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省湘潭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4-16 21:19
湖南省湘潭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蔡元培作为民国时期教育界、学术界先驱人物,其红学成果备受瞩目,出版于1917年的《石头记索隐》不仅是红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品,即置于“民国学术”经典之林,亦当之无愧。。
受蔡氏基本研究思路的启发,索隐红学著作以后竟不断出现,影响较大的当数景梅九所著《石头记真谛》,出版此书正是山河破碎的前夜,作者在自序中表现出沉痛的民族情绪“不意迩来强寇侵凌祸迫,亡国种族隐痛突激心潮……颇觉原著者亡国悲恨难堪,而一腔红泪倾出双眸矣”,需要指出的是,《石头记真谛》只是将文本索隐当成手段,而终极目的则是为服务于民众救亡伟业。景梅九将蔡元培以来运用《红楼梦》宣传民族主义思想的做法推向了极致,同时也将红学与政治进一步挂钩,从而推动了新索隐派向以后的红学社会历史学派理论的转型。
这就发生一个令人深思的学术命题: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新红学”考证派,为什么竟不能阻止红学索隐著作在整个民国时期的不绝如缕,其影响甚至还绵延至当代?这就需要将红学索隐派放到《红楼梦》研究史上给以客观、辩证的定位。应该看到,“索隐”方法的较早运用本在史学领域,如《史记索隐》等史学专著,探求本事、史料还原,还是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从文化渊源上考察,索隐派走的是“今文经学”的传统治学路数,“今文经学”对“五经”中的《尚书》《春秋》等史书的阐释有一定合理性,然而运用到文学领域如对《诗经》的解读,就有以意逆志、牵强附会之嫌。当索隐方法引申到红学领域后,其原始出发点本想约束《红楼梦》评点、题咏、杂评家们释义的发散性,操作方式上也是指向作品情节的考证,与主流红学倡导的“回归文本”方向的努力比较接近,这无可厚非,但由于受“今文经学”治学路数的影响,这一派却很容易在解释作品时陷入误读和主观臆测。
其实不管《红楼梦》中存在多少真实的历史信息,它一旦被天才的作家所整合,就自然形成了新的意义单位,与原来的所谓“本事”已无甚关联;而当时能与蔡元培为代表的旧红学索隐派形成对垒的最重要民国时期著述,除胡适外,自然非俞平伯《红楼梦辨》莫属了。这部著作属于新红学产生之初最重要的奠基代表作,于1923年在亚东图书馆出版,写这本书的起因是俞平伯与顾颉刚通信讨论《红楼梦》,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出版的《红楼梦研究》则是《红楼梦辨》的修订本。修订的原因是作者认为原书存在一些错误,即本来的错误和发现新材料而证明出来的错误。尽管原著修订后更名再版时增加了些新篇目,但《红楼梦辨》还是一本不可回避的著作。《红楼梦辨》初版肯定与上世纪50年代特殊时代环境下又增订再版的《红楼梦研究》思路不同,这种不同还不仅仅是删除了了胡适的序言。通过对原著初版、增订再版前后变化的细致深入考查,可以见出作者红学观念移步换形的轨迹走向。
(节选自赵建忠《影印红学要籍的学术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说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为红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品,就等于说是民国学术经典之作。
B. 在运用《红楼梦》宣传民族主义思想的做法上,景梅九相对于蔡元培更加功不可没。
C. 因受“今文经学”治学路数的影响,索隐派易于在解释作品时以意逆志,牵强附会。
