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衡水金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3-26 15:34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记者采访的学校中,每个学校都按要求开齐了书法课,学生的接受度很好。北京市黑芝麻胡同小学校长吴健表示,在他们学校,书法课是孩子们真心喜爱的课程。
上书法课的时候是喜欢的,但是内心依然觉得它没有用,这是一些家长的心态。家长刘女士说出了她的心声:“如果孩子能提前做完作业,我是愿意让他练习书法的。”
对于家长的看法,南昌师范附小校长易艳丹说:“ 孩子们能写好字,为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在点滴之间培养家国情怀,这一课是一定不能少的。同时,孩子的成长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不应该是一张试卷、主课成绩所能代表的。我们的建议是根据学生学力的情况分层布置作业,避免一些学生重复抄写。” 分层作业已经在不少学校开始推广,在广州执信中学,初一学生李伊尹告诉记者,她有十余种个人爱好,芭蕾、中国舞、爵士舞、电吉他等等,因为分层作业,让她可以留出时间发展个人兴趣。
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对于书法教育来说,解决评价体系的问题也至关重要:“当前主要的评价还集中在整齐划一的分数坪价上,像是书法、音乐、美术等课程面临的情况大体类似。”
(选自姚晓丹《中小学书法课为何处境尴尬》,《 光明日报》2018年07月28 日)
材料二
2013年1月,教育部颁布《 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根据《纲要》的要求,中小学书法教育要“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一方面属于书法教育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可以真正与语文课中的汉字教育形成互补。
目前,中小学书法教育是由纯粹的“无”到较为健全的“有”的工程。 基于此,自 2014 年以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携手展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新探索。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书法教师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在广泛参考各种书法教材的基础上商讨这一节课该教什么,下一节课又教什么,或者三年级应教什么,五年级又应该教什么,又逐渐过渡到对用笔、结字基本原理的讨论,其目的则是深入探究汉字书写训练的整个体系,理清内部各要素的逻辑关系,甚至形成基本的训练步骤。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科学性,真正方便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培训,真正有利于制定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各种规范文件。
(选自孙学峰《求解书法教育新模式》,《光明日报》2018年7月28日)
材料三
近日,由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文字博物馆等联合主办的“2018首届‘米芾杯’国际青少年书法大赛”系列活动在江苏省镇江市举行。
“此次活动弱化了竞技的竞争性,强化了参与性、人文性。所以,这次活动看似一个大赛,其实更是一次综合性的文化活动,有现场书写、评委点评、国学讲座、汉字导读、历史人文景点访学及交流、颁奖等环节和内容,使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从以往单一的竞赛中解脱出来,对创造一种全新的书法文化活动,具有示范作用。” 中国书协顾问、清华大学教授言恭达说。
不可否认,青少年书法作品与授课老师关系甚大。书法家李多宽坦言:“这也暴露出青少年书法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即高水平书法教师在各地分布不均。虽然现在很多学校也在增补书法教材,但如何做出正确的引导还有待研究。”李多宽表示,青少年书法赛事的举办更重要的是汉字文化的传播,“比如新西兰的孔子学院,有近3万学生在学习汉语,而且各国对中国书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当更多的国家与中国交流时,会越来越凸显汉语、汉字对世界的重要性”。
(选自梁腾《竞技不是青少年书法大赛的目的》,《中国文化报》2018年7月27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参照《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书法进课堂”的要求,记者所采访的学校都按要求开齐了书法课,学生们也是乐于接受书法课程的。
B. 目前有不少学校根据学生学力的情况开始推广分层布置作业的做法,这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时间发展个人兴趣,该做法值得其他学校借鉴。
C. 中小学书法教育应与语文课中的汉字教育形成互补,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通过反复书写实践训练,达到书法教育的目的。
D. 青少年书法大赛应强化参与性、人文性,不提倡竞争性,让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参与现场书写、评委点评等环节和内容,感受远比竞赛更有意义。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孩子们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感到自豪,从而培养家国情怀。
B. 书法教师坚持集体备课是中小学书法教学由纯粹的“无”到较为健全的“有”的探索工程的重要表现形式,有利于促进书法教育的科学性。
C. 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是一个规范的过程,有着规范的训练步骤与科学的教材体系,目前我国的书法教育尚属空白,有关部门正在努力探索。
D.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中国书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凸显出汉语与汉字的重要性,对此孔子学院的创办与青少年书法赛的举办功不可没。
9. 对于如何解决书法进课堂面临的问题,材料提出了哪些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C   
