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6-24 18:09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的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 兵伐商。当时,周武王率本部及八个方国部落军队,进至牧野。纣王惊闻周军来袭,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大量奴隶,开赴牧野迎战。以数量而论,商军的兵力超过了周军,但由于匆忙结阵,士气低落,加上奴隶们阵前倒戈,最后招致惨败。对此,《尚书·武成》 篇记载:“受(纣王)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生活于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披览至此,大不以为然,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这里的“书”特指《尚书》,亦即《书经》。《武成》是其中的一篇。孟子认为,《尚书》中的记载未可尽信,并举出了具体实例。这一论断得到了后世学者的认同。宋代理学家 张载、朱熹等,还就此做了进一步的引申与发挥,强调读书要“有疑”,且在“无疑处有 疑”,要“濯去旧见以求新意”。道理就在于,怀疑方能开启觉悟之门。
《公羊传》中有所谓“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说法,其实,成文的历史,又有哪一种不是间接的传闻呢?那类“生无旁证,死无对证”的事,所在多有。何况“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东汉王充《论衡·艺增》篇,对此做进一步的阐述,专门揭橥了古代一些典籍增益其事以致失实的现象。他说,《尚书》中赞美帝尧的德政,说是“协和万国”,实际上,当时,“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尽于三千之中矣”,说是“万国”,“褒增过实”了。他还举出《尚书·武成》篇:“武王伐纣,血流漂杵”“助战者多,故至流血如此”。“案:武王伐纣于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干燥。兵顿血流,辄燥入土,安得杵浮?”再者,“周殷士卒,皆赍干粮,无杵臼之事,安得杵而浮之”?这种种陈述与批驳,都至为确凿。古时是这样,那么近世呢?王充接着又列举了汉代言过其实的事例:郎中贵光上书光武帝,言汉文帝“时居明光宫,天下断狱三人”,以颂美文帝。光武帝当即予以驳斥:文帝并不居住明光宫,断狱也不是三个人,正式澄清了事实。为此,王充慨叹道:“汉为今世,增益功美,犹过其实,况上古帝王久远,贤人从后褒述,失实离本,独已多矣。”
当然,这里还有一层复杂的关系。如果把包括《诗经》在内的经书都看作史书的话,那么,对其所记失实予以切责,当然没的可说;但《诗经》本身又是文学作品,如果句句都去这样要求,就有些失之过苛,甚至是“刻舟求剑”了。比如,《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王充加以批驳,说其声高远,可以,“言其闻于天,增之也”,“人无在天上者,何以知其闻于天上也”?这就未免吹求过苛了。看来,学术研究应该合理区别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选自王充闾《国粹人文传承书》,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认为周武王是仁君,商纣王是暴君,因而牧野之战不会惨烈到“血流漂杵”的程度。
B. 一些宋代理学家不仅认同了孟子关于《尚书》的怀疑,而且还发展了孟子的“怀疑”论。
C. 王充认为从牧野之战的作战地点和行军习惯来分析,当时既无杵,更无“漂杵”的可能。
D. 对《尚书·武成》的质疑,孟子着眼于仁人无敌于天下,而王充更注重亲往实地调查考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牧野之战”为立论基础,从古时到近世,列举了史书失实的现象并分析了原因。
B. 本文两次引用了王充对《尚书》的陈述与批驳,这些都能佐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
C.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强调了学术研究中怀疑精神的可贵。
D. 王充列举汉光武帝驳斥贵光上书之事为了证明近世之事尚且易流于不实,况远古之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史书中出现记载失实现象的原因,是记载者为迎合“俗皆爱奇”的风气而穿凿傍说。
B. 要传承国粹人文,就要抱有怀疑的态度。有了怀疑的精神,就能去伪存真,产生新学说。
C. 文学作品更强调艺术的真实,因而学术研究无需关注文学作品中史实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D. 本文认为王充对《诗经》的质疑过苛,这也从另一面证明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D项,“而王充更注重亲往实地调查考证”无中生有,据“案:武王伐纣于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干燥。兵顿血流,辄燥入土,安得杵浮?”王充只是进行合理分析,并未体现出他“亲往实地调查考证”。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C项,“对比论证”错,文中先是利用武王伐纣事件引出《尚书•武成》的记载;再写孟子的批判,张载、朱熹提出了读书要有“疑”;接着写“成文的历史,又有哪一种不是间接的传闻呢”,进一步写王充的批判;最后得出结论。文中没有对比论证。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原因”解说不全面,据“《公羊传》中有所谓‘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说法,其实,成文的历史,又有哪一种不是间接的传闻呢?那类‘生无旁证,死无对证’的事,所在多有。何况‘俗皆爱奇,莫顾实理’”,可见,“为迎合‘俗皆爱奇’的风气而穿凿傍说”只是原因之一。B项,“就要抱有怀疑的态度”“有了……就能”说法过于绝对,据最后一段“看来,学术研究应该合理区别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不可一概而论”,可见应对不同的“书”区别对待。C项,“因而无需关注史实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错误,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固然不同,当然文学作品也来源于生活,也应关注史实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南美大陆的巴西、阿根廷,非洲大地的摩洛哥、南非……汉语正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全球“汉语热”还在持续升温中。汉语究竟有多热?从一组数据和一个事例就能看得出来:截至2017年底,单是官方的孔子学院在全球就有525所,此外还有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这些学院和课堂分布在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而民间的语言培训机构则更是多不胜数。由此可见,“汉语热”绝对是名副其实。
“汉语热”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映照出的是文化自信、大国担当和交流合作。全球“汉语热”其实皆因世界劲吹“中国风”,当中国的发展成就不断聚焦世界的目光,世界也就更渴望了解中国发展背后的文明机制优势,期望能搭乘中国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快车”,而语言恰恰就搭起了这样一座桥。
中国正在开启伟大的时代,面对日益蓬勃发展的中国,全球“汉语热”必定风头日劲、热度不减!
