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二(高三新起点)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5-21 22:38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二(高三新起点)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才生态才是持久竞争力
杨宁
①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要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对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个单位来说,亦是如此。实践证明,有一流的人才方能产出一流的创新成果,要想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有优秀人才的源源会聚。
②人才竞争的核心是环境竞争。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竞争已不仅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而是日益演变成人才发展环境的较量。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中小城市和基层单位,花费重金向全社会“招贤纳士”,在轰轰烈烈的优惠政策之下,一时间英才云集。但遗憾的是,引才成本不断攀升的同时,人才发挥作用情况却与预期相去甚远。机制不活的无形羁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缺少公平的竞争环境、捉襟见肘的发展空间……这些都让人才难以施展才干,最终导致人才再次远走高飞。
③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优惠政策的确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吸引人才,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但简单地拼资金、拼优惠政策,已很难形成持久的人才吸引力,决定人才流向和作用发挥的因素,越来越体现为政策环境、发展空间、文化认同、人居环境等综合性实力。
④显而易见,在高层次人才的去留上,薪酬已不再是关键因素,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走向。只有持续倾听人才需求,帮助其打通干事创业所面临的阻碍,令其舒心、安心地创新创业;着力破解束缚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瓶颈,不断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力度,才能最终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
⑤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成就人才的环境,比物质待遇更宝贵。硅谷创新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形成了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有人把硅谷比喻为“热带雨林”,有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既孕育了领军企业“大树”,也催生了创业企业“小苗”。即使不能健康生长的“大树”或“小苗”死去,留下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又会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催生和滋养新生的创新创业“种子”。
⑥人才政策极易被模仿复制,人才生态才是持久竞争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须以一流的人才生态为依托。只有营造一流人才生态,加快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让人才拥有“如鱼得水”的环境,才能让更多人才向往、融入、扎根。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落户、住房、资金支持这些优惠政策固然诱人,但从长远看,城市对人的吸引力更体现在看不见的人才生态上,如“清”“亲”的政商关系、完善的公共服务、公平公开的竞争规则、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等,这些因素才是真正构筑人才高地的决胜密码。
(选自2017年11月30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前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竞争已不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而是日益演变成人才发展环境的较量。
B、在高层次人才的去留上,薪酬已不再是关键因素,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对人才的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
C、硅谷因为形成了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故而其创新能够长盛不衰,既孕育了领军企业,也催生了创业企业。
D、因为简单地拼资金、拼优惠政策的吸引人才之举极易被模仿复制,所以人才难以施展才干,最终导致人才再次远走高飞。
【答案】C 
【解析】A项混淆是非,“不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错误,否定了薪酬待遇比拼,原文表述为“人才竞争已不仅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B项曲解文意,原文表述为“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走向”,并非是“起着决定性作用”。D项强加因果,两者间不存在因果联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点明人才资源对发展的重要作用,走好创新发展之路需要优秀人才的聚集。
B、文章第②段通过分析高成本引进的人才不能施展才干的原因,论证人才竞争的核心是环境竞争。
C、文章第③段以“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形象说明良好的适应人才发展的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
D、文章主要运用比喻论证,例如将硅谷喻为“热带雨林”,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才生态的持久竞争力。
【答案】D
【解析】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第⑤段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
【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才如果缺少自我提升发展的空间、公平的竞争环境、必要的政策支持,即使引得进,也难以留得住、用得好。
B、凤非梧不栖与良禽择木而栖,都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培育和涵养优厚的人才生态,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才能吸引人才栖息。
C、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优秀人才的源源会聚,而且能够有效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D、除非营造一流人才生态,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才对人才有着吸引力,否则难以令人才向往、融入、扎根。
   【答案】D
【解析】由原文第③段“优惠政策的确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吸引人才,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可知并非“营造一流人才生态,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才对人才有着吸引力,诱人的优惠政策同样具有对人才的吸引力。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神女峰
戴涛
某一天,我与朋友上街,忽然见大大小小的旅行社门口挂出了同样的招牌:“你想最后一睹三峡的风光吗?请快参加告别三峡游!”于是朋友问我:你去过三峡吗?我说:去过。朋友又问我:怎么样,可以讲讲吗?
