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3-23 15:25
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七)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B(A项“为了增强宣传效果,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所写发刊词祭出了‘戏剧改良'的旗号”错误。从原文“1904年柳亚子为陈去病、汪笑依主办的《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所写发刊词直接祭出‘戏剧改良'旗号,企盼‘民智大开,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阔,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刷快刷',一时应者云集,形成风潮”来看,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所写发刊词祭出了“戏剧改良”的旗号,并不是为了“增强宣传效果”,而是启迪民心。C项“梅兰芳对整个京剧女性人物的扮相进行了创新改善,使得这些角色更富有真实之美”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对传统旦角妆扮进行了贴片子、画眼圈的改革,进而带动整个京剧女性人物扮相的创新改善,给人一种更贴切的真实之美”,并不是对整个京剧女性人物的扮相进行了创新改善。D项“观众只能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错误。从原文“传统京剧在舞台表演上追去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舞台道具极其简单,往往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后面挂一幅帐幔,边上有两个门,用门帘遮挡”“国传统京剧在经营舞台布景上的简陋”来看,以前的观众并不是只能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想象具体内容。)
2.B(“和维新派提倡的改良戏曲的立场完全不同”错误。从原文“后来欧阳予倩批评改良新戏说……不久观众也就厌倦了”来看,欧阳予倩对改良戏曲的诸多怪诞现象进行了批判,但不能说“立场完全不同”,选项无中生有。)
3.A(《曾公平逆》讲述的是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的事。与社会维新派所提倡的时事新戏不符。)
4.求真写实促进京剧化妆术演进和舞台演出变革。(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超过25个字扣1分)
5.材料一中的改良新戏使用光怪陆离的设备来取悦观众,失败在“怪”上;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剧新戏的改良重在求真,通过“真打动了观众;
从观众真实需要和审美欣赏效果出发的改良才能成功。(6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D(“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于文无据,属于过度解读。)
7.B(“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无中生有,文中老舍的说法只是一种假设。)
8.外貌描写:细致地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突出他勤劳纯朴、热爱劳动的形象。
语言描写:陈秉正对年轻人语重心长的教育,刚拿到手套时感慨“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最后表示自己“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心理描写:看到新运来的桑杈第一时间想到集体的事情,手套第一次丢了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后面又主动帮助招待所清理装修垃圾,体现了他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特点。
侧面衬托:副组长王新春对陈秉正辛勤劳作的介绍和年轻人劳动时的抱怨和不理解,突出表现了陈老汉的严肃、认真、一丝不的劳动态度以及他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9.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情节一波三折。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先是家人为保护他的手而买手套给他,然后他为了干活而忘戴手套,接着因为戴了手套而丢了手套,最后回家后归还手套。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的零散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
伏笔照应。文章一开篇就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最后交代他的手都是自己从小的劳作,塑造了为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
结尾突转。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
(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B(“观察浙西”是官职名,“浙西”后应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动词“留”的对象为“故使”,其连动动作为“交政”,所以“交政”之后应断开,由此排除C项。)
