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12-16 16:46
语文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选材内容:围绕《流浪地球》讨论科幻作品的文学性,体现人文性和科学性。分别为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第一则材料为文学评论,是对刘慈欣的科幻作品的评论,500多字。第二则材料为论述类文本,是关于科幻小说为何缺少文学性的讨论,1000来字;第三则材料为也是文学评论,是对科幻文学风格的评论,400多字。三则材料共2000字左右。
2、题型设置:3道单选题,2道简答题(一个分析概括,一个探究)
3、分值设置:19分(T1-5)1~3小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4小题4分,第5小题6分。
4、命题特点:整合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主观题考查论述方法的特点和探究。第1小题属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第2个小题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第三个小题属于对材料外论据的分析。这三个题目与历年来论述类文本的题型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第1、2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1、3小题的继承,而第3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2小题的发展,原来是对材料中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实际上还是属于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而这个小题的选项均为阅读材料外的论据,要求选择“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完全是在看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文章没有。两个问答题中,第一个问“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这样的设问在之前的考试中几乎没有遇到过。第二个问“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完全是开放性试题,你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优题速享关键得自圆其说,有根有据,并非从材料中选择信息组合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1.C  2.C  3.A  4.略 5.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选材内容:辛迪的一首现代诗《刈禾女之歌》;体现劳动的
2、题型设置:2道单选题,2道简答题(一是分析理解,一是鉴赏评价)。第6小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7小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第8小题考查炼字,第9小题考查人称,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3、分值设置:16分(T6-9)。6、7小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6分。
4、命题特点:选择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简答题考查理解关键词句和人称抒情角度的好处。
【诗歌赏析】:“九叶派”诗美的核心观点是超越。在诗与生活的关系上,他们主张既要潜入现实深处,又不必直接粘于现实,力求表现上的客观性和间接性;在艺术表现上,他们既反对硬梆梆的写实,又避免赤裸的抒情,尽力营造一些实而又虚的新鲜意象,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哲理思考、独特体悟和深切感受。辛笛的这首抒情短诗,就是一篇意象清新明丽,情调委婉柔和,意蕴深沉玄虚,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现代诗风的佳作。
表面看来,这是一首现居大城市、家在原野上,曾是刈(yi收割)禾女的思乡诗或田园曲,诗中三、四句那两个“记起”即可说明。但细加玩味,诗人实在是在借他人之酒杯,抒自己胸中之块垒。
诗篇起首两句,点明了她的家乡原在远离大城市的乡村,接着便是对家乡甜美的回忆。若问,她身处何市? 从事何职? 为何发思乡之幽情?对此,作者无须交待,故一笔带过。因为这里的城市和乡村均系似实而虚的象征意象,即前面所指的“化装姿态”的自然意象。
众所周知,作者不是刈禾女,更未必有过她的生活经验。这里只是借刈禾女之口,抒发自己积蕴已久的对生机勃发的自然宇宙之热烈渴望。
辛笛长期处于都市之中,早已对城市中的嘈杂混乱,以及书斋生涯的狭小沉滞深感厌倦、苦闷。因此这派诗人曾一再呼吁“要把历史(指人类社会现实)还原为自然(指宇宙空间)”,提倡一切都要返回人类故乡。故此诗中对故乡的眷恋,其实正是作者发自意识深层的对广阔清新生活的本能追求。这种追求早已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所以她首先忆起的便是“家中长案上的水瓶”和“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这种思乡之情真是达到了望眼欲穿的程度,故而连眼也唱起了原野之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唱即是心想,一个巧妙的通感手法,把诗人对人类故乡那种翘首远望之状和内心渴望之情,含蓄而传神地暗示了出来。然而,由于种种复杂缘由,他对此只能心向往而无法身赴之。
面对现状,内心空虚惆怅,神往故乡,常觉充实甜蜜,故而才有“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的微妙心态。那么,她渴求故乡的什么呢? 那金黄色的麦穗,勤劳的女伴,朗照的阳光,闪亮的镰刀,鲜艳的头巾,蔚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这一系列明丽清新的意象群,岂不正是作者渴望的那种五彩缤纷、宁静和谐、广阔厚实、勤劳淳朴的文化之境吗?
    作者心驰神往的绝不仅是远离现实的世外桃源。我们知道,“九叶派”崛起、成熟于抗战后中国黑暗与光明交错,方生和未死更迭的特殊年代。他们曾于《中国新诗》创刊号代序中指出:“我们原先生活着的充满了腐朽气息的房屋在动摇,我们原先生活着的阴暗沉滞的空间在崩溃”,“到处有历史的巨雷似的呼唤:到旷野去,到人民的搏斗里去!”