我说:讲讲就讲讲。
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到检察院一年。一天领导把我叫了去,说:公安局移送了一件抢劫案,抓了三个男的,还有一个女的,叫浦英,回四川了,你与公安人员到四川跑一趟,把她带回来。领导又说:别看这女的不是主犯,可有了她的口供,这案子就好办了。
第二天,我和公安局的两名侦查员出发了。公安去的是一老一少,老的姓常,五十来岁,是个干了三十年公安的老家伙;少的姓钱,刚从警校毕业的黄毛丫头。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已到了重庆,然后坐八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我们抵达了浦英居住的小镇。当地的民警把我们领过去,指指一个正在刷墙的二十多岁女子说,就是她。我们就向她出示了逮捕证,浦英好像知道我们要来似的,也没大哭小叫的,到里屋拿了几件衣服就跟我们走了。路上我问她:刷墙干吗?她说:想开个小饭店。
目标抓到了,该回上海了,老常说:回去不能坐飞机了,飞机上不让带犯人。我便问老常:你到过三峡吗?因为在出来前我就研究过地图,这一路上最好玩的地方便是三峡。老常说:没到过。
我赶紧建议说:回去我们坐轮船怎么样?顺便还能看看三峡。
老常犹豫了一下,说:也好。
可当我们登船时却遇到了麻烦,检票员一听说我们带了犯人,立刻精神高度紧张,说你们带着犯人怎么可以和旅客坐在一起呢,出了事谁负责?
我们只得退到一边,老常将浦英的手铐摘了,叫小钱牵着她的手,换了一个检票口,这次我们顺利登了船。在船舱里安顿好行李,老常悄悄对我说,我们不能再给浦英上铐了,不然准麻烦。
我问: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老常说:只要她的精神放松,不跳江就成。
为了使浦英放松,我便跟老常、小钱轮番上阵,晓之以法,动之以情,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八个字解释得极透彻极有感染力。浦英终于被感动了,说:我一定走坦白从宽的路。
第二天早晨,甲板上人声喧嚷,一问才知船已至三峡。我们都想出去看三峡,可将浦英一个人放在舱里不妥,于是就将浦英也带到了甲板上。
三峡真不愧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激流险滩,峡谷青山,还有种种美丽的传说,都在这里融汇……我连忙打开了照相机,给老常、小钱照相,老常也打开相机为我照……
看完了三峡,这一路上便没有什么精彩的镜头了,我们就整天待在船舱里。
回到上海,为了想表现自己的办事效率和能力,我决定连夜审讯浦英,做一份浦英交代的详细材料给领导看。
走进审讯室,我的心情非常轻松。浦英,你把参加抢劫犯罪的经过说一遍。我的语气是非常温和的。
浦英看了我一眼,低下头去一声不吭。
我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嗓门自然也提高了一些,浦英头也没抬,还是沉默。
这下我有些火了:浦英,你为什么不说话?你不是在船上说好要争取宽大,难道你不想早一点回家吗?!
