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8-11 11:25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褒禅山记
(宋)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其他三项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余里
B. 沛公欲王关中.
C.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9. 下列句子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
10.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一组是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
C. 而人之所罕至焉
然力足以至焉
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中的“幽暗昏惑"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 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C. 方时,余之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也
D.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答案】8. D    9. B    10. C   11. A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形容词作动词(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5)使动用法(6)意动用法(7)数词有时也活用为动词。
A项,“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B项,“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C项,“渔樵”,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D项,“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的人;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例句:“观”译为:名词,景象。
B项,与例句中的“观”都为名词,景象,其余ACD三项,都译为:动词,观看、观察。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
A项,第一个“于”译为介词,在;第二个“于”译为介词,对。
B项,第一个为“以”译为连词,因为,表因果关系;第二个“以”译为连词,且,表并列关系。
C项,两个“焉”都译为代词,“那里”
D项,第一个“故”译为名词,缘故;第二个“故”译为连词,表结果,所以。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93形容词作动词(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5)使动用法(6)意动用法(7)数词有时也活用为动词。
例句:“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暗昏惑让人迷乱的地方。
A项,“险远”,形容词作名词,危险边远的地方。
B项,“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C项,“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D项,“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故选A。

翻译: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今所谓慧空禅院者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说“花山”的字样。如今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已,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日:“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已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日:“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廩,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遺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节选自《旧唐书 房玄龄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B. 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C. 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D. 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由尊长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
B. “草隶”指草书和隶书,是隶书字形的进--步简化,书写便捷,成为唐代通行的主要字体。
C. 礼部为古代“六部”之一,掌礼仪、祭享、贡举等,是中央行政机构,长官为礼部尚书。
D. 封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死亡有不同称谓,称皇帝死为“崩”,诸侯或大官死为“薨”。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房玄龄自幼聪慧,博览经史,善写文章。他在秦王府时,写军书奏章,不用打草稿,倚马可待,文约理丰。
B. 房玄龄是位孝子,父亲生病,他尽心服侍,未曾解衣而眠;继母去世,他因忧伤过度,只得暂时离开职位。
C. 房玄龄十分重视人才,善用人才。他用人不求全责备,不论地位高低贵贱,视其才能而用,被誉为良相。
D. 助太宗即位,房玄龄立下大功。辅佐太宗,他尽心竭力。太宗亲征辽东,命他留守京城,将他比作萧何。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答案】12. D    13. B    14. B  
15. 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搜求珍贵的玩赏之物,只有玄龄先收揽人才,招到幕府。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
“太宗”作主语,“喜见”作谓语,“颜色”名词,作“喜见”宾语,故从“颜色”后断开,排除AB,“后疾增剧”,意思是后来病情加重,意思完整不可断开,故从“后”前面断开,排除C。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成为唐代通行的主要字体”表述错误。隶书不是唐代盛行的字体。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B项,“继母去世,他因忧伤过度,只得暂时离开职位”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可知,玄龄因继母去世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的得分点:竞,争着;人物,人才;致,招。

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