(摘编自高永维《全球“汉语热”为何越来越“热”?》,南方网2018年03月29日)
材料二
汉语难学,但挡不住学习的热情,海外“汉语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度提升,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推动海外“汉语热”的根本动力。
首先,海外中资企业对熟悉汉语的当地员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懂汉语的当地员工在录用和薪酬方面往往都具有较大优势。择业方面的语言优势以引领和示范作用影响着海外青年的外语学习选择。
其次,中国游客海外旅游数量屡破新高,而且展现出强大的消费能力,“学说中国话”成为外国商铺每天必须面对的市场现实。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一些从业人员开始有意识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甚至文化传统。
同时,一些有远见的海外家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着手培养下一代的汉语语言能力,认为掌握汉语能让孩子站在更好的起点。由于学习汉语的主要难点是汉字识别和四声发音,需要耳濡目染,因此懂汉语的家政服务人员格外受欢迎,成为高级私教,收入明显高于普通家政服务人员。为了保持不间断的汉语语言学习环境,这些家庭还在生活中大量使用智能语音服务或其他支持中外互译的手机软件。
(摘编自魏万磊《海外“汉语热”背后的“中国热”》,《光明日报》2018年05月30日)
材料三
在人们看来,掌握汉语不仅是了解中国博大文化的重要方式,也将有效提升个人价值,为个人发展创造更多机遇。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如今,学习中文被“高智商商界人士”视为一项不错的投资。一项针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父母的调查显示,在除印欧语系之外的语言中,英国父母最希望孩子学习中文;超过半数的父母认为,学习中文有助于孩子未来事业的发展,也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接触中国的文化。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认识到,学习中文不仅仅是出于兴趣,而是增加一项重要技能,以此提升自身竞争力。美国《时代周刊》曾发表文章认为,如果想领先别人,就要先学习汉语。俄罗斯教育界人士也证实,既有专业知识背景又懂汉语的学生在就业时有更强的竞争力。很多俄罗斯人认为学好汉语等于有了“铁饭碗”。展望未来,可以想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世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掌握汉语,就意味着跟上了时代,拥有了未来。基于此,如诗如画的方块字将走进更多国外课堂,用汉语讲述的中国故事将为越来越多人所聆听,中国的“朋友圈”将会越来越大!