浦英依然沉默。
我终于没了招,无奈之中只能打电话向老常求救了,老常慢条斯理地对我说,别急,过两天我去审审看。
两天后,老常送来一份浦英的亲笔供词,整整九页纸。
咦,你是怎么使浦英交代的?我非常吃惊。
老常不肯说。可我逼他非说不可,老常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照片给我看,想不到竟是浦英在船上的照片,背景是三峡的神女峰。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一个人触犯法律是有很多原因的。他既要受到法律制裁,也要得到人文关怀,这样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公安老常在办案过程中,就是深谙此道,所以工作出色,略胜一筹。
B.     拘捕行动顺利进行,审讯时却意外遭遇女嫌疑人拒绝交代的抵触行为,而公安老常的出现,令局面顿时扭转,最终让女嫌疑人亲笔写下九页供词。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C.     本文刻画人物,生动传神,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注重在细微处着墨,老常和浦英的形象跃然纸上,再现了生活中人性真善美的力量。
D.     作品营造了一种暖色的氛围,让人与人能够在心灵上对自然、对生活、对人性产生共鸣。船过三峡,大家一同登上甲板欣赏三峡宜人景色,纷纷留影大自然,那一刻似乎没有了“警匪”之分。
答案:C
解析:C项  没有心理描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原创,中档)5.请结合小说全文,简要分析老常这一人物形象。(5分)
【答案】(1)老常是一个富有经验的警察形象。(1分)(2)成熟老练,细心稳重;(3)热爱生活,做事周全;(4)对嫌疑人人格尊重,洞察心理。(要点2至4点任意答出两点并能结合文章给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概括和分析能力,从老常的身份、做事风格、对人的态度、情节结局等方面概括。
【考点】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6.文中有关神女峰的景色描写非常简略,而小说标题为“神女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1)神女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故事由关于神女峰的旅游广告提起,带着嫌疑人游览神女峰是故事的主要内容,结尾处神女峰下的留影是攻破女嫌疑人心理防线的关键。(2分)
(2)人物形象上:老常平易近人,尊重浦英,没有因为她是嫌疑人而在美景面前在人格上歧视她,而是一视同仁地为她拍照。神女峰是老常高尚人格的见证。(2分)
(3)主题上:神女峰的照片是攻破女嫌疑人心理防线的关键,神女峰下的留影不仅唤醒了浦英对生活的向往,也让她获得了做人的尊严。公安干警这种“人性化”的工作理念,彻底唤回了浦英良知的回归。(2分)
解析:本题从神女峰所占篇幅多少的角度设题,“神女峰”本身是一个自然形象,从自然意象角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的思想内涵及艺术效果的作用都要有所考虑。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具体为探究作者在篇幅设置、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塑造、主题的承担者等方面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数据显示,2017年通过网络实施的捐赠已超过10亿人次,捐赠金额超过20亿元,有超过半数都是互联网公益项目。然而,一些互联网公益反转的剧情却让公众爱心受挫。2017年8月,“一元购画”刷屏,发起方在短短10余天就筹集到1500万元资金。随后,有网友质疑作品为成年人代笔,也有人质疑“资金管理费是否过高”。4个月后,一款名为“同一天出生的你”网络募捐H5席卷了微信朋友圈。网友输入自己的生日即可匹配同一天出生的贫困学生,并为之捐赠一元钱,短短两天时间内就筹集了200余万元。然而,很快有网友发现H5应用中受捐学生疑似一人出现两个不同的出生日期,项目发布信息的平台“分贝筹”是一个企业的微信服务号。……
“由于互联网募捐规制灰色地带的存在、慈善组织和募捐主体专业性不强、监管和预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互联网公益‘失控’的情形时有发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程芬说,“公众自身也应理性捐赠,待辨别风险后再捐款。”
(半月谈网《互联网公益能否Hold住民间爱心》记者 胡林果)

材料二:

(关于网络公益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吸引点的调查)
材料三:
这是一个名为“小朋友画廊”的公益项目,公众只需花1元钱就可以“买下”一幅画的电子版,并下载为手机壁纸,还能转发到朋友圈秀一把爱心。一时间,“一元购画”刷爆手机屏幕。
