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9-19 21:12
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渎(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能够把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从根本上讲清楚的,迄今只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总体来看,马克思主 义自然現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自然人化。在马先思主义诞生以前,排除宗教领域,辩证法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拟人的神秘物体,唯物论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远人的机械实体。前者以黑格尔为代表,后者以费尔巴哈为代表。马克 思主义汲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建立了高超的历之自然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中提出了自然的“人化”问题,即自然与社会统一的问题,其意又在于指出了社会发展是自然发展的延 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关 系的中介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把自然和社会孤立起来对待,就必然无法清楚认识和正场处理现实问题。
第二,自然异化。人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外化使得人与自然同步提升。如果外化 的结果不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铎,而是成为人的对立面,这就是异化。人与自然在早期有一种原始的 洗一性,但这是本质力量低下的表现。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使人对人的依赖和人对自然的依赖,变 为人对物的依賴0高度分工把人挤压在各个狭窄的领域,使人的专长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人的创造性和 动物性都被激发到顶峰。对个利的追逐造成人对人的冷酷利离和人对自然的猛烈刹夺。社会財富和社会 交往都发生根本改变,人的弃化和自然的异化是一个问趟的两个方面。异化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也有发生,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严重。
第三,自然归化。《资本论》预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直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童来洗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 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赝变換。”< 自然辨证法》提出关于“两个提升”的论断:“只有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纪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人与自然的协调和人与人的协谪一致,这是对原始协调的辨证复归,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历程,而不是乌托邦, 这种复归是人心所向。
(摘编自欧阳志远《论“三个自然”与生态文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各自代表的自然观虽然差别很大,却都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
B.人的本质力堪外化的结果既可以使人的本质力迓增强,也可以成为人的对立面,后者就是自然异化。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依赖对象是物,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被大幅激发出来,异化现象极其严重。
D.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归化需要一个必要前提,即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通过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两种自然现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的高超。
B.文章第二段在论证了自然与社会统一的关系后,从反面指出将两者孤立对待的危害,有现实针对性。
C.文章第三段先阐释什么是异化.再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和自然的严重异化,论证逻辑非常严谨。
D.末段直接引述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相关表述.使我们对自然归化观点的理解更清晰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与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自然发展的延续,不能把两者孤立起来对待。
B.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这应是两者互为中介的根本原因。
C.异化分为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人的异化是人的原因造成的,自然的异化是自然造成的。
D.所谓自然归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产生的自然异化复归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原始协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这都是“慢”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倒外。在戏曲成行的千百年里,无教目不识丁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 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就是由于这些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刷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
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首经妇孩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这是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陶形成宙美经验。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于传统的知识谱系,其中几乎没有戏曲独特的文本、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有异于现有谱系,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现代现众和戏曲的隔膜。
(摘编自傅谨《如何让更多人“看谁”“听懂”戏曲》,《人民日报》2019年7月19日)
材料二 :
一位当代戏曲别作家指出:“不少刷目在舞台上倡导的东西,正是观众厌悉的东西;而它所反对的,又恰恰是人们所喜爱的。”不过,尽管内容和现念陈旧,但是中国戏曲的表现手段有着独特的魅力,令世界各国艺术家们青昧。德国戍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的艺术方法就深受中国戏曲表演的启发。法国前卫戏剎理论家阿尔托极力推崇东方剧场,说它是一种演员的剧场,而西方剧场則完全忽略了演员身 体的动作,一味强调语言对白就是一切,致使作为视觉艺术的戏剧竞然无从发挥形象之美。
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使两者形成了优势互补。戏曲中自由的舞台时空可以表现莎剧中广阔的宇宙,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可以表现莎剧中各种人物和激情;而莎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 心理則可以在戏曲的虚拟传神、简繁有致的形式中得以凸现和延展、夸张和任化、发扬和光大。莎士比亚戏剧在这种结合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戏曲也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在与西方戏剧文化的对话中更新陈旧的观念。
(摘编自张德明主编《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
