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5-20 18:48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分)
(一)1.D   2.C   3.B
(二)4.B 
5.小说围绕“我”组稿事件展开。情节以我寻找稿件开始,以我找到结束,“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小说始终。  “我”是故事发展的主要推动者。通过“我”的寻找过程和“我”阅读老画家笔记的叙述,引出了李大刚和沈阳林两位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  通过“我”的阅读,塑造了以李大刚和沈阳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使故事情节增添了波澜。  小说通过“我”的找寻过程,引发读者思考,提升人们对革命历史的认知和信心,唤醒当代人心中的红色记忆,我的行为传达出新时代发掘革命精神的共识,深化了主题。    注: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6.插叙(故事套故事的叙述方式)。小说大半篇幅讲述李大刚为沈阳林的黑鼻头接生的一段往事,这段往事塑造了以李大刚和沈阳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勇敢、真挚、朴实、友爱、牺牲的精神,是红色精神的重心所在,也是结尾“我确定我找到了”的依托,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也使结构更加曲折有致。   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相结合。小说现实部分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历史回忆部分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既能够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又能够借“我”的感触揭示主旨,塑造人物形象。   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时空转换方式。小说通过李大刚为沈阳林的母牛助娩经历的叙述,将二人的现实生活与曾经战斗的历史串接起来,说明红色年代的革命追求是他们毕生的信仰,也是他们当下生存的精神支撑。   创作主体的介入式叙述。因叙述人“我”的介入,小说的叙述变得富有层次和摇曳多姿,也让小说的叙述节奏变得富有变化,从而充满韵味和叙述的张力,深化了小说的现实主义主题。  带有意象化色彩的叙述。“星星”这一意象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具有重要的功能,不但在结构篇章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凸显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家乡的热爱,象征了革命精神的高洁伟大,扩展了小说的主题意蕴。   注: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特点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点明作用效果1分。
(三)7.C   8.B  C  
9.“中国制造”对美国家庭影响巨大。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说明中国经济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拥有规模第一的全球消费市场。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最大的增长动能。国内经济运行稳定,有韧性十足的经济体制。注:答出任意4点即可,意思对即可。满分4分。
二、(35分)
(一)10.A 
11.C(“摄”即古代暂时代理某官职的人事安排,“摄吏部尚书”意指暂时代理吏部尚书。) 
12.B(由“遣使者四辈敦趣”可知,派出来四处寻找马周的不是常何。)
13(1)投宿新丰,旅店主人不回头正眼看他,马周吩咐上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大家都觉得他奇怪。(每句1分,共5分)  (2)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临翠微宫,寻找风景秀美的地方为他建造府第,还经常诏命尚食为他准备饭菜。(每句1分,语句通顺1分)
(二)14.B C(B项是“暗示”而不是“直接点出”,C项“不学”二字诗人明确表明自己对李衡出于实利种植橘树的不认同。)  
15. 理解一:(1)首联“新”、“遍”二字对橘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1分)都表现了诗人对橘的喜爱之情;(1分)  (2)颔联用屈原怜橘和李衡谋利的典故做对比,(1分)强调了橘在诗人眼里的高洁形象,(1分)  (3)综上,尾联实际是以渴望橘树成林,表达了他坚守节操追求高洁的思想感情。可以看出诗人虽遭贬谪而志气未消。(2分)    理解二:(1)诗人被贬谪柳州,内心是苦闷的。(1分)无论是首联写春天到来时的欣欣向荣,还是颔联想象橘树未来的繁盛,(1分)都恰恰反衬出诗人眼前的孤寂;(1分)  (2)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1分)表面说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1分)实际是感伤自己迁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1分)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幼年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补缺做了州里的教官,不处理政事,剌史达奚恕常常责备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厚重地给他准备行装,让他入关进京。马周逗留客居汴州时,被浚义令崔贤羞辱,于是感奋激发继续向西进发。投宿新丰,旅店的主人不回头正眼看他,马周吩咐上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都觉得他奇怪。到了长安,他投在中郎将常何家中为客。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论谈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拟写条陈,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当世所急切要解决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臣子我所能想出来的,臣家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教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马周还没到,太宗就又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皇帝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以因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不久,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同时做谏议大夫,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任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虚高,却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朝,马周又代理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强健的羽翼;所要寄托依靠的股肱重臣,关键在于能尽竭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临翠微宫,寻找风景秀美的好地方为他建造府第,还经常诏命御膳房为他准备饭菜,派御医前去诊视看护,甚至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慰问病情。病重时,马周拿出原来上的奏章,并把它们全部烧掉,说: “管仲、晏子之徒,靠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声名,我不能这样做啊。”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封他为幽州都督,让他陪葬在昭陵。
(三)16.(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注:本小题共5分;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三、(20分)                                            
17.A(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应为“改头换面”。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应为“名存实亡”。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应为“添砖加瓦”。)  
18.B(A.语序不当。 C.搭配不当。“积淀”改为“代表”。D.成分残缺。在最后加上“三方面”。)  
19.C(A.挂一漏万: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多作谦辞。B.拙见,谦敬错位。D.聊表寸心:略微表示一下心意。多作谦辞。) 
20.这种做法不是为了弘扬经典    但容易令人忽视经典的内容价值经典名作不需要包装书名  
21.持续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不一定能解决拥堵问题。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一定能解决拥堵问题。
四、(60分)
22.参考2017年夏季高考评分标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