿子有可能把这种生活理念和方式继续下去,增加了悲剧意味,耐人深思。(观点2分,理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答案示例二:我认为可以去掉。
①从结构上看,第九段不但点题,而且照应开头。本文以楼房前的徘徊开始,以楼房前的满足结束,前呼后应,结构已经完整,最后一段可以删去。
②从情节上看,儿子将会被迫辍学,同时月一起外出打工的结局在第八段结尾已经暗示,不用再次点明。
③从主旨上看,第九段的描写已经暗含着作者对时月的批判与讽刺,明确了主题。 (观点2分,每条理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7、C(A项“原因是使用方便”不全面,原文说“共享单车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也有绿色出行的好处”;B项“主要靠”错误,原文说“当前共享单车企业也在靠着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D项“率先”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
8、BC(A项“只要单车行业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说法不全面,还有用户的问题;D项“这对消费者非常有利”原文没有这一信息;E项这三篇材料没有提出建议)
9、①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出台管理细则,规范单车停放范围,对破坏单车者加大处罚力度等;②企业要加强对单车的管理,可通过建立信用积分系统、设置信用制度来激励用户规范骑行并举报违规行为等。③企业可与政府共同监督,企业之间要理性竞争。④用户要增强文明使用的意识,同时可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监督举报。
10. D试题分析:解答断句题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及句子结构。由文意知,文章涉及汉朝刘氏天下,故“王刘氏”的划分不对,据此排除A.C.文中“主兵柄”语意完整,是动宾短语,故排除B项。
11. 试题分析:C“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12. 试题分析:D“袁盎拉慎夫人人座”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拉了一些。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主妾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
13. (1)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 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
(2)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或受过刀锯切割的人或受过阉割的人)同坐一辆车呢!”
 
【参考译文】
袁盎是楚国人,字丝。他的父亲原先聚众为盗贼,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高后当政之时,袁盎曾经做过吕禄的家臣。等到孝文帝登上了帝位,袁盎的兄长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
绛侯(周勃)担任丞相,退朝之后每每急步而出,很是得意。皇上待之以礼,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认为丞相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应该是与主上共治国事,存亡与共。当年吕后当政的时候,吕氏诸人掌权,擅自相互称王,以致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当太尉,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正朝纲。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吕氏诸人,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不可取。”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封国中有人上书朝廷,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室宗亲以及诸位公卿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出来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
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屡屡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常侍骑,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种劝说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应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孝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大笑,让赵同下车。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
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常常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座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席位,袁盎把慎夫人的座位拉后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座。皇上也动了怒,站起身来,回到宫禁中。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次序,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重赏她。陛下宠幸慎夫人之举,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听说过‘人彘’之祸吗?”皇上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
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
14、CE(C“以梅衬雪”错误,应是“以雪衬梅”。E项,诗中只有“孤芳”“幽独”等极少数词是描写梅花形神的,全诗重点抒写的是诗人赏梅时的独特感受,而不是刻画梅花本身的形象。
15(1)懊悔、叹惋之情。诗中“忙失”二字,流露出诗人错过探梅佳期的懊悔感伤情绪,“却欠伊”三字,是为梅花缺少同伴而发出轻轻的惋惜喟叹。(2)庆幸、欣喜之情。诗人将 “半开时”的情状与“那恨晚”的心绪相对应,略感庆幸;“犹喜”二字,直抒胸臆,凸显欣喜。(3)欣赏、赞美之情。诗人目睹仅有“一两枝”的山寺梅花“半开”,却认为“应更好”,又言“今冬不雪何关事”,其对腊梅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4)豁达、释然之情。诗人觉得梅花“半开时”来观赏反而更好,哪里是什么失期呢?表现出豁达乐观、超脱淡泊的情怀。(答对1点给2分,若答对梅花的欣赏、赞美之情亦可酌情给分)
16、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5).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7. B清规戒律:1、指佛寺禅院必须遵守的规则和 戒律。2、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思想行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洛阳纸贵,中国古代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芝兰:灵芝,兰草或香草;玉树:宝树。比喻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子弟。
扬汤止沸:解释;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春秋时代文子的《文子》(又名,《通玄真经》):"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谈笑自若:【释义】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比喻遇事镇定。(自若:跟平常一样。)语出 《三国志·甘宁传》:"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
18. D()A搭配不当,开拓与壮美篇章不能搭配,应该改为“抒写”
B重复赘余,多年从事文学创作而笔耕不辍,应该删除“而笔耕不辍”
C 句式杂糅,应该把句子改为“严控……等方面的准入”;或者“失信被执行人 ……将受限制”)
19. B  从文意来看,“要‘敏于行’与不能‘讷于言’”是并列关系,排除D项;“必需”是动词,“必须”是副词,③处应为“必须”,排除A项;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④处所在句子含有转折意思,故选B项。
20. ①手术机器人会不会有朝一日取代医生呢  ②手术机器人要普及还需要跨过两道关  ③还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每空2分)
【解析】第一处注意问句,“取代医生”;第二处注意关键词“普及”、“两道关”;第三处注意上下文,扣“患者难以接受”或者“心怀担忧”。
21.各位同学:学校文学社将于20日下午3点在校图书馆二楼举行“本月读书交流会”,请大家准时参加。(本题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各1分,简明得体1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