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2019年江西省名校临川一中·南昌二中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6-05 08:56
2019年江西省名校临川一中·南昌二中第二次联合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的能力。
A原文内容为: “诗歌是诗人对所处时代的描写和反映,堪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真实的历史记录”,并和后文的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它包含着一种审美认识,使学习知识与审美活动融合统一,因而趣味性强,易为普通民众接受。”
B原文内容为:“诗歌的产生总有它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不少诗作词作还有具体可考的“本事”。
D原文内容为:“唐诗中的许多名篇,今天的中小学生都可以背诵,并依然能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味,并不存在巨大的文字障碍。”今天的中小学生能背诵且体会到其中情感和意味的只是“唐诗中的许多名篇”,限定内容不可省略。
2.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本论证方式及内容提炼的能力。第三段原文内容是“从一定意义上说,诗歌将本民族的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把范围放大,“汉字的稳定形体,更是让古典诗词具有了跨越时空的效果。”限定条件是“稳定形体”,偷换概念。所以C选项错误。
3.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原文内容为:“古典诗词以抒写内心情思为基本维度,以塑造鲜明意境为主要旨归。”故古典诗词宗旨应该是“塑造鲜明的意境”。D选项解读错误。
4.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说法绝对,材料三中说“以现在的技术手段…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另外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分析错误,根据材料四中“利用大数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和“将其深化应用”的信息可以看出,只要处理得当,收集的这些信息还是有作用的,保存它们并非“实际意义不大”。
5.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四中“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的信息可知,“智慧交通的自身建设”与“智慧交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是同时进行的两件事情,两者是并列关系,后者并不是前者的前提条件。
6【答案示例】对智慧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
协调各行业各部门机构,群策群力;
制定统一的标准;
提升信息安全,实现信息共享;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交通的实际运用。
立足“大交通”理念,进行全面管理
(每点1分,共6分)
7.C【命题意图】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能力。
【解题思路】小说描写“解放军救助灾民,灾民感谢解放军的情景”是为了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和“汉藏一家亲”的民族情谊。
8.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可以从叙述方式、情节安排技巧等角度进行思考,细读文章,用对话、现实与回忆交织、情景描写与叙相结合等的叙述特点,联系相关内容作答。
【答案示例】以阿巴行路时通过马的气味回想起地震,来引出云中村的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多用对话,通过阿巴和其他人的谈来表达移民对故乡和已逝亲人的思念,感情真挚。
现实与忆交织,使叙事更为集中,交代必要情节,展示事件来龙去脉。
情景描写与叙事相结合,赋予阿巴回村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之美。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9.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解题思路】此题需要联系文章内容和自身对人文精神的认识来作答。全文围绕“阿巴回村”的故事来写,字里行间流露出阿巴及移民村的人们对故乡、故亲的思念;家具厂的李老板为阿巴送行,并送他笔钱,展现了汉藏同胞一家亲的人文精神,地震中军民互相关照更是凸显了这一点;同时也从侧面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重视。
【答案示例】阿巴要回曾经的村子,村民们托其带去礼物,表达了村民们地震中逝去的亲人及故乡的思念之情。
李老板以汉族老大的身份给阿巴送钱,地震救灾中汉藏军民互相关照,体现了“一方受难,八方支授”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汉藏同胞一家亲的民族情谊。
作者借阿巴回村路上的感悟及村民对已逝亲人的思念,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及对人生的思考。(每点2分,意近即可)
10. 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司刑少卿”是官职名,不可拆开,排除B、C两项;“称冤”为“昌宗”的谓语,“抗表”是状语,故不能分开,排除D项。故答案选A项。
11.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能力。掌管全国矿冶的是工部尚书。
12.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说杨再思像高丽人的是张同休而不是张氏兄弟。
