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7-17 17:30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1.D; 2.B; 3.C
解析:1.D项“经今天的电影、电视剧的改编才得以重生”说法错误。“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是影视创作人的梦想,而这个梦想还没有很好的实现,还在不断探索中。
2.B项“凸显了”说法错误。按照文本理解,应该是“影片的人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可见是要实现的目的而不是已经实现的。
3.C项“以细节凸显传统文化美学价值,让作品风格统一”已经不属于改编上古神话题材的电影作品的核心。其核心是“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表现”。
2.答案:1.B; 2.① 自卑但又自尊:为自己的农民身份感到自卑;当饭店里一个女人瞪了他一眼后,便不想再去拉泔水了.
② 勤劳:腰受伤后,在家里养猪种菜.
③ 有理想:他不甘心碌碌无为,决心要干点事,收获点什么东西.
3.① 运用象征(或比喻)手法,用“需要秋天的人”象征“需要理想,有成就的人”,使题目具有形象性.
② 题目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 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城市中的农民不能仅满足于温饱,还应树立更高的理想,在农村创造新的业绩,在土地中收获更多的成就.
解析:A“这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原因”错。C“势利眼”不准确,言之过重。D“进行对比描写”错,这不是对比描写,应是陪衬手法
3.答案:1.A; 2.BD; 3.(1)雾霾的成因:气象条件;地理条件;污染物排放。
(2)建议:就个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就社会而言,要加强节能减排的研究,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
解析:1.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雾霾形成的原因。请根据材料三,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别提一条防霾治霾建议。
2.原文是“几乎”;C项原因分析不全面,原文是“河北省1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前期降雪多引发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E项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的情况下,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才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要形成雾霾,单有气象条件是不够的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具体分析,找出侧重点进行重点把握.问题在分析时候需要从雾霾形成的原因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主要是气象条件,地理条件以及废气污染排放等方面.建议从个人角度进行分析,如使用低碳节能的材料,加强环境整治等工作。
二、文言文阅读
4.答案:1.B; 2.B; 3.C; 4.(1)有出使四川的使者,得到查道公正清廉的政绩便上报朝廷,(皇上)下诏书嘉奖了他。
(2)其中有认识查道的人说:“此人是知州(郡守),曾经听说很仁慈(仁义),这样的人难道会害我们吗!"
解析:1.“家”为名词,作“贫”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C、D;“亲族之茕独者”为定语后置句,意思是“亲戚族人中的孤独者”,为名词性短语,作“聚”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
句子翻译为:当官后住在京城,家中仍然贫困,因为亲戚族人中的孤独者大多居住在他的家中,所得俸禄,因散施而随得随完,连留下一丝一毫的心意也没有。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古代容量单位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应排列为升、斗、斛(石)、钟。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有错,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古代“犯人”一般是“囚”字,“犯”为“冒犯”之意,有成语“犯而不校”。“道性淳厚”并非“违法不究”。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查道,字湛然,安徽歙州休宁人。查道幼年时沉稳不合群,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接近纸笔墨砚。未成年时便以诗词著称于世。后来,陪伺母亲迁到长江以南居住,以孝闻名于天下。一次,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当时正值数九寒冬,买不到鳜鱼。查道到河边哭泣祷告河神,戳开河中坚冰,得到一尺多长的鳜鱼献给母亲,不久,母亲的疾病痊愈了。