(摘编自《全球兴起“汉语热”尽显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华龙网2018年07月2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全球范围内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中国的文化自信、大国担当精神以及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
B. 在海外从事国际贸易 中资企业中,懂汉语的当地员工在录用和薪酬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这往往影响着众多海外青年的外语学习热情。
C. 由于看好中国 发展前景,一些有远见的海外家庭正在着手培养下一代的汉语语言能力,以便让孩子通过掌握汉语而站在更好的起点。
D. 放眼世界,更多的人将会认识到,掌握汉语,就意味着跟上了时代,拥有了未来;这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是密不可分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逐渐遍布全球,国外民间的语言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可知汉语正在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汉语热”持续升温。
B. 中国发展迅速,成就非凡,举世瞩目,世界各国都渴望了解中国的文明机制和经济发展;而学习汉语恰恰能够搭起这样一座帮助交流合作的桥梁。
C. 在国外,不仅是懂汉语的当地员工在海外中资企业中择业优势明显,即便是家政服务人员如果掌握了汉语,也会格外受欢迎,其收入也明显偏高。
D. 由材料三可知,在英、美、俄罗斯等国家,人们普遍认为,掌握中文是一项重要技能,可以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有利于就业及事业的发展。
6. 从三则材料看,海外人士学习汉语有什么益处?持续推动全球“汉语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4. B    5. D   
6. (1)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有利于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与交流。在择业和薪酬上有较大优势。有利于商家同中国游客沟通交流。能够开拓视野,有利于个人成长。有助于未来事业的发展。 (2)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持续推动全球“汉语热”的主要原因。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这往往影响着众多海外青年的外语学习热情”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二的第二段“海外中资企业对熟悉汉语的当地员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懂汉语的当地员工在录用和薪酬方面往往都具有较大优势。择业方面的语言优势以引领和示范作用影响着海外青年的外语学习选择”可知,影响的应该是众多海外青年择业时的外语学习选择。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人们普遍认为”分析有误。根据原文“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认识到,学习中文不仅仅是出于兴趣,而是增加一项重要技能,以此提升自身竞争力。美国《时代周刊》曾发表文章认为,如果想领先别人,就要先学习汉语。俄罗斯教育界人士也证实,既有专业知识背景又懂汉语的学生在就业时有更强的竞争力”,可知英、美、俄罗斯等国人们的观点各有侧重,用“人们普遍认为”来统而言之,与文不符。故选D。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第一问要求分析“从三则材料看,海外人士学习汉语有什么益处?”,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三则材料中。有的材料中有直接的表述,有的需要根据材料的表述重新概括,如材料一中“世界也就更渴望了解中国发展背后的文明机制优势,期望能搭乘中国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快车’,而语言恰恰就搭起了这样一座桥”可概括为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材料二中“汉语难学,但挡不住学习的热情,海外‘汉语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度提升,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推动海外‘汉语热’的根本动力”可概括为有利于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懂汉语的当地员工在录用和薪酬方面往往都具有较大优势”可概括为在择业和薪酬上有较大优势;“中国游客海外旅游数量屡破新高,而且展现出强大的消费能力,‘学说中国话’成为外国商铺每天必须面对的市场现实”可概括为有利于商家同中国游客沟通交流;“同时,一些有远见的海外家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着手培养下一代的汉语语言能力,认为掌握汉语能让孩子站在更好的起点”可概括为能够开拓视野,有利于个人成长;材料三中“在人们看来,掌握汉语不仅是了解中国博大文化的重要方式,也将有效提升个人价值,为个人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可概括为有助于未来事业的发展。第二问是问“持续推动全球‘汉语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要注意分析的是“主要原因”,材料二开头明确的说“汉语难学,但挡不住学习的热情,海外‘汉语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度提升,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推动海外“汉语热’的根本动力”,可知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持续推动全球“汉语热”的主要原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
黄永玉
家宝公:
来信收到。我们从故乡回京刚十天,过一周左右又得去香港两个月,约莫六月间才转得来,事情倒不俗,只可惜空耗了时光。 奉上拙诗一首,是类乎劳改的那三年的第一年写的,诗刊朋友问我要近作,而目下毫无诗意舒发,将信将疑,从匣中取出这首给他看,却说好。人受称赞总是高兴。但这诗不是好,是公开的私事满足了人的好奇心而已。不过我老婆是衷心快意的,等于手臂 上刺着牢不可破的对她的忠贞,让所有的朋友了解我当了三十六年的俘虏的确是心甘情 愿。歌颂老婆的诗我大概可以出一个厚厚的集子了。只可惜世界上还没有这么一个禁得起肉麻的出版社。
说老实话,真正地道的情诗、情书、情话,怎么能见得人?伟大如鲁迅,特精熟此道。说是“两地书”,买的人图神奇,打开看来却都是正儿八经、缺乏爱情的香馥之感。全世界若认真出点这种东西,且规定人人必读的话,公安局当会省掉许多麻烦。人到底太少接触纯真的感情了。
曹公曹公!你的书法照麻衣神相看,气势雄强,间架缜密,且肯定是个长寿的老头, 所以你还应该工作。工作,这两个字几十年来被污染成为低级的习俗。在你的生涯中,工作是充满实实在在的光耀,别去理那些琐碎人情、小敲小打吧!在你,应该“全或无”,应该“良工不示人以朴”。像萧伯纳,像伏尔泰那样,到老还那么精确,那么不饶点滴,不饶自己。在纽约,我在阿瑟·米勒家住过几天。他刚写一个新戏《美国时间》,我跟他上排练场,去看他边拍边改剧本。那种活跃,那种严肃,简直像鸡汤那么养人。他和他老婆, 一位了不起的摄影家,轮流开车走很远的公路回到家里,然后一起在他们的森林中伐木,砍成劈柴。米勒开拖拉机把我们跟劈柴一起拉回来。两三吨的柴啊!我们坐在米勒自己 做的木凳、饭桌边吃饭。我觉得他全身心的细胞都在活跃。因此,他的戏不管成败,都充满生命力。你说怪不怪,那时我想到你,挂念你,如果写成台词,那就是:“我们也有个曹禺!”但我的潜台词却是,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
你是我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命题不巩固、不缜 密,演释、分析得也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 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谁也不说不好。总是“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贱了你。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莎翁《麦克白》中的一句话:“醒来啊麦克白,把沉睡赶走!”