9. 家长要改变教育观念,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学校要探索科学的书法教学模式;国家要完善评价体系并培养更多的书法教师。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不提倡竞争性”说法错误,原文是“弱化了竞技的竞争性”。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目前我国的书法教育尚属空白”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信息。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对于如何解决书法进课堂面临的问题,材料提出了哪些方法。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书法进课堂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然后筛选出文章针对面临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在文章材料一,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一指出针对书法进课堂“上书法课的时候是喜欢的,但是内心依然觉得它没有用,这是一些家长的心态”“家长刘女士说出了她的心声:‘如果孩子能提前做完作业,我是愿意让他练习书法的’”,针对书法进课堂面临的问题,从材料一种筛选出“对于家长的看法,南昌师范附小校长易艳丹说:‘孩子们能写好字,为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在点滴之间培养家国情怀,这一课是一定不能少的。同时,孩子的成长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不应该是一张试卷、主课成绩所能代表的。我们的建议是根据学生学力的情况分层布置作业,避免一些学生重复抄写’”“分层作业已经在不少学校开始推广,在广州执信中学,初一学生李伊尹告诉记者,她有十余种个人爱好,芭蕾、中国舞、爵士舞、电吉他等等,因为分层作业,让她可以留出时间发展个人兴趣”“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对于书法教育来说,解决评价体系的问题也至关重要:‘当前主要的评价还集中在整齐划一的分数评价上,像是书法、音乐、美术等课程面临的情况大体类似’”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解决书法进课堂面临的问题,材料提出了哪些方法。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钟雅,字彦胄,颍川长社人也。雅少孤,好学有才志,举四行,除汝阳令,入为佐著作郎。母忧去官,服阕复
职。避乱东渡,元帝以为丞相记室参军,迁振威将军。顷之,转尚书右丞。时有事于太庙,雅奏曰:“陛下继承
世数,于京兆府君为 玄 孙,而今祝文称 曾 孙,恐此因循之失,宜   见   改   正。又   礼,祖   之   昆  弟,从  祖  父  也。景  皇   帝自以功德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诏曰:“礼,事宗庙,自曾孙已下皆称曾孙,此非因循之失也。义取于重孙,可历世共其名,无所改也。称伯祖不安,如所奏改。”转北军中候。钱凤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明帝崩,迁御史中丞。时国丧未期,而尚书梅陶私奏女妓,雅劾奏曰:“陶无大臣忠慕之节,家庭侈靡,声妓纷葩,丝竹之音,流闻衢路,宜加放黜,以整王宪。请下司徒,论正清
议。”穆后临朝,特原不问。雅直法绳违,百僚皆惮之。苏峻之难,诏雅为前锋监军、假节,领精勇千人以距峻。寻王师败绩,雅与刘超并侍卫天子。或谓雅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随时之宜而坐待其毙?”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执简而至矣。”庾亮临去,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及峻逼迁车驾幸石头,雅、超流涕步从。明年,并为贼所害。贼平,追赠光禄勋。
 (选自《晋书·钟雅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
B.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
C.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
D.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指守丧期满。中国古代守丧有“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B.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里面多供奉皇帝的先辈或者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
C.崩,也叫“驾崩”,中国古代专指皇帝的死亡,诸侯或有爵位的大臣的死叫“薨”。
D.假节,“假”指“借”,“节”代表皇帝身份,持节大臣在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雅遵循礼制,上奏纠过。皇帝在太庙祭祀时祝文中自称为曾孙,对祖父的昆弟称呼为伯祖,钟雅上奏纠正那些自己认为不合礼法的称呼。
B.钟雅为人公正,勇于弹劾。明帝驾崩后,尚书梅陶私自请歌舞女伎作乐,做御史中丞的钟雅弹劾梅陶没有臣子气节,应官降三级,以正王法。
C.钟雅性格亮直,重视名节。苏峻之难时,钟雅反对不匡正国乱、不救君危而各自遁逃以求免祸的做法,认为这样做无以面对直书历史的史官。
D.钟雅忠心为国,匡扶社稷。钟雅带领一千名精锐勇士抵抗叛贼,与刘超侍卫天子,等到皇帝被迁往石头城时,仍然与刘超流泪步行跟随左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义取于重孙,可历世共其名,无所改也。称伯祖不安,如所奏。(5分)
(2)穆后临朝,特原不问。雅直法绳违,百僚皆惮之。(5分)
10、D。解析:“相委”的意思是“委托你”,所以说话中不会在“相委”之后再接人名“雅”,排除B与D项;A项“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不合语境,排除A项,最后选C项。
11、C。 解析:皇帝、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死亡都叫“驾崩”。
12、B。解析:“官降三级”错,注意原文中的“宜加放黜,以整王宪”。
13、(1)取义于重孙,可以历代共用其名,不须更改。称伯祖不妥,按所奏更正。(“义”“无所”“不安”“如”各1分,句意1分)
