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北省襄阳五中2020届高三寒假考试(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3-05 10:22
2020届高三年级寒假考试
语文答案
1. D  题中A项,“文字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开始采用竖排从右向左的格式”错误,原文“汉字有三千多年的可考历史,汉文采用竖排格式从右向左行文,也就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考的历史三千多年”,去掉“可考”表意不同,观点绝对。B项,表述逻辑关系错误,是古人书写汉文时采用竖排左行的格式影响了先秦的案几左右向宽大、远近向窄小,因果倒置;C项,推断错误,原文“每当新的文字记录载体材料或工艺(如印刷)投入实用,首先是按传统的习惯形式去应用,只有在传统方式与新的材料或工艺发生了矛盾,才会突破传统去发展新的形式”。故选D。
2. D  题中D项,“着重论证了竹简对中国传统书籍形制的影响”错误,文中重点论述的是“汉文竖排而左行的传统格式对中国传统书籍形制的影响”。故选D。
3. A  题中A项,“在竹简上尝试横排格式行文的失败”错误,原文“不妨认为,最初在竹简上行文,横排和竖排的格式可能都有人尝试过”,“尝试横排格式行文”只是作者的一种假设。故选A。
4. B . B项,“而智能化与智慧化则使城市具有了反应与调控能力”错误,原文“在网络传输的基础上实现局部智能反应与调控,即智能化阶段”“反应与调控”在“智能化”阶段就具备了,“智慧化”阶段的特征是“万物互联”。故选B。
5. B . B项,“材料二与材料三……均从城市的数量、类型到投资规模等方面,介绍了……”,材料二没有涉及到“投资规模”。故选B。
6. (1)美国试点的选择与建设谨慎而务实,实验范围“小而精”;中等城市在项目比例上要高于大城市;以政府机构为主导运作机制,将顶尖企业作为核心力量,形成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投资建设的模式。(2)中国范围大,涵盖中国多数城市;以大中城市为主体;政府作为主体投资者。
7. B  B项,“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曲解文意,从原文看,意在表现小冯对“我”的尊重。
8. ①是小说的线索,使全文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②是时代的见证者,见证了小冯的成长和时代的发展变化。③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以“小冯”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祖国的飞速发展。④饱含着作者对小冯的进取精神和祖国发展的热情赞颂。(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9. 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小冯的经历代表着千万中国人的经历,陶然亭一带的变化是中国巨变的缩影。②选材精当。选取作者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段,凸显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变化。③构思巧妙。将小冯成长历程和陶然亭一带前后面貌的变化交织在一起,侧面展现了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④内容和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10. D. “乃”作连词“于是”时,一般在句首,所以应在“乃”之前停顿,排除A.C项。“疏再上”的意思是:奏疏两次呈入。“疏”作主语,“上”是名词作动词“上奏,呈入”,语法合理,语意流畅,所以应在“疏再上”的前后停顿。排除B项。故选D。
11. D. D项,明朝兵部尚书,是明朝六部中兵部的最高级长官。主事为各部司官中较低一级。
12 . C. C项,“因为从容辩驳而被解救”因果不当,文中并没有讲李文详被解救是因为他的辩驳。
13、(1)阿谀逢迎就交相引荐突然升迁,违背不从就巧言诋毁流放远方。朝廷内外无不心惊胆战。
关键点:“阿”:“阿谀逢迎”;“骤迁”:“突然、迅速升迁”;“忤”:“违背”;“窜”:“被流放”;“寒心”:“心惊胆战”。
(2)言论即使不合情理,听的人也足够作为警戒,这对于国家有什么害处,却要马上加罪呢?
