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2019年“六月圆梦”高考优创卷全国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6-04 15:30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B项,偷换概念,“这是法律史学者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错,由原文第3段可知,应为“这是法律史学研究必须下的基本功”。
2.D(解析)D项,“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当代价值和时代使命”错,文章主要论述的是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方法问题。
3.C(解析)A项,以偏概全,“以中国古代法制为研究对象”错,原文第1段说的是“主要以中国古代法制为研究对象”。B项,过于绝对,“就无法为法治建设提供借鉴”错,原文第3段说的是“难以为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提供借鉴”。D项,曲解文意,“解决当代法治建设中的现实问题”错,原文第3段说的是“为回答当前法治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4.D(解析)D项,无中生有,“文化消费需求质量不断提高,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文无据。
5.C(解析)C项,曲解文意,“文化建设乏善可陈”错,南京拥有“历史名城、科教名城、绿色名城等各种文化标签”,拥有”500多处文保遗迹、300多项非遗项目、上百家文博场馆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这说明南京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只是“一直缺乏整体文化定位”,历史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深度挖掘和有效开发”。
6.以文化lP建设为抓手,构建自己的文化生产方式,打造中国文化符号。深度挖掘和有效开发既有文化资源。要创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引入“文化十”思维模式,培育和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每点2分)
(解析)材料一主要谈的是构建自己的文化生产方式,打造强势IP;材料三谈的是南京在进行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考生可据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如充分利用优势文化资源;材料四的第2、3、4段分别从市场环境、“文化+”思维模式、文化市场主体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综合上述对这三则材料的分析,分条作答即可。
7.(3分)D
8.(6分)“一缕缕”突出寒气袭人,“一抹”写出龙首山的雄浑辽远,(1分)“一两声”“一缕”写出人烟稀少,描绘了边塞肃穆苍凉之景,(1分)与济南的绿意沸腾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营造了雄浑苍凉的氛围(1分),为下文写凉州的历史变迁、文化交融、抒发思古之幽情作了铺垫(2分)。
9.(6分)答案要点:凉州文化内涵:开拓进取、英雄无畏的精神 融合荟萃、包容共举的心胸 建功立业、悲壮豪迈的诗情(3分)
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解说,如:汉武帝夺取河西走廊、唐代多次战役,打通、开拓丝绸之路;与西域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融,至今保留多种文化共存的遗迹;凉州词是诗人们用生命和心血创作的诗篇,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3分)
10.B(解析)解答此题宜用排除法。“憕收残士数百”意为“李憕收拾数百残兵”,主谓宾齐全,表意完整顺畅,其中“数百”是“残士”的后置定语,两者之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吾曹荷国重寄”意为“我辈身负国家重望”,而“虽力不敌/当死官”说的是“虽然力不胜敌,但应当以身殉职”,属于转折复句,表意合理顺畅,故“重寄”后应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B。
11.D(解析)D项,“一品到九品,由低到高”错,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12.A(解析)A项,“张说就把女儿嫁给李憕”错,原文“说以女妻岩,而归其甥阴于憕”意思是张说把女儿嫁给郑岩,而把他的外甥女阴氏嫁给李憕。
13.(1)河南尹萧炅仗着朝内有靠山,枉法营私,李憕制裁他的错误,受到下属官吏的信任。(译出大意给2分;“内”“骫法殖私”“裁抑”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李憕)为官有美誉,迁任广陵长史,百姓为他立祠举行赛会祭祀,年年都不中断。(译出大意给2分;“赛祝”“绝”“民为立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1)内:名词作状语,在朝内。骫法殖私:枉法营私。裁抑:制裁。(2)赛祝:举行赛会祭祀。绝:断,中断。民为立祠:省略句,“为”后省略宾语”之”。
参考译文:
李憕,并州文水县人。有人说他的先祖出自兴圣皇帝一支,谱系疏漏不清,没有传下来。父亲名希倩,神龙初年任右台监察御史。李憕幼年聪慧敏捷,以优异成绩考中明经科,被任命为成安尉。张说被免去宰相的职位,任相州刺史,座中有善于相面的人,张说遍问官吏中以后谁能显贵,那人指明是李憕和临河县尉郑岩。张说把女儿嫁给郑岩做妻子,而把他的外甥女阴氏嫁给李憕做妻子。李憕适逢为母亲守丧而免官。后在武功县尉任上因政绩优异而升任主簿。张说在并州时,把李憕招纳在幕府中。当张说执掌朝政时,李憕任长安县尉。宇文融选用高官,得到的大多是贤才,并授以重权。他上表推荐李憕代任监察御史,参与分道查验。考核时李憕因有政绩,被正式任命为御史。李憕因小事受到牵连,被降任为晋阳令。三次升迁为给事中。李憕办事卖力,有能胜任其事的称誉,通晓财物出纳的总账册,下属没有人敢欺骗他。李憕不合李林甫之意,出京任河南少尹。河南尹萧炅仗着朝内有靠山,枉法营私,李憕制裁他的错误,受到下属官吏的信任。道士孙甑生凭借歪门邪道得宠,假托举行祭祀往来于嵩、少二山之间,用请托来扰乱官吏政务,李憕不答应孙甑生的请托,因此孙甑生便和萧炅一起在朝廷诬陷他。天宝初年,李憕被任命为清河太守。(李憕)为官有美誉,迁任广陵长史,百姓为他立祠举行赛会祭祀,年年都不中断。因捕贼而出名,调任彭城太守。封酒泉县侯。连续调任到襄阳、河东,并兼任采访处置使。召入京城任京兆尹。杨国忠讨厌他,他被改任为光禄卿、东京留守。安禄山反叛,玄宗派封常清到东京招募兵马,李憕和留台御史中丞卢弈、河南尹达奚珣修缮城垒,安抚并激励士卒,准备阻止贼军西进。玄宗闻知后,升任他为礼部尚书。安禄山渡过黄河,号令严密,侦察敌情的斥候不能探知。叛军已经攻下陈留、荥阳,杀死张介然、崔无诐,没几天,逼近城下。封常清的部下都是未经军事训练的人,作战不能取胜,一打就败。李憕收拾残兵数百人,聚集断弦折矢坚守城池,众人已经受不住战斗了。李憕与卢弈相约说:“我辈身负国家重望,虽然力不胜敌,但应当以身殉职。”手下将校都在夜里用绳子拴着下城墙逃跑了,李憕坐在府中留守,卢弈守在御史台。城池失陷,安禄山击鼓而入,杀死数千人,箭矢射到阙门上,逮捕李憕、卢弈以及官属蒋清,杀了他们。皇帝下诏追赠李憕为司徒,谥号为“忠懿”。河、洛平定后,又追赠他为太尉,拜授他的一个儿子为五品官职。
