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吉林省长春市2020届高三质量监测(四)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6-12 10:38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1.[答案]D
[解析] A强加因果,原文后半句是前半句的具体表现。B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充满生命力的文明体系”要求“文明体系内部具有一种延续继承性的精神内核”,并要“在吸收、学习、借鉴外来文明的基础上”,“保持种自我反思的修正和革新能力”。C“国际文明交流一直存在的‘自说自话’”无中生有,原文第四段“如果各个国家在对于文明的态度和立场上始终保持一种“自说自话”的方式,那么这种交流的结果要么是一种“不同不和”的无效沟通,要么是一种“同而不和”的话语霸权。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
2.[答案]B
[解析]文化自信并不源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的智慧,“中华民族所独有” 于原文无据。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
3.[答案]D
[解析]“因此国际交往中各国要有主体意识,把握住话语权”错,第四段要表达的是各国在交往中要达成“和解”。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
7. [答案]C
[解析]“庄无因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自己前途着想的人”理解偏颇。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8. [答案]小说塑造出一代青春学子蓬勃飞扬的青春气质,展现出他们在民族大义面前义无反顾、勇担使命的精神风貌;探寻出他们身上深植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记录并歌颂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崇高使命;激励着青春学子在时代浪潮中胸怀国家。牢记使命,挺身向前,勇担大任。(每点2分,答对3点6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特点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9.[答案]运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真实客观地再现了一代青年学子走出书斋投身抗日救国的心路历程,叙述笔法自由灵活。叙事线索清晰:小说围绕孟媚和李之薇从军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叙述,勾连人物故事,表现众多人物的精神风貌。运用场面描写推开情节:如江昉上课、图书馆笔谈、孟家话从军、李家母女依偎等场面描写,将人、事、境融为一体(情节自然展开,人物形象丰富立体,环境描写巧妙烘托)。叙事节奏平静舒缓:平静的叙述中涌动着人物汹涌的情感激流,如听了嵋的从军决定,碧初“也已泪光莹然”,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母爱、父爱、家国爱融汇一体,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叙事语言简洁洗练,有一种典雅之美。(每点2分,答对3点6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能力。
(小说侧重于形象分析,与审美鉴赏的考查,这是近几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如何得高分,需要在小说解读上下功夫,不少小说有删减,增加了解读的难度;对于一些基本的鉴赏术语要了然于心)
10.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句标点: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历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1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立言实词中的文化意义的能力。古代官员辞官的原因有很多种,只说是因受到权臣诋毁不准确。
[命题立意]识记文学常识。
1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并非“免除徭役”而是“减轻赋税徭役”
[命题立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3. [答案] (1)正逢梁朝王室遭遇祸乱,东部发生战闹饥荒,无处买粮,姚察家里人口又多,都到外面采野菜来满足自己所需。(得分点: “告籴” “自给”各1 分,大意3分)
(2)后主因为姚察瘦弱,就暗地派中书舍人司马申到姚察的家里办理丧事。(得分点:“羸瘠”“就”各1分,大意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紧扣得分点,得分点一般是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另外,也要注意句意顺畅,符合原意。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
[参考译文]