关键点:“纵”:“即使”; “戒”:“警戒”;“何害于国”:倒装句,“对于国家有什么害处”; “遽”:“迅速、立刻、马上” ;“罪”:“加罪”。
参考译文: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父李正芳,任山西布政使。父亲李㵾 ,任陕西参政。李文祥从小英俊非凡。二十岁时乡试中举,成华末年考中进士。万安执掌国政,推重他的才能。因孙子万弘璧和李文祥同列进士榜,便在家设宴款待,李文祥内心不满。不久,孝宗即位,李文祥马上密奏皇上,大致内容是:
祖宗设置内阁、六部,辅佐国家大事,处理各种政务,官职特别重要。近来执政者多非其人,权力转移到内侍手中。赏罚随其喜怒确定,祸福听凭其意志转移。敌视谏官,公然施行贿赂。阿谀逢迎便交相引荐骤然升迁,违背不从就巧言诋毁流放远方。朝廷内外无不心惊胆战。万望陛下暗暗地访察首恶,使国家大法显明昭彰,选择谦虚忠厚的人以供使唤。更广泛选择贤良大臣,咨询治国策略,推心置腹委以重任,不再猜测怀疑,然后国家法制端正而亲近之臣便不敢放肆了。
臣见陛下即位时所颁布的诏书,不允许以传闻议论时事。但古代圣明的帝王曾悬鼓设木,自己广泛征求不同意见。言论即使不合情理,听的人也足够作为警戒,这对国家有什么害处,却要马上加罪呢?从前李林甫便如此,从而祸害唐代,王安石也是如此,从而祸害宋代。远近多次传闻,无不惊讶恐惧。望陛下再次颁布圣明诏书,广泛征求直言,希望不要堕入奸人的阴计,足以彰显圣上的德行。大概君子的话决不会对小人有利,倘若询问他们,必定会放纵中伤。如有所疑虑,请求当面对证。
奏疏呈入,宦官和执政大臣万安、刘吉、尹直等人都憎恶他,几天都不批示下发。忽然被诏令去左顺门,因奏疏中有“中兴再造”的话,传圣旨责问。李文祥从容不迫论辩析理而出。贬谪授任陕西咸宁丞。南京主事夏崇文上疏解救,不被采纳。工部主事莆田林沂又请求召回李文祥和汤鼐,采纳夏崇文的建议,并召回陈献章、谢铎等人。当时万安已离任,刘吉、尹直激怒皇帝,已严厉圣旨严词斥责。朝廷大臣多推荐李文祥,大多被刘吉、尹直阻挠。
弘治二年,因王恕的推荐召任兵部主事,监司以下赠送的财物都不接受。到任不到一个月,又因吉人之事被捕入狱,贬官贵州兴隆卫经历。都御史邓廷瓒征伐苗人,向他咨询用兵之计,对他的才能非常惊奇,想推荐他任监司。李文祥说:“以前因上疏言事被贬谪出京,现又因军功升官,不可行。”坚决请求辞官还乡。奏疏两次呈入,不被批准。返回途中经过商城,渡河时冰沉陷,淹死于水中,年仅三十岁。
14.D、D项,“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变化剧烈。对时间、生命无常的感悟并无依据。故选D。
15.相同点:两词都借景抒情,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2分)
不同点: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画面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实写(手法角度),倍显主人公孤寂惜别的愁情;(2分)柳词想象分别后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画面角度),主要是虚写(手法角度),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2分)
(诗歌赏析)这首词所描写的离索之情,惜别之意,是诗词中常见的题材,但把送别之人的思想感情,写得如此曲折多变,极尽低回婉转之妙,却不多见。
“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是说,一对青年男女在春雨过后的清晨,依依不舍的离别在烟雾迷蒙的秣陵江上。开头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和地点。“秣陵江上”点明离别之地;“雨晴”点明离别时的天气;“芳草烟深”,为春天景象,点明离别的季节。这两句词除了包含送别时、地、气候、季节等内容之外,还曲折深沉的写出了他们在“秣陵江上”别离的次数之多,与这次离别时的情景不同。也就是说,在秣陵江边的多次离别之中,唯独这次离别是在一个极易引起人们伤感、烟草萋迷的情景之中,因而使人惆怅难禁了。这是词意的曲折层深之一。
“路遥人去马嘶沉。”这两句是说,离人去远,不仅望不见人影,而且还听不到马嘶声。这是写分手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表现空间距离之远的。然而这句词的重要涵义,还在于从时间上描写送别之人的缱绻情怀。人影不见,马声不闻,还呆呆的站在江边凝望,正是以离人空间距离之远来表现送别之人凝望时间之长。这是词意曲折层深之二。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这两句是说,青帘斜挂着,万枝杨柳呈现出金色。时间在推移,在清晨烟雾迷蒙的分别之际,周围景物模糊不清,现在日高雾散,“帘”(青色)“柳”(金色)之色彩,以及帘之斜挂,柳之万条都景象分明了。二是指出别离之地是在江边柳树下的酒店(即旅舍),这使我们想起了古人以酒饯别和折柳送行的礼俗。三是指出送别之人已从别境的迷惘之中清醒过来,蓦地看到沐浴在春阳中的新柳,和飘荡在春风中的青帘,这时才意识到他们的离别是在芳辰丽景之中。感情上这一难以名状的深婉、隐微的变化。可以用王昌龄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懊悔吧。这是词意的曲折层深之三。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这两句是说,隔着江哪个地方吹奏起了了横笛,惊起了水边沙滩上的一双禽鸟。过片两句,“何处吹横笛”是所闻之声;“惊起双禽”是所见之景。一个“惊”字,一个“双”字,寄托了无限的情怀。“禽”惊飞尚能聚合在一起;人离散则天各一方,是人不如鸟啊!这两句词的内容也是借景物以寄离情,这是词意曲折层深之四。
“徘徊一晌几般心。”这句是说,一时间徘徊往复内心极不平静。“一晌”在这里犹如一霎,指时间的短暂;“几般心”,指感情变化之剧烈。在“一晌”的短时间内而“几般心”,充分表现了送别之人极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这种不平静的内心还表现在“徘徊”行动上,使我们仿佛见到了一个在“青帘”、“新柳”之下徘徊往复内心极度不安的身影。她妒忌双禽在惊散之后又能聚在一起;而叹息自己在芳辰丽景之际离散却天各一方。这或许就是“几般心”的内涵了。这是词意曲折层深之五。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末两句是说,日上中天,天长烟远,内心的痛苦挣扎使得哀伤眼泪沾湿了衣襟。结末两句,以“天长烟远”一语结景,以“凝恨独沾襟”一语结情。从清晨离别之时的“雨晴芳草烟深”的迷茫烟雾。到离别之后日高雾散,现出“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的鲜明景象,再到日上中天后“天长烟远”的空阔境界,进一步写出了时间的推移,还对全词的景物描写进行了总括,但描写自然境界之阔,正是为了展示离人相距之遥,末句所“凝”之“恨”当然是内省痛苦挣扎而不得解脱的“几般心”了。“独沾襟”三字点明了离索之情,惜别之意。这是词意曲折层深之六。
16、(1).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3). 呕哑嘲哳难为听,如听仙乐耳暂明