你知道,我爱祖国,所以爱你。你是我那一时代现实极了的高山,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与我的友谊。如果能使你再写出二十个剧本需要出点力气的话,你差遣就是!艾侣霞有两句诗,诗曰:“心在树上,你摘就是!”
信,快写完了,回头一看,好像在毁谤你,有点不安了。放两天,想想看该不该寄 上给你。
祝你和夫人一切都好!
晚 黄永玉 谨上
三月二十日
我还想到,有一天为你的新作设计舞台。永玉,又及 我还想贡献给你一些杂七杂八的故事,看能不能弄出点什么来!永玉,又及。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私人书信,开头几段行文随意,信笔写来,但其间“只可惜空耗了时光”“人受称赞总是高兴”“人到底太少接触纯真的感情了”等语又似话中有话,值得玩味。
B. 此信多处引用名人、名言,信手拈来,又恰切贴合,不经意间体现出了黄永玉渊博的学识,也能体现他活泛的思维。
C. 信快写完了,才发现是在毁谤曹禺,心有不安,乃至犹豫该不该寄出,颇能说明黄永玉写信时那种热情得忘情的状态。
D. 此信语言亦庄亦谐。庄严如深刻批评曹禺时,简直叫人冷汗淋漓;诙谐如笑谈自己甘心做了老婆“三十六年的俘虏”时,简直叫人忍俊不禁。
8. 黄永玉在此信中讲述了他在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家中小住的见闻,有何用意?
9. 请结合书信内容分析黄永玉对曹禺的情感态度。
【答案】7. C    8. 内容上:突出并赞美阿瑟•米勒充满生命力的创作和生活状态;主旨上:表现了黄永玉对曹禺的关切与激励,以及深情厚谊;结构上:上承黄永玉认为曹禺还该向萧伯纳、伏尔泰那样积极创作,下启黄永玉对曹禺近期为势位所误的创作状态的批评;效果上:对比鲜明,让人警醒,也丰富了信件内容。   
9. 情感:深切的挂念,在美国看到阿瑟•米勒时,不由自主地的想起了曹禺,为他的近况而忧虑;由衷的敬爱,始终把曹禺视为中国戏剧的高山,像敬爱祖国一样敬爱他;深厚的友谊,无论是谈家常还是论艺术,无论是批评还是鼓励,无不体现了对曹禺的深厚友谊;态度:坦诚的劝诫,劝诫曹禺应当继续努力工作,勤奋创作,不饶点滴,不饶自己;尖锐的批评,尖锐指出曹禺解放后创作的根本问题,为势位所误,作品艺术水平低下;倾心的激励,激励曹禺不要被称颂之语影响,而要尽快清醒过来;热切的期待,希望曹禺还能创作更多的作品,且愿意为之提供一切之帮助。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C项,“才发现是在毁谤曹禺”错误,原文为“好像在毁谤你”。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某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主旨等角度分析作用,此题要求回答黄永玉在此信中讲述了他在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家中小住的见闻的用意,首先分析内容,根据文中的句子“我觉得他全身心的细胞都在活跃。因此,他的戏不管成败,都充满生命力”概括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上看,上文写“像萧伯纳,像伏尔泰那样,到老还那么精确,那么不饶点滴,不饶自己”,下文写“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此情节承上启下,并且和前后内容形成对比,表达自己的态度;从情感看,由“你说怪不怪,那时我想到你,挂念你”可见黄永玉对曹禺的关切与激励,以及深情厚谊。
【9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要求结合书信内容分析黄永玉对曹禺的情感态度,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分析,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你说怪不怪,那时我想到你,挂念你” “你是我那一时代现实极了的高山,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与我的友谊”概括其对曹禺的情感;根据“像萧伯纳,像伏尔泰那样,到老还那么精确,那么不饶点滴,不饶自己”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醒来啊麦克白,把沉睡赶走!” “如果能使你再写出二十个剧本需要出点力气的话,你差遣就是!”概括其对曹禺的态度。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