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6-24 16:58
【参考答案】
1.B(A说法绝对 C野生植物是主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注意修饰限定词语。D一种植物灭绝,往往会导致10—30种生物出现生存危机,而不是灭绝)
2.C(C没有对比论证)
3.C(C强加因果,另外只是让杂交水稻的出现成为可能,不是必然)
4.C(前后矛盾错,不矛盾。在“我也不必再挂念它了”一句中,“挂念”的意思是为它(的食宿等生活内容)操心;而后文中的多处描写,却是体现作者对它的怀念与思念。)
5.我曾经养的一只猫因为和主人分别饿死了,还有一只也是流浪猫却不知所踪,可能也死了,我怕说出来,美国妇人忌讳,不高兴。(2分)“我”选择不说,是不想提及,野猫野狗到冬天要么受冻流浪,要么都会被卫生局带走,如无人收养,就打针让它们安眠,我的悲伤和愧疚不想再传递给别人。(3分)
6.文章以“猫”为情感抒发的主体对象,通过对失猫、遇猫、忆猫的记叙,揭示了文章主旨:表现了猫作为人类的朋友,对人类的依恋、信任和忠诚,(2分)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养过的小猫的愧疚和深深思念,同时面对小猫这一弱势群体被人类或抛弃或处死的悲剧命运,作者寄予了无限的同情,(2分)暗含对人性的呼唤:人类应该尊重和善待生命,人和人之间也应该关爱和热诚。(2分)(答出一点给2分,三点给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7.C(“增长率超过美国”于文无据。)
8.B (A项,增速2012到2013年下降,2014到2015年也下降,不平稳。C项从材料二的数据统计看不出因为农村电商潜力巨大,材料二只提供了跨境电商的数据。“完全因为”说法片面D不能完全解决消费者不满的问题,说法太绝对。)
9.设施改善、政府激励方面进行投资来提升国内消费、进口量,进行财政改革,以及进一步促进交换率的灵活性。提高信息科技应用水平,重视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也有待提升。稳步推进快递条例立法,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立法,推动快递服务纳入立法内容。同时,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认真开展快递服务质量评价,积极化解消费纠纷矛盾,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每点2分,酌情给分)
10.C(“匈奴每入”,主谓结构不拆分,“辄”和“亦”连词划分明显)
11.C(单于是匈奴君主的称号,并非人名)
12.D(做本类题型时应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本题中,并非是让考生选择“不正确”的,而是选择“不符合原文”的。因此,选项中的观点应该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试题,切不可只凭主观想法而妄作判断。审读后可以发现文章一开始即表明李牧采取的是“烽火谨,辄人收保,不敢战”的作战策略。与A选项中的“固守防御为主的战略”吻合。以此类推,B、c选择在文章也找得到依据。而D项中,引起赵王不悦的并非是因为李牧用兵有法,不违心媚上。事实上,他的用兵得法甚至让赵王屡委重任,并将他封为“武安君”。他的失势是谗言陷害所致。因此选D不符合文意)
13.李牧经常摆下怪阵,从左右两翼夹击打败了匈奴的十几万骑兵,单于逃走。
秦国多给赵王的宠臣郭开重金,(让郭金)使用反间计,(郭开就)说李牧要造反。
【参考译文】
李牧是守卫赵国北疆的良将,常年驻扎代雁门,防备匈奴。匈奴每次入侵,他都小心地点起烽火,然后就收兵于城堡中,不敢与匈奴决战。这样过了多年,(赵军)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人却认为李牧胆小,即使赵国的戍边将士们也认为他怯懦。赵王责备李牧(让他出战),李牧却还像以往那样。赵王大怒,把他招了回来,派别人为将去守关。
此后一年多,匈奴每次入侵,(赵军)都出战。却每每失利,损失很大,而且边境也不能再种田放牧了。赵王又请李牧出征,李牧却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身体不好。赵王,竟然强行起用他重新带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那我就还像以往那样,(只有这样)我才肯领命。”赵王同意了他的要求。
李牧到边关后,还像以往那样,匈奴几年来(入侵)都没有什么收获,却一直认为他胆怯。戍边的将士们每天都能得到赏赐,却没有用武之地,他们都盼望着能和匈奴决一死战。(李牧)在这时就(从装备中)挑选了一千三百辆战车,又选了一万三千名骑兵、五万名骁勇善战的士兵、十万名神射手,全都整饬军纪;演习备战。(李牧让人)大量放牧牲畜,边境到处都是放牧的人。匈奴小规模入侵,李牧假装不胜,向回退却,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让他们与匈奴周旋)。单于听说了,就率领大军入侵。李牧经常摆下怪阵,从左右两翼夹击打败了匈奴的十几万骑兵,单于逃走。在这之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再靠近赵国的边境城镇。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已经逃亡到了魏国,赵国派李牧攻打燕国,攻克武遂、方城。过了两年,(赵将)庞熳杀了(燕将)剧辛。又过了七年,秦军攻克武遂,杀了赵将扈辄,消灭了十万赵军。赵王任用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攻打秦军,大败了秦军。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又过了三年,秦军攻打番吾,李牧击败了秦军,(在赵国)南部抵御韩、魏两国。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王翦攻打赵国。秦国多给赵王的宠臣郭开重金,(让郭金)使用反间计,(郭开就)说李牧要造反。赵王就派赵葱和齐将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不接受这个命令。赵王就派人暗中抓捕李牧,把他杀了。过了三个月,王翦因(李牧死了)而迅猛攻打赵国,大败赵军,杀了赵葱,俘获赵王迁和大将颜聚,于是就灭了赵国。