D. 民国时期红学研究至少有两大派别,他们都重视对作品情节的考证,且倡导“回归文本”。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引用景梅九自序中的话,意在证明《石头记真谛》融入了作者沉痛的民族情绪。
B. 开头讲蔡、景红学研究成就,是为探讨“令人深思的学术命题”提供前提支撑。
C. 讲“索隐”方法在史学领域里的运用,是为了与后文其在文学研究领域的运用相类比。
D. 作品一旦形成,与“本事”便无关联,这样的理论足以证明俞平伯研究的局限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石头记真谛》是景梅九受《石头记索隐》的启发而著述的,自然与它一脉相承。
B. 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新红学”考证派,竟未能阻止索隐派取代它而成为主流学派。
C. 以意逆志,是被写进教科书的鉴赏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易生牵强附会。
D. 《红楼梦研究》删除了胡适的序言,调整了研究思路,修正了所谓的“错误”。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就等于说”不成立。B项,对“受蔡氏基本研究思路的启发,索隐红学著作以后竟不断出现,影响较大的当数景梅九所著《石头记真谛》”的误解,因为该文本句只是强调蔡元培之后且受蔡氏基本研究思路的启发的硏究者中影响最大的是谁。D项,倡导“回归文本”只是考证派的诉求。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证明俞平伯研究的局限性”错。其证明的对象应该是索隐派研究的局限性。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想,“考证派竟未能阻止索隐派取代它而成为主流学派”错。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新红学”考证派,当时依旧是最重要的主流学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辆汽车在花园里柏油路上停住了,当差高升抢前去开了车门。杜竹斋匆匆地钻出车厢来,抬头看着当阶而立的吴荪甫,就皱了眉尖摇头。这是一个严重的表示。吴荪甫的脸孔变成了紫酱色,却勉强微笑。
“真是作怪!几乎涨停板了!”
杜竹斋走上石阶来,气吁吁地说,拿着雪白的麻纱手帕不住地在脸上揩抹。
吴荪甫只是皱了眉头微笑,一句话也不说。他对杜竹斋看了一眼,就回身进客厅去,蓦地放下脸色来,对费小胡子说道:
“什么镇上太平不太平,我不要听!厂,铺子,都是我开办的,我要收歇,就一定得收!我不是慈善家,镇上市面好或是不好,我就管不了——不问是省里或县里来找我说,我的回答就只有这几句话!”
“可不是!我也那么对他们说过来呀!然而,他们——三先生!——”
吴荪甫听得不耐烦到了极点,忽地转为狞笑,打断了费小胡子的话:
他们那一套门面话我知道!晓生,你还没报告我们放出去的款子这回端阳节收起了多少。上次你不是说过六成是有把握的么?我算来应该不止六成!究竟收起了多少!你都带了来么?”
“没有。镇上也是把端阳节的账展期到中秋了。”
“哼!什么话!”
吴荪甫勃然怒叫起来了。这又是他万万料不到的打击!虽说总共不过七八万的数目,可是他目前正当需要现款的时候,七八万圆能够做许多事呀!他虎起了脸,踱了几步,看看那位坐在沙发里吸鼻烟的杜竹斋。于是公债又几乎涨停板的消息蓦地又闯进了吴荪甫的气胀了的头脑,他心里阴暗起来了。
杜竹斋两个鼻孔里都吸满了鼻烟,正闭了眼睛,张大着嘴,等候打喷嚏。
“要是三先生马上把各店收歇,连通源钱庄也收了,那么,就到了中秋节,也收不回我们的款子。”
费小胡子走前一步,轻声地说。吴荪甫耸耸肩膀,过一会儿,他像吐弃了什么似的,笑了笑说道:
“呵!到中秋节么?到那时候,也许我不必提那注钱到上海来了!”