如今公益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有的跟运动结合,有的跟艺术牵手,其风格跟以往苦哈哈的募捐截然不同——它们更阳光,更好玩,更时尚,互动性更强,也因此更具“诱惑力”。这些项目不卖惨,不比捐款额度,不施以道德负担,而是比拼创意,注重体验,让参与者觉得——公益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能够给生活带来更多色彩和快乐。我们呼唤更多创新、营销人才投身公益事业,让更多快乐公益、随手公益的活动成为爆款。
(广州日报《“一元购画”能给公益什么启示?》记者  夏振彬)

材料四:
“受益人群由我们在社区内寻访,在详细了解受助者的家庭信息、职业、收入等之后才会确认发放取物卡。”共享冰箱的管理员徐伟杰告诉记者,这台共享冰箱的服务对象是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流动儿童等。
工作人员安伦杰告诉记者:“这台冰箱是自动售卖机改造升级的版本。采取封闭式管理,普通人只能通过透明玻璃看到冰箱内的食物。凭卡取物不仅能避免多吃多拿的问题,还保证了食品安全。”
“从现在的运行情况看,共享冰箱的运营和受助人群管理是没有问题的,最大的困难就是食物供不应求,每天企业送来的食物不到半天就被领完了,因此寻找更多的爱心食品企业是当下的重点工作。”安伦杰坦承。管理员徐伟杰表示,共享冰箱也接受个人捐赠,但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个人捐赠的食品同样要提供食品购买信息、发票等。
(工人日报《北京“共享冰箱”食物供应不足成难题》记者  赵剑影)
7、下列关于网络公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7年互联网公益项目在网络捐赠金额中占比过半,然而一些互联网公益事件反转的剧情却让公众爱心受挫。
B、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活动时,较少人关注活动平台和公益活动对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网络捐赠不够理性的问题。
C、网络公益项目不卖惨,不比捐款额度,不施以道德负担,而是比拼创意,注重体验,能给生活带来更多色彩和快乐。
D、“一元购画”刷爆手机屏幕,短期内筹集巨额资金,随后却多有质疑之声,反映了目前网络公益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答案】C
【解析】主体错误,原文“这些项目”指代或与运动结合或与艺术牵手的具有更多打开方式的公益项目,不完全等同于网络公益项目。
【考点】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同一天出生的你”网络募捐涉嫌欺诈,受捐学生一个人居然出现两个不同的生日。
B、部分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活动存在从众心理,有没有朋友参加会影响自己的选择。
C、参与“小朋友画廊”公益项目,公众只需花1元钱就可以买下一幅画,还能向朋友们秀一秀爱心。
D、共享冰箱服务于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流动儿童等人群,具有半盈利半公益的性质。
E、采用封闭式管理的共享冰箱,通过凭卡取物不仅能避免多吃多拿,还能保证食品安全。
【答案】BE
【解析】A原文是“疑似”;C原文是“买下一幅画的电子版”;D共享冰箱没有盈利性质。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9、根据上述四则材料,概括谈谈怎样能使社会公益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4分)
【答案】①公众、慈善组织、募捐平台、监管机构等多主体共同发力,使互联网公益慈善更规范、实效。②重视名人效应对公益活动的宣传作用,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网络公益活动。③创新公益活动的方式,阳光、有趣、时尚、互动,让更多快乐公益、随手公益的活动成为爆款。④引导企业或个人更多关注近在身边的受困人群,参与实体公益项目,尝试除捐款之外的多样捐赠形式。
【解析】每则材料可以概括一个要点。第一则针对“一些互联网公益反转的剧情却让公众爱心受挫”的问题,根据“由于互联网募捐规制灰色地带的存在、慈善组织和募捐主体专业性不强、监管和预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互联网公益‘失控’的情形时有发生”“ 公众自身也应理性捐赠,待辨别风险后再捐款”可提出建议。第二则“网络公益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吸引点的调查”占比最高的是“支持明星和网红参与的公益活动”可见名人效应的吸引力,从而提出建议。第三则根据第2节文字拟写答案。第四则要注意共享冰箱公益活动是不同于网络公益的活动,针对捐赠源有限的问题,根据“最大的困难就是食物供不应求,每天企业送来的食物不到半天就被领完了,因此寻找更多的爱心食品企业是当下的重点工作”“ 共享冰箱也接受个人捐赠”可提炼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