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10-09 09:22
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
1.D(概念理解有误。“两造”指原告和被告双方。应是“原告和被告辩解的言语,双方在陈述的时候都得很用心”。)
2.B(范围扩大了。原文是“《尚书》里大部分”。)
3.B (错解文意。需要经过他人创意起草、审查、修改,最终子产自己再加以润色。)
4.C(A项错在对原因的分析不正确。何水清并非感到惭愧,而是在想,正当要查伍思源的时候,伍思源送了他父亲一个“铜”烟杆,他担心父亲会替伍思源说情,内心产生了忧虑。B项错在“想据为己有”。D项错在“他爱吃辣椒干”。后文交代他从小就不爱吃。另外,给他辣椒,是希望他心明眼亮,头脑清醒。父亲的话“冬天里佐上菜,吃了热乎,脑子跟着灵醒呢”即是证明。)
5、“铜”烟杆的作用有二:①作为线索,串起了情节(推动情节发展)。小说的对话、人物的行为等基本都是围绕“铜”烟杆进行的。②表现人物性格,它暗示了伍思源的贪婪,写出了“爹”的深明大义,表现了何水清的不徇私情。(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给3分)
6、会审查伍思源。理由如下:
①何水清是一个正直有责任感的人,他不愿意心中留下“污印”。
②伍思源的问题已被举报,“爹”已经用“那包着裹着的,谁包准就没人晓得”的话提醒他纸里包不住火。
③何水清得到了“爹”的支持,他“爹”最终没有要那支“铜”烟杆。
④小说结尾处写他“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他轻轻跨上摩托车”,说明他已经放下了心理负担,下定了审查伍思源的决心。
(观点2分,理由4分。意思对即可)
7.B(A“最终在南怀瑾那找到了答案”错,应是“佛法”;C“体现出了叶曼先生的无所畏惧而又有点戏谑的人生态度”错;D“语言朴实华美”错,文章没有体现出华美的语言。)
8.D(A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B“唯识与佛教意义是相同的”错,应为“不同”。C“而不是叶曼先生主观追求的”错。)
9.需要。(1分)①她的品质具有超越时空的特质,任何时代都需要她这样的大师,其精神不朽。(1分)②她丰富的东方与西方人生经历,通达的处世态度与洞察人性的智慧,在家庭、爱情、婚姻、信仰等人生目标与问题的抉择上,为现代人传道解惑。其蔼蔼学者的风范和对国学的了解,更让她成为无数海内外朋友的精神导师。(2分)③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功利主义盛行,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很容易忘记了什么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什么才是应该摒弃的。而叶曼先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智慧,告诉了我们,人生所应有的价值与意义,是我们应该追求与坚守的。(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C
11.D.错在“谥号”,应改为“庙号”。
12.B“把自己写的诗直接赐予他”错,原文“自是圣制多以别本为赐”。
13.(1)当时刘昌言从低下的位置提拔上来,参与掌管机要事务,担心无法满足民众的期望,经常寻求自保的办法。(“拔自下位”是状语后置句,1分。厌:满足,1分。句意3分。)
(2)杨徽之性情纯厚清正耿直,遵守标准法度,崇尚名教,尤其痛恨通过非正常渠道谋官的人。(介:耿介、耿直,1分。疾:痛恨,1分。干:求取,谋求,1分。句意2分。)
【古文翻译】
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父杨郜,在福建做官,官职为“义军校”。其家世代尚武,父亲杨澄改变志向成为文人,终老于浦城令这个职位上。杨徽之从小刻苦学习,同一个城里的人中,江文蔚善写赋,江为会写诗,徽之跟从他们游历,逐渐与他们齐名。曾于浔阳庐山自修学业,当时,李氏据有长江以南地区,于是就偷换士兵衣服到了汴、洛地区,把文章投给窦仪、王朴,深得他们的礼遇。
乾德初年,杨徽之与郑玘一起当上了天兴令,府帅王彦超早就听说过杨徽之的盛名,以宾礼相待。蜀地平稳以后,改任峨眉令。当时,宋白任玉津县宰,他们之间多以诗词吟咏酬答。后又担任著作佐郎、全州知州,升迁为左拾遗、右补阙。太平兴国初年,调回京城。宋太宗赵光义早就熟知他的诗名,因而向他索要诗集。徽之把数百篇奏折献上,并专门写诗表示答谢,其最后章节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的句子。太宗看后加以赞赏,从此,太宗自己写的诗词大多另外抄写一本赐给他。后来他迁升为侍御史、权判刑部。杨徽之曾生病,太宗派太医诊病治疗,并赐钱三十万。
