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5-21 10:41
第卷 表达题
 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
10.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    (1). 漫江碧透    (2). 百舸争流    (3). 荆轲和而歌    (4). 为变徵之声    (5). 榆柳荫后檐    (6). 暧暧远人村    (7). 一觞一咏    (8). 亦足以畅叙幽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漫、碧、舸、轲、徵、荫、暧暧、觞、畅叙等。
1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诗歌描绘了秋日________时分的边地境况,其中“吹角罢”“射雕还”分别从__________角度和__________角度描写了戍边军士的生活场景。
【答案】    (1). 五言律诗    (2). 黄昏    (3). 听觉    (4). 视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多,有体裁,有内容,有写景的角度。首先要把握诗歌的体裁,主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又包括七律和五律,绝句又包括七绝和五绝。从体裁来看,本诗应是一首五言律诗,一共八句四联,每句共五个字。第二问是“诗歌描绘了秋日什么时分的边地境况”,从“吹角”“射雕还”“牛羊下山”等文字可知,这应是黄昏时候。第三问是“‘吹角罢’‘射雕还’分别从什么角度和什么角度描写了戍边军士的生活场景”,这是从感官的角度考查写景角度。“吹角罢”指结束吹号角的声音,“射雕还”指几个人就骑着马射雕回来了,前者是耳中所闻,属于听觉,后者属于眼中所见,是视觉。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灵踱步
张秀亚
又是阴天,浮云的帘帏还未曾拉开。火车行过那长遍茅草的山坡,渐渐地速度快了起来。她觉得那垂垂的草叶,好像她的思绪,如波,如带,纷披,凌乱。
打开车窗,她又似呼吸到青麦般的沁人芳香。比那香味更浓的乡愁,似烟非烟,弥漫开来,沾濡上她的睫毛了。啊,在这阴沉沉的天气,无处不萋萋,在她这怀乡病的患者,也就无处不凄凄了。她眨了眨眼睛,车子正在浊水溪上的铁轨桥上狂奔,这溪水已经干涸了,只是溪床上一些乱石,大睁着茫然的白眼,无语地凝望着天空。
车子在终点停下来了,她的眼睛自车窗外收了回来,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遂暂时向她阖起来了。她走出车站,亲切的目光到处逡巡着。
长髯的老榕树旁边,是几辆饱经风雨的破旧三轮车,那些车夫还认得她,古铜色的脸上,浮漾着古铜色的微笑。在数不清的日子里,在那简陋的车儿上,她享受过多少清风与明月。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她可以从容地坐在车子座位中间,那两个蠕动的小身子,紧紧地依偎着她,有时候,一张红通通的小脸突然贴了过来,小手开始摸弄她的面颊,拉扯她的头发。她那时感觉到幸福、温馨,毕竟有两个美丽的小生命需要她……想着,想着,她不知怎的竟跳到一辆三轮车上来了。
车子上只有她一个人,空荡荡的,当年那两个可爱的孩子呢?他们的生活的天际线已经扩展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新天地,已不再需要一个母亲过分关怀与扶持……她的嘴角在搐动着,她在笑呢,在笑吗?
一缕阳光,穿过了车篷的缝隙,照到她的鬓边。暖洋洋的,就像当年两只温热的小手捧着她的脸,接着,嘘着气的小嘴巴贴到她的耳边来了,“嗯,妈妈,给我五毛钱,去买个大气球”。她笑了,这一次笑得真开心,但还未敢笑出声来,怕车夫听了会感到诧异。车子走过一片凤凰木树荫,顽皮的阳光隐去了,也没有了那甜甜的、泡泡糖味道的耳语了。
车子又转了一个弯,她看到那座图书馆了,白色的屋顶,土红色的墙头,散布着木棉花的影子。有着夕阳一般颜色的木棉花,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感受,和墙里边那些旧书的纸色一样,令人总想到过去的日子。
“啊,没有什么,秋天的落叶!”在把玩着那些落叶时,她随口念出这句译诗。的确,一片普通的枯干了的叶,原本没有什么,只是它代表着一个浅碧的春天,一个浓艳的夏日,一个有回忆的瑰丽生命。
车子一直向前驰去,身边传来淙淙的水响,那一道蜿蜒过这小城的长溪,又如半道项链般出现在她的眼前了。岸上那垂到水面的大堆大堆的紫藤,那画中烟村一般的紫色呢?还有那白船般的肥鹅,它们曾在水中衔吞落日,追逐浮云,把诗句拨弄在藻荇间,但如今这一切都不见了,只有那寂寞的流水,在岸边人家抛掷的菜叶下,现着一圈圈的旋涡。
车子停下来了,打断了她的沉思。啊,这是她的老家呢——什么地方才是一个游子的家呢?巷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谁家孩子养的鸽子在吐着泡沫般的声音。邻居门口的榉树,守望着一地日影,一条发亮的蜥蜴,在她这旧宅的短墙上爬过去了,是她的断了线的思想吗?