(2)穆后处理政事,特地恕免而不问梅陶的罪。钟雅公正执法,对悖乱的行为绳之以法,百官都畏惧他。(“临朝”“原”“直法绳违”“惮”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钟雅,字彦胄,是颍川长社人。钟雅年少丧父,喜好学习,有才能志气,因四种德行俱美而受到举荐,任汝阳令,入朝为佐著作郎。母亲去世服丧而离职,服毕丧期而复职。钟雅避乱东渡,元帝让他做丞相记室参军,升任振威将军。过了不久,转任尚书右丞。当时在太庙举行祭祀,钟雅呈奏道:“陛下继承世系的辈数,对于京兆府君当为玄孙,而今天的祝文中自称曾孙,我担心这是因循沿袭的失误,应当改正。另外按照礼法,祖父的昆弟,是从祖父。景皇帝自因功德而为世宗,并非因伯祖而登位祖庙,也应除去伯祖的字样。”皇帝下诏说:“按照礼法,侍奉宗庙时,自曾孙以下皆称为曾孙,这并非因循的失误。取义于重孙,可以历代共用其名,不须更改。称伯祖不妥,按所奏更正。”钟雅转任北军中候。钱凤作乱,钟雅加任广武将军,率领士兵驻守青弋。当时广德县人周圮为钱凤起兵进攻钟雅,钟雅退守泾县,收集士人百姓,讨伐周圮,并斩杀了他。明帝驾崩,钟雅升任御史中丞。当时国丧未满周年,而尚书梅陶私自请歌舞女伎作乐,钟雅弹劾说:“梅陶没有大臣忠心仰慕的气节,家中奢侈靡费,歌声舞伎争奇斗艳,丝竹之音,在大路上传播,应该对他加以放逐黜免,以整肃王法。请求交付司徒,公正地评议论处。”穆后处理政事,特地宽恕而不问梅陶的罪。钟雅公正执法,对悖乱的行为绳之以法,百官都畏惧他。苏峻之乱暴发时,诏令钟雅为前锋监军、持符节,带领精锐的勇士一千名来抵抗苏峻。不久,朝廷军队大败,钟雅与刘超共同侍卫天子。有人对钟雅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这是古来的道理。你性格诚实正直,必定不相容于寇敌,为什么不见机行事却坐以待毙呢?”钟雅说:“国家变乱时不能匡正,君主危难时不能救助,各自退避遁逃以求免祸,我怕董狐那样的良史会手执直书历史的竹简来找我。”庾亮逃跑前,回头对钟雅说:“朝政的事就托付给你了。”钟雅说:“栋梁摧折,是谁的过错呢?”庾亮说:“眼前的事,不用再说了,你应当期望取得收复京都的功劳啊。”等到苏峻强逼皇帝迁往石头城时,钟雅、刘超流泪步行跟随皇帝。第二年,二人都被叛贼杀害。叛贼平定后,追赠钟雅为光禄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得张正字诗
(宋)陈与义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
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
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
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注】此诗写于宋高宗绍兴五年,此年六月,作者因与宰相赵鼎议事不和,引疾辞官,过着闲散生活。张正字,名嵲,绍兴五年,经陈与义荐举任秘书省正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明自己闲居的境况,蕴含有伤老之情、门可罗雀之意,格调低沉。
B. 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闲居,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表达的忧愁相同。
C. 颈联写景,写诗人所见寺塔孤立、风生鸦飞之景,一静一动,互相映衬。
D. 颈联语调悲凉,与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的沉郁风格相似。
15. “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形成情感上的转折:前六句写诗人闲居的孤寂与无聊,在面对孤塔乱鸦、借酒浇愁之际,忽然收到张正字的信,因而欣喜感动。②形成全诗的高潮,前六句层层蓄势,最后一句另辟新境,转变诗的沉郁格调,构思精巧。③照应诗题,首尾圆合。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表达的忧愁相同”错误。此句指只觉得喝酒才有味,对“机事”(多指政事)已心灰意冷;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忧”是时不我待与渴望贤才而不得之“忧”。故选B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结构,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尾联‘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然后回顾诗歌尾联在诗中通常的作用有哪些,再分析本诗尾联写了什么内容,与诗歌主旨以及上文有何关系。“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意思是“此时此刻张正字的书信送到了郊外诗人的手中”,结合诗歌注释来看,诗人“因与宰相赵鼎议事不和,引疾辞官”,再结合诗歌前面三联来看,闲居中的诗人可谓是门庭冷落、闲居无聊,借助喝酒来打发时间,且此时又到岁末,闲居的诗人眼前看到的是寺塔孤立、风生鸦飞的景象,由此可知,接到张正字书信之前的诗人是孤寂无聊的,而在这种情况下接到好友的来信,内心应是欣喜感动的,由此可知,诗歌尾联在情感上与上文形成转折;且诗歌首联说“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在点明自己闲居江州养老的境况之时,又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慨叹之情,开头是“人迹稀”,结尾是“书札到郊扉”,首尾圆合,且与诗歌标题“得张正字诗”形成呼应,并形成全诗的高潮。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写士大夫这类人从地位尊卑的角度为自己不从师学习进行辩解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渴望“广厦千万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而杜牧在《阿房宫赋》批判秦始皇的阿房宫奢华得让天下的人“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最后感叹“____________”,这与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典,借问廉颇“______”所表达的悲怆之情类似。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    (2). 官盛则近谀    (3).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 不敢言而敢怒    (5). 可怜白发生    (6). 尚能饭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卑、谀、庇、俱、尚。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