据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诗正是在时代风雷的感召下,对行将瓦解的黑暗王国的无情诅咒,对渐露曙光的崭新世界的热烈憧憬,对在斧头镰刀指挥下人民正在勤奋收获的衷心向往。否则,我们便无法理解作者为何精心选择了经风沐雨、喜割麦穗的收获季节,为何特意强调“我是原野的主人”,优题速享何以把白云喻为“一队队飞腾的鸟”。
参考答案: 6.D  7.B
8.“空”可以理解为主人公等待收获时的着急和空虚感,“满”可以理解为主人公收获时内心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9.①文中主人公自述的语气抒情属于使用第一人称抒情,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②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③阅读时,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三)文言文阅读
【试题解析】 1、选材内容:文言文继续选择《史记》,是《史记·萧相国世家》
2、题型设置:3道选择题,2道简答题(一是2句文言文翻译,8分一是问答题,3分。)。第14小题为问答题,以”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为设问内容,分值为3分。这就是不光选一下答案这么简单的事了,需要读懂材料,从文中找出信息,再用自己的话进行加工才能正确作答。
3、分值设置:20分(T10-14)
4、命题特点:延续了2019年高考题的风格,只是文言文阅读多了一道问答题。选择题继续考查断句、文化常识和分析概括题,翻译题改为2个句子,8分,简答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分析。
参考答案: 10.D  11.A  12.C
13.(1)新阿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足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2)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
14.因为他认为刘邦让萧何守在关中,没有什么需要冒危险的事情却给萧何卫队,从最近韩信造反的事情看在怀疑萧何,给他卫队并不是宠信他的表现。
(四)古代诗歌鉴赏
(五)名篇名句默写
【试题解析】 1、选材内容:《陈情表》《琵琶行》《伶官传序》
2、题型设置:继续以情景式默写形式考查
3、分值设置:6分,不变(T17)
4、命题特点:其中《陈》《伶》二文与原考试大纲中的篇目不一致,背诵篇目落实新课标要求,突破了原先的64篇。以新要求的背诵篇目为主。
参考答案:(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曲罢曾救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3) 忧劳可以兴国,选豫可以亡身。
(六)语言运用
参考答案:18.B
19.原文将表示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向 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 ,增加读者的阅谈兴根,也更好地展现济南秋天的特点。
20.忽然又温暖一会儿 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试题解析】  1、选材内容:散文《济南的秋天》节选
2、题型设置:1道选择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2道简答题(一题考查句式表达效果,语句的表达效果优劣比较;一题考查补写语句)(新增)第18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判定,四选一,共3分。这已经是多年未曾考查的题型。第19题考查的是长短句的变换效果,共4分,这也是多年未曾考过的题型,第20题考查的是补写句子,共补写两个句子,每个句子2分。
3、分值设置:11分(T18-20)
4、命题特点:删除了原先的词语、病句、连贯选择题,改为语言表达简答题。注重情景的设置,命题思想遵循了2019年全国卷的特点。
T21病句修改题 【试题解析】
1、选材内容:科学家的责任和精神。
2、题型设置:判断语病并加以修改。9个句子,修改4处病句。
3、分值设置:4分
4、命题特点:在语境中判断语病并加以修改。“语句有问题”重出江湖。
【参考答案】 21.第二句“随着”去掉。 第五句加主语“我国”。 第七句改为“逐步完善科普评价激励机制”。第八句“抬出”改成“花费”。
T22语段压缩 【试题解析】
1、选材内容:5G新闻,上海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题型设置:压缩信息,有字数限制。
3、分值设置:5分
4、命题特点:与2019年全国卷高考题一脉相承。
【参考答案】  22.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各大领域把上海打造成 5G和应用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七)作文
【试题解析】  1、选材内容:“手机该不该进校园”的发言稿。
2、题型设置:任务驱动作文,材料多提示代入角色发言稿
3、分值设置:60分
4、命题特点:写作为写一篇发言稿,以”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为内容,以学生、教师、家长的任一身份拟写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从审题上看,没有设置多少障碍,但作文的实用色彩非常鲜明,这也是对历年来高考作文的继承,如高考中曾经让写过书信、写过演讲稿等,而且任务驱动的色彩非常鲜明,即要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并且有自己的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且要有希望和建议(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之前那种华而不实的文风可能没有什么效果了,向着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作文无变化,与2019年全国卷高考题一脉相承。
总之,2019年山东全省的这次模考跟之前的模拟题差别是非常大的,这也跟我们的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有考查大纲,也就是说命题不拘泥于考试大纲,题型非常灵活,阅读材料非常灵活,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要学的,都有可能出现在考卷上。因此,2019年全国卷的高考考试范围和题型不能覆盖2020年的高考了,这里可能会渐变,也可能巨变。不管是新课改地区,还是没有进入新课改的地区,试卷都会在2019年高考卷的基础上发生变化。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