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西省赣州市2019年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7-30 20:09
高三摸底语文试卷答案
1.D(错在以偏概全,原文是《西厢记》的构思框架)
2.C(错在“审美追求”这一角度,第二段的论述角度应是中西方人不同的认识基础,审美追求只是它产生的结果)
3.B(A错在“因而中国缺少真正意义的悲剧”,无中生有;另外,原文中“从来”修饰的范围到句尾,而选项的范围只到“‘悲’得那么绝对”。C错在主客倒置,原文是“西方悲剧思想正是他的这种哲学思想的体现”。D错在强加因果)
4. A(错在“建筑业”,应是“服务业和工业”,陈述对象是“大部分新增岗位”,即岗位数量,而非“净影响”)
5. D(概念错误,应是“技术优势”而非“技术”)
6.(1)不同的目的:中国旨在把握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权及形成持续创新能力;美国是应对来自战略竞争者和外国对手的挑战及保持美国优先。(2分)
(2)相同的内容:1、在布局谋划方面,从政府顶层(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在数据方面,采取措施让各种数据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广泛应用提供支撑。(4分)
7.B(“担心保长会知道来人的事情”错,应是奶奶猜测爷爷可能会牺牲。)
8.①线索:是小说故事的引发者和串联者,贯穿全文。
②推动情节:“我”是故事发展的参与者,由于“我”的不断发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深化主题:“我”受“兵”一家三代人革命精神的感召,最后也戴上了五角星,深化了革命精神激励人的主题。(每点2分)
9.①题目中的“兵”,表面上指主人公“兵”,实际上指小说中的兵群像,而爷爷是兵群像中的一个。
②小说中“爷爷”的故事,是所有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缩影;正因为有了他的经历,才使“爸爸”和“兵”走上了革命道路。
③小说重点写“爷爷”的故事,强调了革命先辈精神的引领作用,突显了革命精神永不灭、红色基因代代传的主题。
(每点2分,意思相符即可)
10.C(旧制,监司及藩镇辞谒皆赐对。仁宗初即位,止令附中书、枢密奏之。度言,附奏非所以防壅蔽也。)
11.B(“旬休”,唐代开始的官员例行休假制度,每十日一休,历代沿用。《滕王阁序》中“十旬休假”即此意。汉代官员实行“五日一休沐”,称为“休沐”或“五日休”)
12.A(应是“吉州通判李虞卿接受商人财物,免去这些商人的贴纳”而非李虞卿不交贴纳)
13.(1)枉法,是说对刑典法律有所歪曲违犯。李虞卿所违犯的,是转运使下达的公文罢了。(“阿曲”“移文”和判断句式各1分,大意2分)
(2)卜筮虽然是圣人所做的事,总的说来不过是一种技术而已,不如用古人治理国家的兴衰作为借鉴。(“要之”“治乱”“监”各1分,大意2分)
14.B(“充满田园隐逸情调”错)
15.①比喻,诗人以桃花源喻指友人住处之幽;用典(借代),借萱草表现远离尘俗;白描,天色已晚细雨飘进南窗,归鸟栖息在杨园中茂密的枝头,突出了静。(写对一种手法并分析准确得2分,答到其中两种的即可得4分)(亦可按概括特点/手法/分析的顺序)
②表达作者对友人高洁情操的赞美之情或对友人幽居的喜爱之情以及与友人的深情厚谊。(答到“对友人高洁情操的赞美之情”或“对友人幽居的喜爱之情”只得1分,答到“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得1分)
16.(1)吾日三省吾身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 
(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7.B(“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一大步”与“中国航天从并跑迈向领跑的一大步”,构成递进关系,“强国”只突出“强”,而“领跑”指在最前面跑。)
18.A(此句是过度句,“这一全人类共同的突破”照应前文内容,“赢得了国外和国内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与后文内容照应。B项句子不如A项简洁,强调语气稍有割裂。CD项在连贯上没有A项紧凑,强调语气割裂明显。)
19.D(天马行空:意思是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多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想入非非: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又指胡思乱想。此处使用前义。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深不可测: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艰苦卓绝:常用于形容斗争环境艰苦,超出寻常。坚苦卓绝:指坚韧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前所未有: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
20.(1)“尊敬的同学们”改为“全体同学”或“各位同学”
(2)“大多数人们”改为“大多数人”
(3)“形成”改为“酿成”或“造成”
(4)“特此倡议。”多余,应删除
(5)应加上落款“××高级中学”
21.示例:①安全骑车、文明骑车,既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也是尊重他人生命的表现。
②骑电动车时戴头盔,不超速、超载,不闯红灯,不随意变道,不逆行。
(每点3分,共6分。其它合符“理由”或“倡议内容”的亦可)
