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1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11-22 21:35

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1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在美知乎 Quore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你读过最美的中国诗词是什么?”在另一些论坛上,也有很多同友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家隔壁曾住着一位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阃友,以感谢对她的帮助。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酌》这首诗,可以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紛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领城:在“武侯世界”“引力世界”等翻译网站上有近400万的活跃用户在“追更”中国网络小说。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研完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昔通外国人管去“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包衷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可是一度将宝玉错认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逵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季羡林曾说过,“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人类文明将会拥抱史多的可能性。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31日第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词不仅受到国外读者的喜爱,还可以丰盈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B.当今中国文化只要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果道,就一定能为更多的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
C.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关键是打造更多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传播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
D.精彩的中国故事“走出去”,往往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也可能产生误解与曲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荷兰女十送李白诗集的例子,表明了诗词既是外国网友学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
B.作者从当代作家作品、影视剧和网络文学等方面米举例论述中国文化已经“走出去”了。
C.对“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作者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D.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作者先举例,再分析,最后坚信更多的“长安花”将走出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已经超过很多人的想像,连普通外国人也喜欢诗词。
B.如今中国文化能够“走出去”,主要得益于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
C.网络文学虽然已“走出去”,却没有真正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和价值理念。
D.中国文化“走出去”之路虽坎坷不平,但精彩的中国故事必将更多地传播出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洋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约合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拥有31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我国是海洋大国,同时也是海洋小国。我国的海岸线长度为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为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从这些数据看,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然而,从人均海洋面积来看,就显得十分可怜了,按《公约》规定,中国的人均海域不到世界人均的1/10,人均占有面积排在世界第122位,海洋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1/30,人均大陆架盆地的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1/40,大陆架油气资源人均不足世界的1/2。
(选自何传添《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战略思考》)
材料二: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这是今年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之后,又一个国家级战略层面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专家认为,自海洋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之后,中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将通过这3个试验区连成一片,形成以海洋经济为基础的沿海大城市群。
据国家海洋局3月公布的《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3843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2.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海洋资源潜力巨大。
厦门大学海洋政策与法律中心副主任朱晓勤表示,海洋中的丰富资源可为人类资源短缺提供巨大的物质支,在开发时所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也可带动区城经济发展。
“发展海洋经济对于保障我国海洋主权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完中心主任每鸿胜表示,中国要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利益,应该将木国可以利用的海域成先利用起来,然后以中国内部的发展实力为基础,争取海洋话语权,并最终保证中国的海洋国家利益。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年8月)
材料三:

(选自《自然资源部发布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材料四:
随着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当前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债权国。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74.4万亿人民币(约合11.5万亿美元),是世界上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的两大经济体之一。中国也建立起了相对独立,比较完整的国家科技体系、工业体系以及比较系就的国防科研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船舶、航空、航天,兵器、核工业电子等军工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
与此同时,军队转型建设不斷深入,尤其是海军建设逐步向远洋海军转变。一大批新型装备陆续服役部队,海军战斗力建设得到了实质性增长,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的特征逐步显现:海军主战武器装备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中国首艘航母16舰正处于形成战斗力的过程之中,首艘自主研制生产的航母、万吨级驱逢舰也先后下水,新型核潜艇、052D型驱逐舰以及轻型护卫舰、大型护卫舰、大型船塢登陆舰、新型综合补给舰等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相结列装服役,海军作战平台向大型化、远程化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抢抓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机遇,实现了水面规艇编队、海军航空兵、核潜艇和常规潜艇走出去常态化,在出布提成立了首个海外保障基地;走向深蓝、走向世界的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完威了环球航行访问,亚丁湾护航、利比亚撒侨、叙利亚化武护航、马航客机搜寻、马尔代夫紧急供水,也门战火中侨等重大远海任务,彰显了大国担当,赢得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好评利高度赞誉。
(摘编自《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人民网,2017年09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洋面积范围辽固,其中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说明我国是海洋大国,这是有法理依据的。
B.2011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了三个与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规划方案,这说明海洋经济的发展开始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地位。
C.近几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持续增加,但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海洋生产总值的增速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D.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有所突破,经济实力不断提升,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人均海洋面积面言,中国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而且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极其不足,就此而言,中国尚属于海洋小国之列。
B.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能合理开发,既能为人类资源短缺提供巨大的物质支撑,也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国家经济结构。
C.中国军工企业的研发与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也取得突破,这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近几年,中国海军建设逐步向远洋海军转变,走向深蓝、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系列的远海任务,彰显了大国担当,维护了地区和平。
6.要维护中国的海洋国家利益,需要从哪几方面加以努力?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故乡那座山,老家那个园
谭谈
早先,公路只能通到山那边,每次从外面回家,汽车只能开到山那边的一个叫大塘的地方。然后,沿着那条挂山而上的石板山径拾级而上。拐一个弯,又一个弯,上一个坡,又一个坡。不知出过多少身热汗之后,山顶上那座古亭,才立在你面前,那穿亭而过,迎面而来的清风,把我这个远方归来的游子接到了亭。饮下守亭的大娘免费提供的一杯凉茶,一种家的温馨就弥漫在全身了……
于是又下山了。下了一个石坡,又一个石城,面前,就看见一个盖着黑色瓦片的屋顶了,那就是自己的家。那年那月,自己就是从这里拱到这个世界里来的。
那时候,我心里总纳闷:这山上,满山遍野全是石头,树长不高,花开不多,水流不远。我们的先祖,为什么要为它取一个如此美丽动听的名字:花山岭呢?