13.(1)你快点离开不要做声,小心被他人捉住。希望留下公文,余财全部送给你。(“为所”“幸”“遗”各1分,句意2分)
(2)杨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一同受皇帝命令审理此案。竟然不能发现王同皎所受到的冤屈,致使王同皎被处死。众人都认为此案有冤。(“按”“枉”“冤”各1分,句意2分)
【文言译文】:
杨再思,郑州原武人,少年时参加明经科考试中举,授玄武县尉。他被派遣到京师出差,住在客舍。小偷偷窃他的包袱,刚好被杨再思碰见,小偷当面认罪,杨再思对他说:“足下肯定是贫困之极,才有此行。你快点离开不要做声,小心被他人捉住。希望留下公文,余财全部送给你。”小偷打发走后,他也不讲这件事,借钱返回。后升任天官员外郎,先后任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延载初年,任鸾台侍郎,代理宰相。证圣初年,调任凤阁侍郎,依旧代理宰相,兼任太子右庶子。不久,迁任内史,从弘农县男晋封至郑国公。
杨再思在朝廷任职经历了三主,管理政事十余年,从来没有推举人助人发展的事。他为人巧佞邪媚,能体会主上的细微心意,皇上心中不想的,他一定抨击毁坏,皇上心中所希望的,他一定称扬赞誉。但是他待人恭、处事慎,谨小慎微从未违忤他人。有人问杨再思“:您名高位重,为什么卑躬曲膝如此呢?”再思答道“:世路艰难,直者受祸。如果我不这样,何以全其身?”长安末年,昌宗已被法司拘留受审,司刑少卿判决解除昌宗的职务。昌宗不久又上表申冤,武则天本意想申理宗昌的案件,在大廷之上问宰相道“:昌宗对国家有功没有?”杨再思回答道:“昌宗过去因合炼神丹,陛下服用很有效,这实在是没有什么能比得了的功劳。”武则天听了很合心意,恢复了昌宗的官职。世人看重桓彦范,看贱杨再思。当时左补阙戴令言做两脚野狐赋来讥讽他。他知道了很是恼火,贬戴令言到长社去做县令,朝中官员更加嗤笑他。杨再思做御史大夫时,张易之之兄司礼少卿张同休曾上奏请公卿大夫到司礼寺参加宴会,参加的人皆尽醉极欢。张同休戏弄杨再思说“:杨内史面似高丽人。”杨再思欣然,并剪纸贴在巾上,披着紫袍,跳起高丽舞来,摇头摆手,举动合着节拍,满座嗤笑。还有一次,张易之的弟弟张昌宗以姿貌讨得武则天的宠爱,杨再思又奉承说:“别人说六郎(张昌宗)面似莲花,我看是莲花似六郎,哪里是六郎似莲花!”他倾巧取媚达到如此的地步。
长安四年,杨再思以他原有官职又检校京兆府长史,又迁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中宗即位,拜户部尚书,兼中书令,后转任侍中,以太子属官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又册令顺天皇后使,赐五色绸缎五百段。当时武三思将诬杀王同皎,杨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一同受旨审理此案。竟然不能发现王同皎所受之冤屈,致使王同皎处死。众人都认为此案有冤。杨再思不久又任中书令、堆积吏部尚书。景龙三年,迁任尚书左仆射,加光禄大夫。就在同一年,杨再思去世。赠特进之职和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号恭。
14.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解题思路】“悲伤的惜别之情”错,整首诗感情豪迈,虽写送别, 但从“岂能愁见”“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
15.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答案示例】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
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
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6. (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
17. D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的修改能力。首先考查介词,A选项介词残缺。应当在“只有”后加“在”,使语义完整。故排除A选项。从关联词角度看,C选项出现中途易辙,前一分句主语是“五四运动”,后一分句主语是“思想方向”,所以关联词“只有”需要放在“在经历了。。。”前。所以排除C选项。B选项的递进关系不成立而且介词残缺,应将两个“才”之后的内容进行对调以符合语法规则,同时应当在“只有”后加“在”。所以最后选D选项。
18. 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能力。根据话题一致、位置对应、符合逻辑的原则,首先要注意前面句子话题是“青年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运用”,说明本处所填写的主语应紧承这个对象,后文话题是“马克思主义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应该紧密衔接马克思主义这一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社会主流这一话题,所以排除ABD选项,最后选C。
19. A
【解析】不可或缺:指不可缺少,引申为非常重要。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有很伟大的成就,或比喻卓尔不群,十分优秀。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纷纷呈现。(据此排除B与D项)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贬义)。错综复杂:错综,纵横交叉。形容头绪繁多,相互纠结,情况复杂。(据此排除C项)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形容事物或情况十分复杂;交叉点很多。犬牙交错:比喻交界线很曲折,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犬牙交错”多用于抽象事物,含有比喻性,指“交错相接”;而“纵横交错”既可用于抽象事物,是直陈性,形容十分杂乱,也可用于具体事物。“犬牙交错”多指接触地带的参差不齐,没有横向和纵向的交叉;而“纵横交错”则不是。
20、构图要素:六瓣牡丹花(1分),花瓣连接、勾连(1分),颜色多彩(1分)。
