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6-04 15:18
参考答案
1.C
2.D
3.B
【解析】
【分析】
1.C项,“因而达到了艺术的巅峰”错误。结合“杜甫对于七绝的表现功能有其独到的认识。盛唐七绝在传统题材里充分展现了以浅语倾诉深情的特长,使七绝突破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固然达到了艺术的巅峰”分析,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C。
2.D项,“重点论证了这两者在杜甫七绝中的相互交融”错误。结合“与其情绪状态相应,杜甫七绝的抒情基调也多数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而‘别趣’的内涵可以从他对外物的体察和对内心的发掘两方面来看,二者交融在一起,不能截然区分”“‘别趣’固然来自诗人对外部世界中各种有趣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敏锐感悟,但也融合了杜甫自己的兴趣和情致”等分析,重点论证了杜甫七绝中最独有的“别趣”。
故选D。
3.A项,“杜甫对诗歌体式的认识超越了同时代的诗人”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杜甫对于七绝的表现功能有其独到的认识”,有独到的认识未必就超越了别人,是因为他有独到的认识,其创作才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取向。
C项,“生活安逸,心情愉悦,诗歌创作多抒发与友人的交游之乐”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他在成都和夔州时期对日常生活中多种诗趣的敏锐体悟”“其二是在人际交往和应酬中的雅兴和逸趣”,并未说他在这两个地方就生活安逸,也没有说抒发与友人交游之乐的诗歌占多数。
D项,“以《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为代表的七绝是认可度最高的作品”刻意拔高。原文说“最能体现其善于发掘内心情绪、突显诗人自己性情面目的作品,还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和《漫兴九首》这两组名作”,并未说七绝是最高认可度的作品。
故选B。
 
4.C
5.D
6.①AI的不可解释性无法有效融入流行病学体系;②AI对于多维数据的处理的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大量关键数据重复收集处理,造成资源浪费;③数据采集及整合能力建设滞后,制约了AI融合进程。
【解析】
【分析】
4.C项,“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已具备一定标准化基础,只要落实标准化工作的统筹推进机制,就能抢占人工智能新一轮科技主导权”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原文“我国虽然在关键技术领域已具备一定标准化基础,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标准化工作的统推进机制还待落实”可知,不能说只要“落实标准化工作的统筹推进机制”,就能“抢占人工智能新一轮科技主导权”,选项太绝对。
故选C。
5.D项,“AI换脸软件中的灰色条款引发了人们对自身肖像权和信息安全的担忧。软件换脸行为对影视剧、综艺节目构成了侵权”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一段原文“软件换脸行为是否对影视剧、综艺节目构成知识产权侵权仍有待商榷”,而选项认为“软件换脸行为对影视剧、综艺节目构成了侵权”,不符合原文。
故选D。
 
7.C推诿责任”分析有误。从原文“我接连打通我们站张书记和祈站长家里的电话,向他们报告了霍乱疫情。他们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可看出他们工作还是非常积极的,而不是“推诿责任”
8.①爱岗敬业,坚守初心。科室的人下班后他还在研究工作,多年坚守岗位。②精通业务,临危不乱。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疫情发作后,他胸有成竹,举措得力。③生活朴素,不重仪容。头发凌乱,穿着破皮鞋。④为人耿直,直言不讳。霍乱来临,他直言问题严重,直截了当,当仁不让。
9.表现:①生活方面。霍乱严重危及生命安全,扰乱了日常生活的安定。②抗疫工作方面。防疫站各科室对疫情认知不足,恐惧混乱。③职业选择方面。一些防疫工作者在坚持与放弃之间徘徊。
警示:①应该重视防疫工作,防患于未然;②坚守初心,不改职业操守。
 
10.B
11.D
12.A
13.(1)蒙恬是秦国的大将,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在阳周被杀害.这是为什么呢?
(2)(我)赵胜自动地攀附贵国结为姻亲的原因,(是)(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德行,能够急人之难(能把他人的困难作为自己的急事)
【解析】
【分析】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画线句子中, “有不信之心”是动宾结构,“不信之心”是“有”的宾语,所以应从“有”前断开,故可排除C项;再比较A、B 、D三项,“长史欣恐”的宾语是前边赵高对他的“不信之心”,不可能是“恐还”,“恐惧回去”,所以应在“恐”后断句,排除A、D项。
译文: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三天,赵高不接见他,有不信任的意思。长史司马欣非常害怕,逃回棘原军中,赵高派人追赶,没有追上。
故选B。
11.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屯戍……按例应为百姓耕作”说法错误,屯戍是朝廷利用戍卒垦殖荒地,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所以“为百姓耕作”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1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正确。
B项,“章邯早有反意”原文无据,原文是在得不到赵高的信任之后,在赵将陈馀给章邯书信建议之后,才出现的“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所以说“章邯早有反意”原文没有体现。
C项,“项羽也主动派人劝降章邯”说法错误,从原文“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可知,是章邯主动联系项羽,项羽并未主动派人劝降。
D项,“密谋举事”说法错误。依据原文“秦吏卒多窃言曰……诸将微闻其议,以告项羽”可知,秦投降的吏卒是不满被慢待,私下议论,并未密谋举事。
故选A。
13.赋分点:
1.“开”,开辟;“竟”,最终;“何者”,为什么。
2.“所以”,……的原因;“以”,认为;“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判断句。
译文:
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由于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司马欣到了咸阳, 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三天,赵高不接见他,有不信任的意思。长史司马欣非常害怕,逃回棘原军中,赵高派人追赶,没有追上。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 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今如果仗能打胜,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胜,我们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认真考虑这情况!”
赵国的大将陈馀也给章邯写信说:“白起身为秦国大将,打下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也数不清,最后还是惨遭赐死。蒙恬也是秦国大将,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在阳周被杀害。这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秦朝廷不能予以相应的封赏,所以就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他们。如今将军您做秦将已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要以十万为单位计算,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那赵高一向阿庚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将军您为什么不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南面称王, 订立和约一起攻秦?这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战友兄弟们被杀相比,哪个结果更好呢?”
章邯犹疑不决,秘密派军候始成,到项羽那里去,想要订立和约。和约没有成功,项羽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津,在漳河之南驻扎下来,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秦军。项羽率领全部军兵在汙水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
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军官们都说:“好。”项羽就和章邯在洹(huán)水南岸的殷墟上相约会晤。订完了盟约, 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项羽于是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任命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前锋。
部队到了新安。诸侯军的官兵以前曾经被征徭役,在秦中驻守,秦中官兵很多人对待他们不像样子,现在秦军投降了,诸侯军的官兵经常象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秦军官兵很多人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诸侯军将领们暗地访知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就报告了项羽。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道:“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于是,楚军在夜晚于新安城南把秦军二十多万人击杀坑埋。
 