她原来是想在这个旧家里待一个下午的,但是到了门口,看到那锈了的铁锁,实在不想进去了。那宅院里满潴着一池清水似的寂静,她不想去搅动它。这些残破的砖头,这么多年来,看过多少次她的身影的闪出闪进,听过多少次她的絮语同歌声?真的,如今她已忘了那些老歌,那些可爱的老歌。她如今转而爱谛听寂静,她多喜欢那两句:“虚空至极,转觉万籁有声。”她如今已会自“无”中寻求“有”了。
太阳渐渐地斜下去了,她一直还未开启旧宅门前那把锁。任着它生锈吧,任着它锁住一地夕阳吧,她又要走了。她默默地祝福,为了她的这座旧舍,为了这条长巷,为了这座小城。
当晚,她又坐夜快车回到某城,她觉得很疲倦,也很快乐,她已做了一次心灵的踱步。
(选自《张秀亚散文集》,有删改)
12. 第3段说到“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大书”的“单调”“有趣”各指什么?
(1)“单调”指:
(2)“有趣”指:
13. 简析“她在笑呢,在笑吗?”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4. 文章通过写图书馆、长溪,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感受?
(1)写“图书馆”的:
(2)写“长溪”的:
15. 根据文章,探究“心灵踱步”的意蕴。
【答案】12. (1)单调:车窗外的景致,除开萋萋的茅草,就只有干涸的溪床以及乱石。 (2)有趣:茅草的纷披,好像她的思绪;青麦般的芳香,勾起她的乡愁;还有乱石睁大白眼,也在凝望天空。   
13. 细节描写。捕捉“她在笑”,生动表现出母亲回忆孩子时,内心的幸福感。情绪感染。“还认得”的车夫的微笑,使她置身于温馨的氛围中,而有了笑。思想变化。孩子有了“新天地”,与母亲渐行渐远,又笑不出来。行文呼应。阳光的温热,令她重又想起儿子捧脸的小手,她终于有了“真开心”的笑。   
14. .(1)古旧的不曾变化的感受,令人想到过去的读书时光。 (2)逝去的有些改变的感受,有些美好已然不再重见。   
15. 文章通过写“她”多年后回乡,情感上展开自“无”求“有”,由因离乡而生迷乱到因回乡而获幸福的心路历程。她一路行来,一路寻梦,而一树一花、一水一人、一屋一砖等等,无不将旧梦唤醒,在现实与往事的交织中,浓重的乡愁得以渐次化开,她内心趋向温馨、宁静和充实。
【解析】
1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3段说到‘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大书’的‘单调’‘有趣’各指什么”,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到第三段找到题干中的引文,“她的眼睛自车窗外收了回来,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遂暂时向她阖起来了”,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处的“大书”是指上文所见的景象,故考生可以把上文所见的景象圈出来,分出“单调”和“有趣”的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如“火车行过那长遍茅草的山坡”“车子正在浊水溪上的铁轨桥上狂奔,这溪水已经干涸了,只是溪床上一些乱石”,车窗外除了野草,就只要干涸的溪床和乱石,景色单一乏味;如“她觉得那垂垂的草叶,好像她的思绪,如波,如带,纷披,凌乱”“她又似呼吸到青麦般的沁人芳香。比那香味更浓的乡愁,似烟非烟,弥漫开来,沾濡上她的睫毛了”“溪床上一些乱石,大睁着茫然的白眼,无语地凝望着天空”,车窗外的景象因她纷繁的思绪又变得有趣起来。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本题是考查第五段最后一句的作用,故考生应结合第四段和第六段的内容来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1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通过写图书馆、长溪,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感受”。考生需要先到文中圈出写图书馆和长溪的内容,圈出在写到这些内容时“她”的表现,根据这些表现来概括人物的感受。如第七段和第八段写图书馆,“有着夕阳一般颜色的木棉花,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感受,和墙里边那些旧书的纸色一样,令人总想到过去的日子”“在把玩着那些落叶时,她随口念出这句译诗。的确,一片普通的枯干了的叶,原本没有什么,只是它代表着一个浅碧的春天,一个浓艳的夏日,一个有回忆的瑰丽生命”,古旧的不曾变化的感受,令人想到过去的读书时光;第九段写到长溪,“岸上那垂到水面的大堆大堆的紫藤,那画中烟村一般的紫色呢?还有那白船般的肥鹅,它们曾在水中衔吞落日,追逐浮云,把诗句拨弄在藻荇间,但如今这一切都不见了,只有那寂寞的流水,在岸边人家抛掷的菜叶下,现着一圈圈的旋涡”,“那……呢”“都不见了”“只有……”,逝去的有些改变的感受,有些美好已然不再重见。考生可以抓住这些内容概括作答。
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文章,探究‘心灵踱步’的意蕴”,这是探究题,主要是围绕标题来探究深刻意蕴。首先理解“心灵踱步”中“踱步”的字典意,即表示慢慢地行走,速度不快,此处的主语是“心灵”,故应是说心灵的行走;然后回归文本圈出人物的行程,人物心情变化的文字,如一开始“她觉得那垂垂的草叶,好像她的思绪,如波,如带,纷披,凌乱”,这是离乡人的感受;如破旧的三轮车让她想起曾经的美好生活,如图书馆让她想起过去的日子,如长溪,如旧宅,等等,她一路行来,一路寻梦,家乡的这些一草一木把她内心的旧梦唤醒,内心趋向温馨宁静,如最后所说“她如今已会自‘无’中寻求‘有’了”“她默默地祝福,为了她的这座旧舍,为了这条长巷,为了这座小城”“她觉得很疲倦,也很快乐,她已做了一次心灵的踱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