寓意:六瓣花瓣连接象征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亚洲人民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1分)多彩颜色象征亚洲各国文明的绚丽多彩。(1分)
21、(1)有较高收入却不进行消费规划(日常消费无节制)、开销大于收入的人。
(收入基础、消费习惯各1分)
(2)可以表示否定:这一现象是欲望与享受交织的产物,无节制的过度消费是一种放纵。
或者:大多数的过度消费是对所谓名牌的盲目追求,从心理上寻求一种认同感,同样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也可以表示赞同:我认为应理解包容。这实质是种超前消费,也许与传统的“节俭”相悖,但只是一种个人选择,表现了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或者:当代年轻人在工作学习等方面面临的诸多压力,他们只是通过消费方式奖励自己或寻求减压,只要不损害他人无可厚非。
【详解】(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什么是“隐形贫困人口”,在材料的中,从“为什么给它加上了‘新’字呢?”以后的内容就是对“隐形贫困人口”特征的讲述,考生在概括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如“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同龄人牧入平均值”、“在不做任何预算计划的情况下”、“每次到月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根据这三点可概括为:有较高收入却不进行消费规划(日常消费无节制)、开销大于收入的人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题干要求针对“隐形贫困人口”成为热词这一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考生可以表示否定,也可以表示赞同,但要理由充分,有理有据,语言表达通畅即可。
22、作文
写作指导: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要忘却生成、关注、呵护或欣赏自我生命的任何过程和姿态等。
首先,审题思维意识要更灵活、开阔。一般地,当把握不准材料寓意时,材料中的每个字句都是解开密码的“钥匙”,但同时也可能是“羁绊”。你看, “浇水、施肥、结果实”都是动词,“开花”,也是动词,而且跟“结果实”相对,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和结果,但似乎有本质区别,“结果实”一般比喻有收获,出成绩,那么“开花”是什么意思呢?于是,解读往往陷入困境。怎么办?强调两个意识:
第一,类比迁移中的事理提升意识。即在构思立意的时候,便首先要把这个哲理类材料所涉“事物”提升到“人”这个层面,这是哲理类材料立意分析的基本策略,也是审题的基本要求。
第二,文体意识。像这类名言,本就高度哲理思辨化,审读材料,学生往往受惯性影响,一味执拗于议论文文体,结果是大量作文立意雷同近似。其实,擅长抒情文的学生不妨换一思路,去写写夹叙夹议的散文或抒情文,或许是上策。
具体怎么做?在化实为虚的意识下,适当注意表达方式的选择运用。比如在对“开花”语义和寓意进行挖掘的时候,化实为虚,不再从本身去寻找,而去寻找发掘“开花”的一般象征义、比喻义,如“开花”比喻象征生命成长的重要过程如吸纳吞吐、生命的节律,或展示呈现成长的精彩,等等。然后沿着这样的思路去想像,演绎,对比,抒情,注意语言的运用和主旨的“形散神聚”,一般就可能比较有特色和新意了。(见例文)
其次,寻找暗示语。名言哲理类材料作文往往言简意深,多用比喻,或有暗示等思考线索。如本材料,就有暗示语。周国平先生这段话的前面部分,就有个判断句,“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这句看似无关紧要,所以很容易被同学们忽略,其实它非常关键。“讲究实际”四字,实际上是暗示和提醒读者,后文所示的各种做法,诸如“浇水”“施肥”“结果实”云云,就是“讲究实际”的表现。但有同学可能有疑惑了:不少人就是空想幻想太多,而讲究实际的想法和做法恰恰是我们需要的,为什么要否定或有微词?不错,让你辩证看待这个问题,正是材料命意所在。所以,论证时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必须依据材料作出正确合理的解读。
根据这个思路,作者略带否定的“讲究实际”一语,暗示的意图,或者说,“讲究实际”的对立面或反面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 “抽象”一下(这个“抽象”比较关键)。原来可能是类似于“拥有幻想、理想”“看得远点、开点”之类,是一种人生态度或工作策略。经过如此多维分析思考发现,原来,材料的深层寓意与中央电视台那句比较经典的广告词“人生只是一段旅途,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沿途欣赏风景的心情”的含义大体吻合一致。“结果实”就是“结果”,而“开花”就是“沿途的风景和心情”,也就是说,这里要你谈论的是,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要忘却生成、关注、呵护或欣赏自我生命的任何过程和姿态等。
最后,把握好论点和分论点的层次展开。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从学生普遍水平推测,不排除少数学生思虑过多,延伸过度,比如,把“开花”仅仅看成是展示自己,从而大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立意于“展示自己”本来不错,但不少学生论着论着,立意重心就很快过度偏移了。因为,从事理逻辑说,“开花”象征生命的美好和精彩,难道,“结果”就不是“展示自己”,就不“美好”“精彩”?实际上,“开花”和“结果”都是事物发展成长的阶段,具有同等价值和意义。因此,严格地说,材料的寓意就不完全指向“价值和意义”,而更多指向“过程和状态(姿态)”,如上分析。那么,分析议论的全过程,就需要关注“过程和姿态”这样的内涵来展开,比如,正面推论,关注过程和姿态就是关注生命事物质量,关注内涵发展,就是关注细节,关注结果;反面分析,就是自我修炼,就是提防毁败,等等。因此,对名言哲理类短材料的审题立意,提炼论点固然重要,但“多个心眼”,多点思路,衍生好分论点,也着实不可小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