17. A. B.“自然恢复为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语序不当,应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C.“实施乡村振兴”成分残缺,“实施”缺少宾语,勇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D.“落实”与“建设”搭配不当,应是“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18. B. 括号前说我国当前正在推行农村城镇化的一些措施,此处应是解释其目的,是要“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括号后说的是毫无乡土特色,这是城市的样子,而美丽乡村建设不是要建成这样,这可由“而不是要让农村像城市那样”引出括号后的句子,综合以上选B。
19. D.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画虎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前者强调不根据自身条件盲目模仿,后者强调模仿能力不行,这里强调的是要根据农村条件来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故选择“东施效颦”,排除BC。截然不同:指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前者强调不同,后者强调界限。这里说的是农村和城市的不同,故选择“截然不同”,排除A。杂乱无章:指又多又乱,没有条理。乱七八糟:形容混乱,乱糟糟的,这是一个贬义词。
就地取材:指靠近原地选取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身的潜力。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前者强调取材,后者强调办法,这里指的是用砖石,强调取材,故选择“就地取材”。
20.(1)“《吕梁英雄传》(长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
(2)“一介女流”改为“一位女子”(一介女流含轻蔑之意)
(3)“重游”改为“拜谒”(重游带有游览、游赏的意味,有失敬重)
(4)“染指”改为“夺得”(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也比喻参与或插手分外的某种事情。是贬义词,不合语境。)
(5)“假扮”改为“假冒/冒充”              (共5分,每指出并改正一处1分)
21、图二:公交司机  刮风下雨一趟趟,护乘客安全;寒来暑往一日日,为城市畅通。
图三:外卖小哥  一辆摩托于人潮穿梭,步履匆匆送一餐温暖。
从图片的内容看是致敬百种从业者,要表达出其从事职业的特征和价值,例文的格式是对联的方式,可以放宽一点也要是对称句,从图的内容看,图二是公交司机,图三是外卖小哥,配文的内容写出职业特征和贡献,格式和事例基本相同即可,注意字数的要求10——24字即可。
22、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很明确,“每个时代我们要面临不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考生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及人们的生活现实来阐发自己的思考。写作要抓住材料的主旨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材料先列出现象,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电子媒介分享来刷存在感,现实生活也在不断被“二进制化”,人们生活在“架空”的世界里。然后指出真实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孤独和焦虑的真实现状。然后要求学生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因为是自媒体时代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现象,学生不仅熟悉,而且周围的同学、朋友或亲人当中就有鲜活的例子,所以写起来有话可说,立意不难。但同时因过于熟悉,所以有可能出现用形象的语言、大量的篇幅记叙人们疯狂“刷存在感”的现象,而造成对此现象的思考过于简单,甚至造成详略不当或文体不明的问题。本题所给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如“我分享、故我在”,“存在感”“架空”是材料的关键词,立意行文应围绕“存在感”展开。如“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表明写作内容必须是你针对“刷存在感”现象的独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维的深度,表达自己的认识。构思时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或写议论文,或写记叙文。如写议论文,可以从材料引入,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现象折射出的东西,接着联系现实,最后回扣开头和标题;如写作记叙文,可以选取一件或几件能关于慎独的心灵上坚守的事件来写,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考生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生发多个方面的立意: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等。也可反弹琵琶,莫为“存在”丢智商,“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等。考生凡是能够围绕材料中的存在感来生发各种立意,比如,充盈丰富,自信自律,真实等,都算符合题意。从行文思路来看,考生可以先评材料,即对事件做出评论,引出自己的观点态度,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接着联系现实,最后回扣标题和开头。
参考立意:
1、内心丰盈,自带光环;2、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3、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4、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5、莫为“存在”丢智商。6、“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7、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