姚察字伯审,是吴兴武康人。( 姚察)幼时就有很高的悟性,年少时不喜欢游戏玩耍,对下棋或其他的游戏,从来不放在心上。勤奋刻苦,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十二岁时,就能写文章了。十三岁那年,梁简文帝当时还是太子,就让姚察到宣猷堂听讲并参加论辩,被儒生们称道,等到梁简文帝继位,更加对他礼遇。起用他为南海王国左常侍,兼任司文侍郎。正逢梁朝王室遭遇祸乱,东部发生战争闹饥荒,无处买粮,姚察家里人口又多,都到外面采野菜满足自己所需。姚察经常把自己的那份食物减省下来分给弟弟妹妹们,自己只有吃野菜当作美味。在荒年离乱中,他坚持学习不曾荒废。元帝在荆州即位,授予姚察任原乡县令。当时县内萧条,流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姚察减轻了赋税徭役,勉励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姚察深相爱重,上表任姚察为佐著作, 跟随他一起撰史。永定初年,吏部尚书徐陵任当时领著作,又引荐姚察任史佐,连徐陵的让官致仕等表,都请姚察来写,徐陵看到姚察写的文章叹息说:”我不如他啊。”太建初年,补为宣明殿学士,授散骑侍郎,不久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先前在关右的江左年老旧交,都倾慕姚察,沛国的刘臻私下到公馆询可《汉书》中的十多条疑难之事,姚察都给他分析,全是有经典依据的。当初,梁衰微灭亡时,姚察的父亲姚僧垣流亡到长安,姚察粗食布衣,不听音乐,到这时父亲的死讯由使者带到江南。当时姚察为母亲韦氏守丧刚刚除下丧服,后主回为姚察瘦弱,就暗地派中书舍人司马申到姚察的家里办理丧事。不久以忠毅将军的职务起用,兼任东宫通事舍人。不久命他管理著作郎事务,服丧期满,就授予他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姚察身居显要,很是注意清正廉洁。曾经有个门生不敢送厚礼,只送一端南布,一匹花练。姚察对他说:“我的衣服, 只是麻布蒲练,这些东西对我没
有用处。既然要诚心交往,希望不要如此烦劳。这个门生好言请求,还是希望他收下,姚察严厉地把他赶走了,于是下属们没有谁敢送礼。以清心洁行的标准来自处,财产总是空乏,有人劝他经营生计,他笑着不回答。陈天亡后到隋朝,开皇九年,文帝下诏授予姚察秘书丞的职务,另外命他完成梁、陈两代书的编撰。大业二年,死于东都,享年七十四岁,留遗书要求从简办理丧葬,一定要遵从省俭。朝超吊唁,助丧物品很丰厚。
14. [答案]C
[解析]不是“京都少女”,是“乡村少女”。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赏析思想感情的能力
15. [答案]诗的最后两句是说,山头溪畔,桃花和杏花正在开放,还有穿着朴素的乡村少女们,无忧无虑地在花下嬉戏打闹,主人你也不必取笑她们,你也只是一个正在赏花的白发老翁。(2 分)
山桃溪杏比不上洛阳牡丹的称艳,山村野女自然也不及汴梁城中闺秀的娇媚,但是她们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感伤,同样乐其所乐。(2 分)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热爱生命、享受生活的观念。万物生长,其环境有异,美丑不一,但是生命本身都值得赞美、值得欣赏。(2分 )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赏析思想感情的能力。
16. [答案] (1)谣诼谓余以善淫 终不察夫民心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 当时已惘然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共6分,一句1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古代诗文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17. [答案]B
[解析 ]“淹没”表示大水等漫过或浸没,也比喻声音等的“盖过”。“湮没”则主要用来表示人的名声或事迹的埋没或者事物的埋没。从常见用例看,用来指文化领域的人或事多些。根据语境“喧嚣”,这里应该用“淹没”。“揣测“和“揣摩”是近义词,都有猜想的意思。“揣测”根据不足的证据推测。“揣摩”反复思考推求,仔细推想探求。根据语境,应选用“揣摩”。“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前者强调颜色多,而后者指颜色鲜艳,式样繁多。联系下文“人间生活”,这里用“五光十色”来指生活的丰富多彩更好。“勾魂摄魄”形容事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人心神摇荡,不能自制。“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婉转动人。此处强调戏曲的吸引力,用“勾魂摄魄”更恰当。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18. [答案]C
[解析]根据后文“矫情镇物,装腔作势”可知,其前文应具体说明特点,而这八字对应的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从衔接的紧密度上排除A、B、D为病句。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中语句衔接的能力。
19. [答案]C
[解析]本句的病因有两处,一处是“之所……的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 一处是“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语序不当。只有B项修改到位。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20. [答案]高风险、高强度、压力大、待遇低等多重问题叠加,造成儿科医生队伍不稳定;儿科医生工作中的问题多且复杂,需要多方位的调整才能改变现状。(每点3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提供的材料是图表,首先要读懂表头文字,整体把握图表,然后透过数据分析规律,表达时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不要出现具体数字。要求“概括中国儿科医生行业存在的问题”,需要整合两个图表的信息,图1显示的困难是图2产生结果的原因,透过数据分析规律,比例大的几项就是问题所在,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分条表述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21.这种旅游忽略了休闲的意义,让旅行变得功利而浮躁,但其背后呈现的是“个性化选择”,彰显出个体为满足自我内心精神需求的坚持。(5分。观点辩证合理3分,语言流畅2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22.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