14.B(颔联和颈联都不是实写,是想象)
15. 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之志。“勤王”就是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敢”是“怎敢”的意思。为王事尽力怎敢在路上迟缓。
“私向梦中归”表达了思念家乡和亲人。暗中在梦里回乡与亲人团聚实则却是在反衬自己以王事为先的决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第一次是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掌书记;第二次是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幕府判官。这首留别诗,当是诗人第二次从军边塞,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即将远赴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北)时所写。久佐戎幕,他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赏析】
诗歌前三联均非实写。首联和颔联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听闻中的北庭之苦寒:雪飞连年,春风不到,汉使难见。颈联想象前往北庭的路途:伴着青山经过武威,踏着白草通向疏勒。为押韵之便,诗人将此联的上联与下联调换了顺序。这两句既用“青山”与“白草”高度概括了由内地到边塞一路上环境逐渐恶劣的变化,又用“过”与“通”表现行速之疾。这三联表面意思虽然容易理解,但其作用是什么,仅从这三联看却无法得知,需从尾联求解。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情感。“敢”是“怎敢”的意思。这两句是说,为王事尽力怎敢在路上迟缓,即使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只是暗中在梦里回乡与亲人团聚。显然,此联主要是在表达自己勤于王事的忠心,虽然诗人也说自己会“私向梦中归”,实则却是在反衬自己以王事为先的决心。有了尾联,我们即可明白前三联所写的内容都是在为此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铺垫。颈联写行速之急是诗人尽心王事的具体表现,首联颔联描写边塞之苦寒则是在反衬诗人的耿耿忠心:虽说边塞如此之寒冷,环境如此之恶劣,但为了王事仍急速前往,不敢稍有犹疑迟缓。
这首诗特点有二:一,虽为留别诗,却不言离情之浓、别意之难,而写去意之坚,并借此表达忠君报国的主题。二,全诗除“勤王敢道迟”直陈心曲外,其余都是想象,包括尾句“私向梦中寻”,也是诗人想像路途中可能出现之情景。通过这些想象,一个甘愿自苦而报国的诗人形象就表现出来了。
16.(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7. C其答题的实质是:让考生在一些隐性提示的引导下,将这个文段再“完形”,甚至可以说是“恢复原貌”。“句子从文本中来”句子关系是“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大特点就决定了做题时应坚持三步骤1定位句子关系是“衔接”2根据上下语境,保持叙述主语一致,上句主语是“某些短视频”,答案C符合条件3检验补写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18.C区别:休戚相关只能指人,息息相关可以指物 。“休戚相关”含有同甘共苦、厉害一致的意思,“息息相关”不含。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的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同日而语主要是指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比较。鱼龙混杂只能用于指人,文中说的是短视频,故不用。泥沙俱下可指人或事物。随波逐流是贬义词,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而随遇而安是褒义词,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
19.B 主语是“流行风潮”不是“他们”,所以排除CD,A中“正处于三观塑造期的年轻人”缺失谓语部分。故选B。
20.(1)“寒舍”改为“贵府”或“您家”;(2)“大作”改“拙作” (3)“拜读”改为“费心一读 ”或“过目”;(4)“雅趣”改为“爱好 ”;(5)“斧正”改为“修改”
21.乡愁是一只船,你就是那撑船的杆,风里浪里的航行,支我生命的帆。
乡愁是一江水,你就是那水波的涟,送不完潮涨潮落,迎不尽星移斗转。
乡愁是一场雨,你就是那雨作的伞,干了我的黑发,湿了我的心田。
22.作文开放性强,材料可多角度立意。
文化交流、传承、发展,创新都可立意写作
大城市的时尚丰富是否会影响你自我沉淀,心灵净化?相对封闭的环境是否限制了你的探究和思考?有争议的问题可双向立意。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