当时刘昌言从低下的位置提拔上来,参与掌管机要事务,担心无法满足民众的期望,经常寻求自保的办法。董俨那时是右计使,想要搞垮刘昌言取而代之,曾对徽之说:“皇帝对张洎、钱若水很器重,早晚将有大用。”直史馆有一个叫钱熙的人,与昌言交情深厚,一次拜访徽之,徽之在谈话中提及此事。钱熙赶紧告诉了刘昌言,昌言又告诉张洎。张洎正被皇上宠信,听刘昌言说杨徽之让钱熙造谣中伤自己,就告诉了皇帝。皇帝很生气,召刘昌言核实原话。于是将杨徽之调出京城,担任山南东道行军司马,钱熙降职为朗州通判。徽之还没有成行,又改任镇安军行军司马。
不久,(杨徽之)以脚痛不方便为由请辞,皇帝取名药来赐给他。城郊祭祀,来不及跟从,赏赐跟侍祠一样。皇帝驱车北巡,杨徽之极力推辞留在苑中。皇帝怜惜地对他说:“卿应当加紧医治,等到再见面,不会很久的。”等到在大名停留的时候,特意降下手诏留下谕旨。第二年春正月,皇帝车驾返回,又派遣使者当面问候。去世时,年龄八十岁。
杨徽之性情纯厚清正耿直,遵守标准法度,崇尚名教,尤其痛恨通过非正常渠道谋官的人。曾说:“温仲舒、寇准用拼搏奋进来获取高位,使后辈竞相学习这种趋竞的精神,使旧的礼俗(通过关系升官)趋于淡薄。”世人说这是实话。徽之极少与世俗合污,唯受李昉、王祐等推崇敬服,与石熙载、李穆、贾黄中等为文友、义友。自从任郎官、御史,朝廷即以其先人的旧德相待。善于谈论,多知典故,唐朝以来的士族人物,都能详细地记住。酷好诗词,每当与客人谈论诗作,从早到晚忘记疲倦。去世后,有作品二十卷留在家中,皇帝令夏侯峤取来保存在宫中。杨徽之没有儿子。后来徽之妻子王氏去世,等到下葬时,(皇帝)又把钱财赐给他的家人。
14.D.应当是“以慷慨之情起,以沉痛之情结”。
15.对比。在上片,作者回忆了早年的军旅生活,慷慨激昂;在下片,作者写现在泛舟吴楚的生活,闲淡无奈。上片和下片构成了对比,突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苦及强烈的爱国之情。(答虚实结合也可以,但总分不超过6分)
诗歌大意:壮年从军,曾经有一口吞下敌人的豪迈气魄。浓重的云层高挂在天上。原来是烽火狼烟点着了。红润的面庞、头发乌黑(的年轻人),捧着雕饰精美的戈向西去戍边。讥笑自古以来的儒生大多耽误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梦想已经破灭,却只能在吴楚大地上泛一叶扁舟。漫自悲歌,伤心地凭吊古人。烟波浩渺无际,边关到底在何处?感叹年华又被虚度了。
16.①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以咨诹善道 , 察纳雅言。
17.D(1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2循规蹈矩: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3势在必行: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4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5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6马到成功: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7皆大欢喜:人人都高兴满意。  8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18.C(据文意看,表假设关系最恰当,且此句与原文语体风格相协调。)
19.C.  根据文意,句子重心应强调“启是大禹的儿子”,故排除A.B。“我们的”应修饰“领袖”,故排除D。
20.(1) 对于/关于
    (2) 根据通知显示/通知显示
    (3) 下降/下调
    (4) 9月底前后/9月底前
(5) 抗癌药材/抗癌药
21.【参考答案】患者到院后,有卡患者直接到分诊台或在收费窗口充值挂号。无卡患者,如果带着身份证,先到收费窗口办卡,然后充值挂号;如果未带身份证,则先到导诊台填写办卡申请单,然后去收费窗口办卡,最后去收费窗口充值挂号。
22、立意指导: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收获一个有教养的孩子,父母不仅需要谨言慎行,更需要有一个好三观。家长的三观里,藏着孩子的未来。三观正的家长,像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牌,在迷茫时给孩子指明方向,又像是指南针,把偏航的孩子及时拉回正轨。三观不正的家长,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拦路者,阻挡着孩子人格的健全,又是摧残者,催促着孩子误入歧途。教育的延时性在于:教育好这一代,就是教育好下一代父母。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