材料三:
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由于现代社会迅速变化的生沽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内容,程式谱汇赖以生存生长的高度稳定性、可辨识性遭遇了难以破解的难題。怎么办?张曼君选择了打破程式、回到歌舞。“在我的创作实残中,也一直试图借此建立起自己的表达线路图,进而拓展表演艺术空间,促进产生新的时空可能性、新的美学思维形态。”从赣南采茶戏《十二月等郎》中的“二胡舞”到评剧《红高粱》中的“抬轿舞”、秦腔 《狗儿爷涅槃》中的“板凳舞”等,张曼君对戏曲现代戏的艺术处理,已然不是上场拿范、台口亮相的样式,而大量运用了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戏曲理论家和德称之为“三民主义”(民间音乐、民间舞踮、民间习俗》,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戏曲理论家周育德称之为“无动不舞”,生动概括了她的导演特色。
(摘编自郑荣健《“张曼君现象”对戏曲现代实践的启发》,《中国艺术报》2019年1月28日)
4.下列不属于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缺乏戏曲审美经验c
B.现代社会公共教眘几乎没有构建与戏曲相关的知识谱系。
C.戏曲的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与现代人的观念有所不同。
D.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在进一步加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前,无数农民虽目不识丁却能津津有味地欣赏戏曲,是由于他们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
B.中国戏曲陈旧的内容和观念,并不影响其表现手段的独特魅力,这种手段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们的青睐,甚至被借鉴。
C.由于西方戏剧艺术方法的缺陷,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很难得到表现,借鉴中国戏曲,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D.针对戏曲现代戏创作中遭遇的难以破解的难题,张曼君在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6.中国戏曲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题。
演说家
[俄]契诃夫
早上,八等文官基里尔•伊凡诺维今•瓦维洛诺夫下葬。在送填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同事,一位姓波普拉夫斯基的人,去找他的朋友格里戈里•彼得罗维奇•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具有 一种罕见的才能,他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说快穿上衣报,跟我走。我们有个同事死了, 这会儿正打发他去另一个世界=要是死个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这人是秘韦——某种意义上说,是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到时我们就千恩万谢啦。"扎波伊金欣然同意。
“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生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猾,但愿他升天,这种人可少见。”
“得了,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竞是个骗子。”
为死者做了安魂祈祷,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
“能相信我们的眼晴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呤和号哭,岂不是一场噩梦?唉, 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我们还看到他是如此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一 样活泼而纯洁,这个人不久前还在我们眼前辛勤工作,像一只不知疫倦的蜜蜂,把自己酿的蜜送进国家福利这一总的蜂房里。如今却已变成一堆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不可弥补的损失啊!現在有谁能为我们取代他呢?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却是绝无仅有的!他直到灵魂深处都忠于他神圣的职责,他不吝惜自己的精力,通宵达旦地工作,他无私,不收受贿赂。他疾恶如仇,那些想方设法损害公共利益的人,蟬些利用种种诱人的生活福利来拉扰他,让他背弃自己职责的人,统统遭到他的鄙视!由于他忠于职守,一心行善,他不知道生活的乐趣,甚至拒绝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深受感动的脸,它对我们总是挂着善意的微笑;就 在此則我也能听到他那柔和的、亲切友好的声音。愿你的骸骨安宁,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
扎波伊金继续说下去,可是听众却开始交头接寻。首先,大家务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其次,大家都知道,死者生前一辈子都同他的合法妻子吵架,因此他算不得单身汉。最后,他留着红褐色的大胡子,为什么演说家说他的脸向来刮得干干净净的。
"普罗科菲•类西破堆奇!”演说家眼晴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说道,“你总是愁眉苦脸,神色严厉,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你有一颗正直而善良的心!”
不久,听众开始发现,演说家本人发生了某种奇柽的变化。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不安地扭动身子,自己也耸起肩膀来了。突然他打住了,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
“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状地说。
“谁活着?”
“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
“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本呀。你这怪人,都搞乱了!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是我们的前任秘书, 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
“咳,鬼才搞得清你们的事!”
“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
扎波伊金又种身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音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基碑旁果真站着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一个脸面到得干干净净的年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
“不好呀,年轻人!”行完葬礼跟扎波伊金一道返回时,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理怨道,“您的邓些诂说 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试刺挖苦,先生!天哪,您都说了些什么话?什么无私呀,不被收 买呀,不受賄呀!这些话用朱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先生!”
一八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波普拉夫斯基没有反驳扎波伊金私下对死者表达的看法和评价,这既暗示死者与其前任具有共同特点,又为后文扎波伊金的失误埋下伏笔-
B.小说详细描写扎波伊金在葬礼上即席所致的悼词,主要目的在于与题目“演说家”相照应,突出其所具有的杰出的语言才能。
C.在作者笔下,听众只对扎波伊金所致悼词的对象是谁暗自怀疑,却没有怀疑悼词中对死者品格不切实 际的称颂,这样写饱含者作者的深意。D.契诃夫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这篇小说讽刺的对象几乎是文中涉及的所有人物,包括听众,而不只是“演说家”扎波伊金。
8.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请分析这篇小说对当时的现实作了哪些批判。 (6分)
9.小说极具喜剧效果,这种效果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请简要分析。(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