14.D“沉累”,指屈原沉湘,亦曰“湘累”。无罪被迫而死曰“累”。作者对屈原身处浊世而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有着心心相印的关系。他欲吊屈原而不知其处所,但登山临水,有渔儿樵子,与同哀屈原而诉其“离忧”之情
15.①宦海漂泊的倦意:“湖海倦游客”二句写湖海倦游,如今乘舟而归,表达了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②怀才被弃的幽怨:“欲吊沉累无所”二句,借对屈原的凭吊,表达了怀有才干而为君主疏离的辛酸悲苦之情。③政治清明的期盼:“回首叫虞舜”二句,借对贤君虞舜的呼唤,表现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16.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17.B
18.B
19.C
【解析】
【分析】
17.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范围:就是范围,指一定的界限,如势力范围,权力范围,或大小面积长短的范围。范畴:是指“概念”,如比喻、拟人等是文学的范畴,长方体、锥形等属于几何学的范畴。结合“SARS、甲流、埃博拉等都属于瘟疫”分析,选用“范畴”。
甄别:一指鉴别,区别,二指审核官吏的行状资历而分别去留,三泛指选择淘汰。挑选:指从一些人或事物中选出合乎要求的。结合“科学有效的预防方法是世界性难题”分析,选用“甄别”。
剂型:指方剂组成以后,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形态。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形状:表示特定事物或物质的一种存在或表现形式,如长方形、正方形,也指形相、外貌。结合“并发明了汤、酒、丸、散、丹、饼、粉等多种”分析,选用“剂型”。
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启迪:意思是开导;启发。结合语境,修饰“作用”,选用“启迪”。
故选B。
18.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古代医家提倡‘养内避外’的瘟病预防原则,制定了种类多样的预防瘟疫传播及流行的方法,既有中药调理之……散、丹、饼、粉等多种”“如口服方法对于现代流行性疾病的防治、涂抹方法对于精……作用”分析,前面主要应该讲这些方法是古代医家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后面主要讲古代的这些经验,对现代医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分析选项内容,B项正确。
故选B。
19.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把“人们”提到“通过”前面,排除A项、B项。
结构混乱,把“在”“下”去掉,改为“人们通过古文献挖掘整理”,排除D项。
故选C。
20.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例句是宾语前置句,有否定词“莫”,宾语为代词“自”,所以构成宾语前置。“自为”应为“为自”,意思是辅佐自己。
A项,定语后置,“诸将之有功者”,“之……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意思是:有功劳的诸位将领。
B项,宾语前置,句子是疑问句,宾语为代词“何”,所以构成宾语前置。“何以”应为“以何”,意思是凭借什么。
C项,状语后置,“愧于心”,应为“于心愧”,意思是:在心里有愧。
D项,判断句,“者也”是标志,意思是:这一定是匈奴中射雕的人。
故选B。
【点睛】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
2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例句中: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的意思。句子意思:公子感到很奇怪。
A项,洁:使动用法,“使……高洁”。句子意思:我修炼身体培养好性格,注意自己的言行数十年。
B项,奇:意动用法,“认为……奇特”。句子意思:项梁就认为项羽和平常人不一样。
C项,坚:使动用法,“使……牢固”。句子意思:让他的这个想法更牢固。。
D项,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句子意思:攻破了秦将王离,使章邯投降。
故选B。
2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色彩变化。
A项,长者,古今异义。句中古义,有德行的人;今义,年长的人。
B项,诚信,古今异义。句中古义,诚,诚恳;信,信任、依赖;今义,真诚之心。
C项,从容,古今异义。句中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D项,面目,古今同义。均指脸面。
故选D。
23.B
【解析】
①“可怜荒垄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出自白居易李白墓惊天动地,文是对李白作品的夸赞,杜甫曾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②“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是韩信墓前的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所谓一知己,即指萧何;所谓两妇人,一个指给韩信送饭、使韩信不至于饿死的漂母;一个指断然杀死韩信的吕后。
③“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通过关键词“燕国”、“易水”可知,此联涉及人物是荆轲。
④“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通过关键词“杏坛”、“鲁壁”可知,此联涉及人物是孔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