解析:倡议书是带有书面建议、号召性质的专用书信,其所倡议的内容一般为公众所认同。格式遵循书信格式,主体内容部分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申述倡议的理由,其次是简要列举目前的不良现象,目的是引起公众的思考、获得认同,最后提出建议,最好分条阐述应采取的措施办法。前两部分内容为铺垫,申述理由和列举不良现象也可调整次序,第三部分才是主体。各部分的内容可多可少,可长可短。如本题理由处可紧扣电动车的特点、“大多数人出行的交通工具”以及本次倡议的宗旨(即照应“从自身的安全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出发”),表述为“安全骑车、文明骑车,既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也是尊重他人生命的表现”;倡议的具体措施对应造成事故的原因可分条表述为:“戴头盔,不超速、超载,不闯红灯,不随意变道,不逆行。”(照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2.作文
(1)命题构想
据2019年高考《考试说明》“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结合教学实际”相关内容,此作文题从课本中选择相关人物。据近几年高考《题型示例》所列题型,尤其2019年所列题型显示,关注社会热点,倾心时代变化;2019年值得关注的纪念事件有改革开放4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建国70周年、戊戌变法120周年、互联网诞生50周年等,对于这些社会生活热点是需要让学生思考的。
(2)审题构写提示
第一段材料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选择一个人物,二是设想人物了解了新中国70年变化,三是表达感想或认识。这没有理解难点。第二段是具体要求,注意两个关键词“写作角度”“身份特征”,尤其是还有一个例子,等同已经给学生定下了角度和内容。因此,审题上不存在障碍,只要能举一反三就行了。
那么,对这7个人物该如何定角度和身份呢?根据课本。
鲁大海,以工人视角看70年的变化;
“拿来主义”者以文化继承的角度看70年的变化;
苏武,以官员行为或爱国气节的角度看70年的变化;
刘和珍,以进步的、革命的爱国学生的角度看70年的变化;
渡河者,以探索创新的勇气、以追求理想的热忱、以为光明正义而敢于献身的精神等的角度看70年的变化;
祥林嫂,以基层劳动妇女的角度看70年的变化;
“我”,以旧时代知识分子的角度看70年的变化。
(以上身份和角度或许并非唯一的,只要学生的理解符合“要求”并能自圆其说亦可)
角度和身份确定之后,“写什么”“ 如何写”才是学生最需要面对的。新中国“70年的变化”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只有把角度变小,纵深推进,才能把感想或认识写得深入。因此,人物身份正好起到了这个作用。既然要求从课文人物角度来写,审题时就要把“70年的变化”和“切入角度”构思好,在行文中把它们突显出。这基本上可以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那么,“如何写”呢?即如何把“感想或认识”突显呢?所选7个人物,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与新中国的时代是不一样的,因此,写作中要求有对比写法,对比的内容、角度、层面等是依据所写文章的中心而定的。如没有相关对比写法来谈感想或认识,就等同忽略了相关要求而偏离题意。此其一。第二,写作者(学生)如果无视所选人物而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切入来行文,只以举例来涉及相关人物。这种写法也是偏离“要求”的。

【译文】
丁度,字公雅,开封祥符人。考取服勤词学科进士,任大理评事。按旧制规定,有要求谒见的监司与藩镇官员都由皇帝赐令当面奏对。仁宗初即位,只令大臣将奏折附在中书、枢密那里一同上传,丁度说,附奏不是用来防止言路壅塞这一弊病的办法。当时西疆骚乱不宁,二府三司,虽休假日也不停工作。丁度说:“请给官吏照常放假,不让外夷窥探我朝廷的实际情况。”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庆历年中,做杜衍的副手到河东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较长时间后,主管审刑院。当时江西转运使传达文书给所属各州,凡市场上商人领取米钞盐钞,每百缗要交纳补贴现钞三分之一。吉州通判李虞卿接受商人财物,免去这些商人的贴纳,事被发觉,大理寺将要用枉法罪判处其死罪。丁度说:“枉法,是说对刑典法律有所歪曲违犯。李虞卿所违犯的,是转运使下达的公文罢了。”于是赦免了李虞卿的死罪。皇帝曾问丁度:“用人时资历与才能哪一样优先考虑?”丁度回答说:“承平时期任用资历深的人,国家边境未安定时应使用有才之士。”当时丁度在翰林院已干了七年,而朝廷正在用兵,因此这般回答。谏官孙甫评论说:丁度此话,大概是为自己谋求权势和重用。皇帝对辅臣说:“丁度任侍从官十五年,多次论说天下大事,却未发现他涉及私心,孙甫凭什么说这样的话。”不久,被提升为工部侍郎、枢密副使。因而他说:“周世宗召募骁健勇士,有时早晨出现的许多强盗,晚上便被招抚来充当禁卫军。请求从河北、河东、陕西一带挑选需要取得给养的骑兵,来补充禁卫军的缺额。”又说:“契丹曾经背叛盟约,所以预先的防备不可忽视。”第二年,任参知政事。两年后,宫廷卫士叛乱,事情牵连到宦官杨怀敏,枢密使夏竦请御史与宦官同到禁宫中审讯他,认为不可将事态扩大,那会令皇上身边的反叛不顺从的人感到不安。丁度说:“禁卫军政变,事关国家社稷,此事如可忍还有什么不可忍?请将此事交给外台,将其党羽追究治罪,不要无视法律处置。”在皇帝面前争论。仁宗听从夏竦意见,丁度于是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被免职降为侍读学士。后升尚书左丞,去世。谥号“文简”。丁度性格淳厚质朴,不故作威仪之态,独居一室达十多年,身边没有姬妾侍奉。但喜欢辩论事物,在为皇帝讲解经史的时间长久后,皇帝常称他为“学士”而不称他的姓名。皇帝曾问他蓍龟占应的事,他回答说:“卜筮虽然是圣人所做的事,总的说来不过是一种技术而已,不如用古人治理国家的兴衰作为借鉴。”皇帝认为他说得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