14.C(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C项,“描写”错。“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道出了自古以来有才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15.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之情。(2分)不同:第一首着重从诗歌成就上高度评价李白,如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想情趣卓异不凡,诗的风格清新俊逸;(2分)第二首着重从命途的坎坷这一方面为李白蒙受的冤屈鸣不平。(2分)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实际包含两问,即两首诗在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作答时不能遗漏。首先看相同点:第一首诗颈联写诗人和李白各自所在之地的景色,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思情;尾联用诘问语气写诗人的热切希望,把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回荡着诗人的无限思情。笫二首诗首联中,诗人在凉风乍起、景物萧疏之时,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却表现出诗人对李白最深切的怀念。综上分析,两首诗都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之情。其次看不同点:第一首前四句,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从诗坛地位上称赞李白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解释李白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思想情趣卓异不凡:第三、四句从诗歌风格上,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第二首最后两句“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意思是“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主要是写李白的坎坷命运,为李白蒙受的冤屈鸣不平。综合上述分析,分条作答即可。
16.(1)宿舂粮三月聚粮(2)覆压三百余里  蜀山兀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1)根据提示语“到百里之外去”和”到千里之外去”,按顺序写出它们之后的句子即可。注意“舂”字的写法。(2)注意“阿房宫占地广阔”和“四川的山上树木被砍伐净尽”的提示作用以及“覆”“兀”二字的写法。(3)结合提示语“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即可以得出答案。
17.C(解析)解答此类题,可采用排除法。先看第二空:“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此处语境强调“赞美之词”很多,而非“容易得到”,故应选“比比皆是”,据此排除A、D两项。再看第三空:“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此处语境强调《流浪地球》的“情节和特效”非常好,故应选“叹为观止”,据此排除B项。故选C。
18.B(解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共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想象的大胆”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结构不对称,可将“想象的大胆”改为“大胆的想象”,据此排除A项:二是成分残缺,“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前应补出动词“观察”,据此排除C项。D项,改后的语句与后文搭配不当,造成结构混乱,应排除。故选B。
19.D(解析)由括号后的内容可知,括号内补写的语句应强调“科幻电影”离不开生长的土壤。A、C两项强调的都是“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B项则强调“文学艺术和科幻电影”二者都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皆与后文衔接不当,应排除。故选D。
20.(示例)“荣任”改为“担任”;“妹子”改为“女生”;“你刊”改为“贵刊”;“拜读”改为“指正”;“务必”改为“能”或“能够”。(每处1分)
(解析)“荣任”由自己说出,显得不够谦虚,可改为“担任”;“妹子”是方言,“你刊”是口语,不符合书面语体要求,可分别改为“女生”“贵刊”;“拜读”是敬辞,不能用于对方,可改为“指正”:“务必”语气过于强硬,不符合学生身份,可改为“能”或“能够”。
21.整本书思维导图式笔记通过关键词产生连接,促进理解与创新,形成整体认知;它通过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知识,促进意义学习,建立对书本的知识架构;它通过颜色、图像、线条有效地刺激大脑,加深读者的记忆和理解。(答案分三个层次作答,一点2分,答满三点给6分)
22.考题解析:本题属于“哲理思辨类”材料作文,符合近年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具有较强的哲学内涵。
这类材料常常以某一事件或现象或者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概括某种现象或心态的形式呈现,时代感强。
本题则是一句富有深刻内涵的话语,谈谈你对“被改变”的情况的体验和认识。注重理性思辨,贴近现实生活。
审题立意:
材料的指向是对于“‘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体验和认识,需要考生在对材料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谈谈自己“被改变”的生活体验和深刻认识及哲理思考。
“体验”除了侧重自己“被改变”的系列生活经历,还要深入突出“被改变”的情感经历。
“认识”除了侧重于对自己观点、见解、看法的陈述分析,还要有深入的剖析反思。
材料中提到“这种‘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认识?”不妨这样来立意:
角度一:承认“被改变”的合理性,从“被改变”与个人角度去挖掘。
角度二:对“被改变”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当“被改变”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时,背后隐藏的可能是“自我认识”的缺失。
角度三:承认“被改变”的合理性,但要析其成因,究其危害。
角度四:承认“被改变”的合理性,但要辨析什么是真正的“被改变”,分析其建立的前提,思考怎样的“被改变”才能在自我认识的实现中发挥正向作用,让人不至于在过度的“被改变”中迷失了自我。
当然,也可以写记叙文,写自己“被改变”的人生体验等。
比如:成长就是一种“被改变”,考生可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成长的困惑与烦恼,是怎么去改变现状的,要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