小时候,我经常在这山上山下跑。春天,上山捡雷公果(地皮菇)做菜;夏日,上山摘榈子树叶,回家包麦子粑粑;冬季,则到山上割茅草,给家里烧火做饭。这山间的每块石板,都印下过我的脚印啊!
那时候,心里时不时在想:什么时候,如果这山上真的有花常开不败,那该多好啊!
近些日子,一群花山岭人,突发奇想,要把这山好好打捡一番,在这里建一个农民公园。平日里那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平平常常的石挪梆,突然间升华了,亮堂了,有些,如天狗咬月;有些,如卧佛赏山;有些,似蛟龙入海;有些,像山鹰展翅;有些……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石头,顿时变得妙不可言。这不就是千年不败的奇石之花吗?山的西南坡,前年建起了大型太阳能发电厂,整坡整坡的山,规规整整地覆盖着一块块光伏发电板。它们面向蓝天,造福人类……无疑,这也是我们花山岭上的花,现代科技之花,文明生活之花!
千百年来,无花可赏的花山岭啊,在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你已“华丽转身”了!
那么,接我未到人世间的、山脚下的那个家园呢,又是一番什么模样了呢?
伟大的时代,织密了乡间公路的网络。我那老屋的人们,为了生活的便利,纷纷搬出老屋,到老屋对曲新修的公路边盖起了红砖新屋,一年一年,那栋老屋,就成了一片废
而老屋,对于我,它水远在我心里,它在我心中是一栋不例的精神之屋!
老屋建于何年,已无从查考,听老辈人讲,它是我的高祖領着他的六个几子,在一座荒山上建起来的,从屋的北头到屋的南头,十几个厅星,两百多间房子,尾有半里多路长。屋场有南北两个槽门。南槽门上,悬挂着一块雕刻有“进士”两个大字的木。不知是我们的先人里曾经出过一个进士,还是先祖们为了装门面而私自制作的。
老屋里,曾先后接来了八代人,他们中或求学,或从军,或经商,走南北。有些,已定居于整华都市:有些,已落户在异域他乡,但不管他们走到哪里,这老屋,都深深地藏在他们的心里,。这幢屋是有灵魂的。这是一个家的灵魂,一个家族的灵魂!
这些年来,许多城里都建有老干部活动中心,那是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关爱。这,引起了老屋一个在省城工作的子孙的联想:自己的村里,那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更值得社会的尊重和关爱,也应该有一个休闲、阅读、健身、娱乐的场所啊!于是,他和一群老屋的子孙,聚在一起合计,一个美丽的设想产生了:在这老屋的废墟上建个村里的老农活动中心。中心里,有供老人们阅读的晚睛书屋,有供孩子们学习的小天使阅览室,有健身广场,有棋牌娱乐室。想到就做。他首先在微信里向文友们发出呼吁下子,南南北北的作家朋友,就捐寄来了六千多册精美的图书。接着,他又带头捐资、筹资百余万元,用于活动中心的建设。如今,在当地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和老屋子孙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美丽的梦想,正在落地,正在变为现实……
老屋烧然一新,在新时代用新的生命为后人服务了!于是,它被人们取名为:还童园。
花山岭,我故乡的山。还童园,我老家的园。
(摘编自《十月》,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实过去花山岭并不美,但这留下了作者儿时的记忆。经过花山岭人的不断努力如今的花山岭果真有了“常开不败”的花朵。
B.作者对花山岭和老屋的今昔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结尾处所写“花山岭,我故乡的山。还童园,我老家的园”,与题日相照应,
C.本文语言平实,自然,如“那穿亭而过、迎面面来的清风,把我这个远方归来的游子接到了亭”,表现作者对故乡细腻真挚的情感。
D.作者笔下的故乡,古老面又鲜活,既富饶美丽又远离喧嚣,理想化的故乡源于作者对往昔的追忆,同时源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8.本篇散文用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9.作者选取了故乡的“山”和“园”作为描写对象,结合全文,说说它们和生活于此的人们的关系。(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