  端拱初年,查道考中进士。寇准推荐他的才干,被提拔为著作佐郎。淳化年中,四川强盗反叛朝廷,这时,朝廷任命查道担任遂州(今四川遂宁市)通判。有出使四川的使者,得到查道公正清廉的政绩便上报朝廷,皇上下诏书嘉奖了他。后来,查道升任秘书丞,不久又调任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州。当时强盗们在山间岩洞据险架设栅栏(以抵御官军),头目何彦忠聚集二百多党徒,盘踞在西充(今四川西充县)大木槽一带,剑拔弩张,(势与朝廷为敌)。朝廷打算招安他们,但诏书还未下达。大家都请示查道派兵剿灭,查道说:“他们是愚民,因为害怕承担罪过,打算(拼死抵抗)以苟延残喘一会儿啊!那些喽啰们难道没有(因一时糊涂而)误入歧途的吗?”于是,查道乔装打扮,单人独骑,不带一尺兵器,只带几个仆人,辗转穿越于山林沟壑中,行走一百多里,径直来到强盗盘踞的地方。强盗们惊慌害怕,拉满弓严阵以待。查道(到后)镇定自如,盘腿坐在胡床上,明白地告诉他们朝廷招安的意图。其中有认识查道的人说:“此人是知州(郡守),听说很仁慈(仁义),这样的人难道会害我们吗!"强盗们随即抛下兵器罗列跪拜在查道脚下,大声呼喊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当农民。
  天禧元年,查道被调到虢州任知州。这年秋天,虢州遭遇蝗灾,百姓歉收。查道来不及上奏批复,便打开官府粮仓赈救灾民,又设粥棚施粥救民,并拿出种麦4000斛作为百姓开春的种粮。老百姓多亏他的救助得以保全性命一万余人。天禧二年五月,查道死。讣告传到京师,真宗十分痛惜,下诏书让其子奉礼郎官赵循之乘车前去治办丧事。
  查道为人淳朴厚道,犯而不校。手下小吏犯有过错,从来没有鞭打责罚过。百姓中有被告发拖歉赋税的,查道替他代缴,对这种事不十分追究。一次外出巡查,路边有甜枣,仆从摘来献给查道,查道按照枣的价值将钱挂在枣树上然后离开。查道少儿时曾在地上画了一座大宅院,说:“这宅院应该分给孤独无依的人。”当官后住在京城,家中仍然贫困,因为亲戚族人中的孤独者大多居住在他的家中,所得俸禄,因散施而随得随完,连留下一丝一毫的心意也没有。和人相交,情意恳切,十分周到;无家可归、孤独露宿的人,待之更加厚道,大多给以周济。当初,查道科考,因贫穷没有盘缠进京,亲戚族人集资三万钱馈赠他。后来,查道路过滑台,前去拜见父亲的朋友吕翁,不巧吕翁已死,吕家贫穷无钱下葬,吕翁的哥哥将要卖掉自己的女儿来帮助埋葬。查道拿出包袱中所有的钱财给予吕翁哥哥赎女,并为他的女儿选择女婿,另外出资作为嫁妆。有一位故人死了,因家中很是贫穷,打算将自己女儿抵押给人作丫鬟。查道替他赎回了女儿,嫁给士族人家为妻。同朝官员们都佩服他的操行。查道好学,喜好与人下棋。平常生活喜吃蔬菜素食,有时一天只吃一餐,默坐静养整天。衣服用具十分低下节俭。享寿64岁。
三、诗歌鉴赏
5.答案:1.CE; 2.①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写秋景,暗示诗人身在家外,从“未回”、“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
②怀才不遇的感叹。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遇到了严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③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
④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期盼。
解析:1.C.“篱边老却陶潜菊”一句中“陶潜菊”即菊花,篱笆边的“菊花”老去,无人照料,既写出了自己离家在外的真实情景,又抒发了自己隐居心情不复存在的忧伤。“陶潜菊”之典故有渴望隐逸之心境却无淡泊洒脱之品格。
E.本诗用语委婉含蓄,尾联则是直接抒情,表达了常年客居在外,期盼开怀的情感。
2.诗歌大意:秋天尽了,向东远行的我还没有回到少城,茅屋也无人看管,只能寄留在少城的那个角落里。家里篱笆边的菊花可能已经枯萎了,我在这里也是徒白遇到赏识我的严武。在雪岭,我独自一个人看西天的落日,剑门关兵事紧急,仍然阻隔北方的朋友归来。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呀,什么时候我的心怀才能真正舒展开呢?
四、默写题
6.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解析:
五、选择题
7.答案:C
解析:
8.答案:D
解析:A项谓语残缺,应在“因为其”后加“有”或“存在”。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应置于“需要”之前。C项语序不当,应为“学网、懂网、用网”、“谋划、推动、引导”。
9.答案:D
解析:A,“还不错”“有些帮助”不妥。B项“责成”一般用于上极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成”学校领导,不当;C项“指点”“不吝赐教”是敬辞不能说自己。
六、语言表达
10.答案:都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两岸同胞分开; 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 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前的句子为“不管……”,由此可知,①处的句子应当以“都”开头,前后两小句形成“不管……,都……”的条件关系。从①后的句子“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可知,“都”后的文字可以为“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两岸同胞分开”。②前的句子为“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是从正面说,②处的句子可从反面说,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③前的句子为“没有 ……”,与③处的句子构成假设关系,议论否认共同的政治基础的危害,③处可填 “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
七、改错题
11.答案:垂念; 思念; 高足; 得意门生; 斧正; 指出; 鼎力相助; 全力相助; 惠顾; 光临
解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