“那么,三先生就怕眼前镇上还有危险罢?刚才(吴)为成兄的一番话,也未免过分一点儿。——省里当真在抽调得力的军队来围剿。现在省里县里都请三先生顾全镇上的市面,到底是三先生的家乡,况且收了铺子和厂房,也未必抽得出现款来,三先生还是卖一个面子,等过了中秋再说。宏昌当是烧了,那就又当别论。”
费小胡子看来机会已到,就把自己早就想好的主意说了出来,一对眼睛不住地转动。
吴荪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他现在看明白了:家乡的匪祸不但使他损失了五六万,还压住了他的两个五六万,不能抽到手头来应用。他稍稍感到天下事不能尽如人意了。但一转念,他又以为那是因为远在乡村,而且不是他自己的权力所能完全支配的军队的事,要是他亲手管理的企业,那就向来指挥如意。他的益中信托公司现在已经很有计画地进行;陈君宜的绸厂就要转移到他们的手里,还有许多小工业也将归益中公司去办理。
这么想着的吴荪甫便用爽利果决的口气对费小胡子下了命令:
“晓生,你的话也还不错;我总得对家乡尽点义务。中秋以前,除了宏昌当无法继续营业,其余的厂房和铺子,我就一力维持。可是你得和镇上的那个营长切实办交涉,要他注意四乡的共匪。”
费小胡子恭恭敬敬接连答应了几个“是”,眼睛看在地下。
(节选自茅盾《子夜》)
【注】①计画:现为“计划”。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皱了眉尖摇头”,这是杜竹斋给吴荪甫的神情暗示,意在告诉吴荪甫公债几乎涨停板了,“涨停板”等于断了吴荪甫的财路。
B. “吴荪甫只是皱了眉头微笑”,说明吴荪甫还是计较公债几乎涨停板给自己带来的损失,但又故作镇静,显示自己的气派。
C. 杜竹斋吸鼻烟的场景和写吴荪甫的文字构成鲜明的对比,一者逍遥无事,者焦头烂额,有静有动,从而增强语言张力之美感。
D. “一对眼睛不住地转动”是对费晓生的神态描写,借此主要表现费晓生活泼、机灵的性格特点,也表现出他当时内心的自得与喜悦。
5. 结尾处画线句表现出费晓生怎样复杂的心理?请简要说明。
6. 吴荪甫这一形象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对吴荪甫的恭恭敬敬;
②对自己如意算盘得以成功的欣喜;
③对吴荪甫“你得和镇上的那个营长切实办交涉”的心虚。   
6. ①多变:根据自己利益的走势,随机调整自己的态度和对策;②坚毅:他接二连三受到经济失利的沉重打击,但是他力求克制镇定,并能权衡利弊,做出自认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③果敢:认定的事,能毅然决然地去实施。
【解析】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句子含义的题目,要求回答结尾处画线句表现出费晓生怎样复杂的心理,词句在文章的结尾,注意结合前文的内容作答,首先从“恭恭敬敬接连答应”看出是对吴荪甫的恭恭敬敬;结合前文的内容“可是你得和镇上的那个营长切实办交涉,要他注意四乡的共匪”分析对自己如意算盘得以成功的欣喜;对吴荪甫“你得和镇上的那个营长切实办交涉” 的心虚等心理。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题目,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对情节概括作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根据自己利益的走势,随机调整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他接二连三受到经济失利的沉重打击,但是他力求克制镇定,并能权衡利弊,做出自认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认定的事,能毅然决然地去实施”等情节分析其“多变”“果敢”“坚毅”等性格特征。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调查中,847%的受访者感觉自己信用良好,10.4%的受访者感觉不太好,5.0%的受访者不清楚。徐潇然的信用卡额度一直在涨,“这肯定和良好的个人信用有关系,申请其他银行的信用卡也很方便”。黄小陆说,以后买房买车等肯定会跟个人信用挂钩,所以现在要打好基础。而且,良好的个人信用会给自己的生活提供一些便利。比如在淘宝上租用设备,如果芝麻信用分数超过一定数额,证明你信用等级高,就不用交押金,很方便。63.1%的受访者享受过良好信用给生活带来的便利,27.6%的受访者没享受过,9.3%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朱巍说,目前社会在发展,个人信用的应用越来越多。以共享单车为例,个人信用好,骑车可以不用交押金。网络直播也是,网信办发布的直播新规里,也提到了要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维持良好信用。“各行各业都在强调个人信用,以后也会继续发展下去”。
(摘编自2017年8月8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纵观这十多年来,无论是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还是征信市场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形成,整个社会“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日渐浓郁。信用建设的整体推进固然令人欣慰,然而,阳光下总会出现一些阴影。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前在不少网络平台,一些商家推出了芝麻信用“刷分”服务,而且,这项服务居然已逐渐形成了发展下线、招收代理的产业链。这无疑逆潮流而动,它本身就是一种作假行为。如果任由这种行为大行其道,一些人凭此使自身的信用分值得以提升,个人信用形象不断美化,那么,损害的不仅是相关信用行业的声誉与公信,而且,反过来讲,对于那些诚实守信的公民也不甚公平。
