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测试卷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8-20 20:53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浣溪沙
(宋)苏轼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时元丰五年也。
万顷风涛不记苏①。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②霜须。
[注]①苏:苏醒(一说指苏轼自己)。②镊:拔去。
12.下列关于本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内容上看,本词写于酒醒之后。
B.从词牌体式来看,本词属于小令。
C.从押韵看,押平声韵,中途换韵。
D.从时间顺序看,本词采用了倒叙。
13.下列对本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不记”二字以幽默风趣的笔法表现了词人醉意朦胧的状态。
B.“雪晴”一句转入虚写,表现了词人由雪景引发的美好愿望。
C.“翠袖”一句运用比拟,写出了酒席上女子婀娜柔美的姿态。
D.这首词上片明快,下片深婉,相反相成,艺术表达富于变化。
14.联系整首词,赏析画线句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林积传
①林积字公济,福建尤溪人。庆历六年登进士乙科,补循州判官。尝覆讯强盗,狱多平反。忤提刑意,提刑初欲荐积,因是已之。积笑曰:“失一荐而活五十八人,何憾焉?”寻知吉州安福县。安福为江西剧邑,折讼日数百纸,无留狱。
②徒知真州六合县。开陂塘三十六,以兴蓄泄灌溉之利。转太常博士。赴阙,王安石方以知制诰召,遇于道,揖之曰:“公非六合博士耶?志君之能久矣。请见于私舍。”积卒不往。改屯田员外郎,继改都官员外郎,赐五品服。久之,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独家语文资料,儒愿学堂,专注语文培优,二亲怀归。积曰:“仕为吾亲耳。亲不乐,焉用仕?”乞监部武军税以便养,得请。监司惜其才,令权知建州建阳县。
③未几,丁母忧,积跣足冒雪霜,负土为坟,庐其侧。方卜葬,有雀三足翔于前,得赤蛇穴中。葬前一日,大雨如注。积哀郁,遂霁。既封,雨复作。郡守表于朝,诏赐粟帛,且旌其孝。
④服除,累迁提举广南东、西路银铜坑冶市舶。民以银铜入官,官负其直,以故废业。积出在官滞货偿之坑冶课利复集历知齐州泗州以课最召见。除江西转运判官,徒广南东路提点刑狱。疏言:“二广士人多贫,职田厚薄不一,欲俸赐均等,以养其廉。”久之,以覃恩授朝议大夫,知福州兼本路兵马钤辖,加中散大夫。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独家语文资料,儒愿学堂,专注语文培优,将赴阙,道除淮南转运使。淮南漕輓重于诸路,岁欠财乏,则贷于发运、常平二司,故所欠至百余万。积至,督促倚办。率用中制,百废俱举。元祐六年六月,卒于官,年七十有一。
⑤积性廉谨,不苟取。少时入京师,宿蔡州旅邸,有遗锦囊床间者,启视之,则北珠数百颗也。旦询主人,知前夕巨商宿其室,徉语曰:“商,吾故人也。脱复至,幸嘱来上庠相访。”且揭于室曰:“某年月日,剑浦林积假馆。”既行,商人物色至蔡邸,见其牓,急往访积。积具以告曰:“可投牒府中,当悉以归。”商如其言,悉还之。历官勤慎,事无大小,豫为条目,处繁若简,吏无所容其奸。自宰六合,为王安石所知,及历郎卿,在京师以公事见王安石政府,退不复私谒。安石虽素器之,终以鲠挺,故不大用。
(选自《宋史翼》)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忤提刑意(        )          (2)商人物色至蔡邸(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官负其直(    )
A.辜负          B.承担          C.倚仗          D.亏欠
(2)脱复至(    )
A.轻率          B.如果          C.离开          D.遗失
17.对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积出在官/滞货偿之/坑冶课利复集/历知齐州泗州/以课最召见。
B.积出在官滞货偿之/坑冶课利/复集历知/齐州泗州以课最召见。
C.积出在官滞货偿之/坑冶课利复集/历知齐州泗州/以课最召见。
D.积出在官/滞货偿之坑冶课利/复集历知/齐州泗州以课最召见。
18.把下面句子译成成现代汉语。(6分)
寻知吉州安福县。安福为江西剧邑,折讼日数百纸,无留狱。
19.本文第②和第⑤段均写到了王安石对林积的态度,用意有何不同?(3分)

20.就“拾珠”一事分析林积的“廉谨”表现在何处?(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兵政集训》小叙
周光镐
①今之谈兵者,必曰《司马法》。何至读孙、吴兵法,其无所习见于步伍行阵者,谬以李广简易、程不识烦扰为言,是将尽古人之法而刍狗①之。□每见介胄之士,桓桓握槊,平居矜斗乐战,一旦俾之勒兵统卒,冥然且不知功守之大致□。嗟夫!天地间事必有法,无文武巨细精粗一也。
②国家诸制大备,凡刑狱钱谷典章,靡不时广厉而饬新之。惟兵法则寥寥,二百载未见有施之训肆者。岂真以千万年承平,无所庸于武事也?亦不然矣。夫南北边鄙晏然不语兵,脱一旦有事,则蓄之不豫,求之仓卒,将安施之?
③余猥有事于西南夷,率所辖戍卫武弁子弟,属有司群而教之。问古之兵政书,云边鄙地无有,且不知田穰苴与孙、吴诸家为何物。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独家语文资料,儒愿学堂,专注语文培优,即其书在矣,太史公谓“其文少闳廓深闷”,故且未暇用也。李唐以后,类多伪书,难以尽用。间阅经传子史诸家,凡有切于兵戎之事者,摘其要,汇为三卷,名曰《兵政集训》,出而梓之。匪徒以广荒陲之耳目,亦因以自考所事,庶几不悖于古人成训与否。
④夫兵非易谈也,上将用之以道,中将用之以法,下者用之以幸。若不知有法,行且悖道,乃遽使之婴旗鼓,登坛坫,推毂以出,何异委爱子于庸医,以封疆为博进,必无幸矣。古今土大夫,于司马、孙、吴兵法为谈者非不多,然其善用者,不少概见。故赵之长平,马之街亭,非不知法,不知道也。古今得失鉴观,或者其在斯乎?
(选自《周大理明农堂集》)
[注]①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比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则、耶          B.且、矣          C.故、也          D.或、耳
22.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要将爱子交给庸医,否则如同作战不讲兵法一样不幸。
B.如果懂得兵法,且用兵合“道”,往往能获得意外成功。
C.下等将领用兵,期望侥幸取胜,必然会导致战争的失败。
D.上等将领往往懂得兵法中的道,故能锐意进取开疆拓土。
23.下面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3分)
学者循其迹,悟者超于神,故未有不习而能悟者。
A.第①段末尾          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          D.第④段末尾
24.分析第②段所用说理方法的作用。(4分)

25.概述作者编写《兵政集训》的意图。(3分)
三、写作70分
26.城市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却让不少人感到孤独。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题目自拟。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