客观而言,维护个人信用没有“捷径”可走,它需要的就是当事者秉持实实在在的姿态,在法规、制度及道德约束范围内,自觉规范自身言行,一点一滴逐渐累积个人信用,以个信财富的日益提升,来获得相应的生产、生活便利。话虽如此,有人偏偏喜欢抱着一种侥幸心理,想方设法钻空子,期望通过花钱、找关系等非正常手段,漂白、美化个人信用。芝麻信用“刷分”服务及其产业链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热衷投机取巧的“客户”似乎不少,信用建设中所面临的补缺堵漏任务依旧繁重。
(摘编自2017年8月18日《上海金融报》)
材料三:

材料四:
信用应用前景光明,但信用风险如影相随。信用的采集依赖个人征信,但征信市场机构林立,在数据归纳、评分体系等方面的标准截然不同,“孤岛”现象严重。比如央行征信主要针对银行信贷业务的统计,芝麻征信依托淘宝、天猫的消费数据,腾讯征信则从QQ和微信用户使用习惯中收集讯息,在各自的信息闭环中,很容易凸显“同人不同信”的问题。甚至,即便在同一平台,信息与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也曾饱受质疑,例如,是否因为在婚恋市场存在失信,就可以全盘否定在信贷市场的消费行为?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待明晰。
更令人在意的是,信用分的算法离不开个人数据权利的让渡。征信方希望尽可能多地读取个人信息以“洞察人性”,用户端却小心谨慎地拿捏个人隐私的边界。业界的良心操守固然重要,但制度与技术的双重呵护,才是信用得以纵横市场的倚仗。因此,信用法、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等立法研究和信用信息标准的制定,令人期待。
(摘编自2017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7. 下列关于漫画以及相关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代中国,信用制度建设效力已显现,正发挥着它积极的导引和规范作用。
B. 信用良好的公民,已经可以在日趋完善的信用制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便利。
C. 尽管信用制度建设日趋成熟,但仍有少数社会成员不能自觉维护个人信用。
D. 信用有问题的社会成员对社会的戾气日益增多,这也需社会给予正确引导。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徐潇然的信用卡额度一直在涨,这说明个人信用好者更易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B. 各行各业都在强调个人信用,还将会继续发展下去,这预示着无信用者将失去生存权
C. 社会应警惕商家推出的芝麻信用“刷分”服务,因为它对社会信用会产生巨大损害。
D. 不积极维护自己信用的人只在少数,而且只要加大惩处力度就能让他们“改邪归正”。
E. 信用应用前景光明,但信用风险如影相随,因此完善我们的信用制度仍然任重道远。
9. 信用对生存日趋重要,而作为信用主体的个人或企业应该怎样正确维护自己的信用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D    8. CE   
9. ①(观念层面)树立正确的信用观,应当充分认识到信用是商业社会的内在原则,也是彰显公共秩序的文明契约;②(操作层面)应当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在法规、制度及道德约束范围内,自觉规范自身言行,一点一滴逐渐累积个人信用。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回答文中的漫画的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题中D项,“对社会的戾气日益增多”的理解超出漫画和相关材料的应有之意。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更易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错,信用卡额度增加,并不意味着其收入增加。B项,“将失去生存权”,夸大其词。D项,“只要加大惩处力度就能……”错,过于绝对。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次提要求结合文章谈作为信用主体的个人或企业应该怎样正确维护自己的信用,注意结合文中的句子“它需要的就是当事者秉持实实在在的姿态,在法规、制度及道德约束范围内,自觉规范自身言行,一点一滴逐渐累积个人信用,以个信财富的日益提升,来获得相应的生产、生活便利”“良好的个人信用会给自己的生活提供一些便利”“网络直播也是,网信办发布的直播新规里,也提到了要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维持良好信用”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