11.D(“也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说法错误。户部的主要职能为负责全国土地、户籍、货币、财政、赋税、官员俸禄等诸多事务。礼部的主要职能为掌管礼仪制度、祭祀、科举考试、风俗教化,宗教接待外事等。所以,学校、科举之事是礼部的职责,不是户部的职责。)
12.D(“即使交往的官员去世”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与之交者,虽及殁,视恤其孤不少衰”,意思是但凡和他交往的人,就算已经去世了,他也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其孤儿慷慨解囊。这就是说,不论是不是官员,只要和他交往,他都能抚恤其遗孤。D项中只说“交往的官员”,较原文而言,缩小了范围。)
13.(1)王叔文执掌户部,孟简因不依附于他而遭到嫉恨,但王叔文不敢公开贬斥他,宰相韦执谊为此将他调到其他部门。(“以”“疾”“显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崔群任宰相以后,孟简接替他,因此孟简以为很快就可掌握权柄。等到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心中不高兴。(“代……意~柄”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常州有条孟渎(孟河),长久淤塞,孟简出任常州刺史后,整治疏浚,灌溉土地达四千倾,因此功劳,孟简被赐金紫,召入朝廷任给事中。(3分,每个要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孟简,字几道,德州平昌人,曾祖孟铣,在武后时期担任同州刺史。孟简连中进士、宏辞科,一直升任官职到仓部员外郎。王叔文执掌户部,孟简因为不依附于他而被嫉恨,王叔文不敢公开贬黜他,宰相韦执谊为此将他迁任到别的部门。元和年间,担任谏议大夫和知匦事的职务。韩泰、韩晔之又重新担任刺史,吐突承璀担任招讨使,孟简都坚决地抗争,在延英殿陈述不能让他们担任的原因,因为刚直被贬任常州刺史。常州的孟河,水流不通已久,孟简治理疏导,灌溉田地总共四千顷,凭借功劳被朝廷授予金紫光禄大夫,召回京城担任给事中。代替李逊担任浙东观察使。李逊压制士族,纵容编入户籍的平民,导致平民横行恣意不知收敛,到孟简任职,情况反过来,农事和物价都受到打击,当时的人都认为他们两人的做法都不正确。召还京城担任工部侍郎。之前,使府得到代任的时候,诏书一到,签署留名之后即刻离开。李翛担任浙西观察使,刚开始时请求留下旧官交还政务,等到孟简走到半途,又将官牒送给他,才让旧官解除官职。升任户部侍郎,再任御史中丞。户部有两位官员,判使按者另外居住在一个衙署,叫做“左户”,元和后,朝延选任委派人才,宰相大多由此进官。崔群担任宰相后,孟简接替他,因此孟简以为很快就可掌握权柄。等到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心中不高兴。治理政务非常苛刻。当时朝廷诏令设置临汉监的官职以管理牧马,命令
孟简兼任这个职务。孟简让心腹官吏陆翰到京城进奏,委托他中通宦官,陆翰掌握了孟简的把柄,多次态度傲慢嚣张,孟简发怒,追到他后,用盛满泥土的袋子击杀了他。家中生变,孟筒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的罪名被揭发,御史台审理核实,得到孟简贿赂吐突承琟财物布帛等共计七百万。贬官为太子宾客,在洛阳任职,又被贬为吉州司马。因为天下大赦,升任睦州刺史,又被调任到常州,仍旧担任太子宾客,任职洛阳,这年去世。孟简特别撞长作诗,在江、淮之间很有名气。孟简崇尚义气,和他交往的人,即使是去世了,孟简也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其孤儿慷慨解囊。晚年思想有变,急躁冲动,过度崇信佛教,被当时的人所讥笑批评。孟简曾经与刘伯刍、归登、萧俯一同翻译佛经。
15.B(“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不正确,“半佛宫”应该是指湖边的建筑大半是佛宫。)
16.诗人曾通过不懈努力,借整修寺庙等行为助饥民度荒,为百姓解“忧”;如今看到当初修好的寺庙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十分欣慰,这才“乐”上心头。即便如此,诗人仍为自己不能像先贤文翁那些为国做更多事情而渐愧。所以,这首诗仍然体现了诗人心忧天下、效力家国的深厚情怀,与他“先忧后乐”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共6分。每点2分)
17.(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余嘉其能行古道
(2)示例一: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示例二:阴风悲枯桑 古塞多飞蓬。(王维《送陆员外》)
示例三:沙平连白云 蓬卷入黄云。(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3)矗不知几千万落  楚人一炬
【每空1分,有增字、漏字、错别字等均不给分,第(2)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也可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D(根据前后语境,此处应以“房屋”作为陈述主体,由此可排除A、B两项;C、D两项相比,D项更能突出“房屋”的主体地位,表达也更为自然顺畅。)
19.B(B项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比拟法。)
20.示例1:再苦再难,都要不忘初心,把坎坷不平的乡路走下去,走出一片山清水秀、人乐年丰的前景来。
示例2:再累再烦,都要走进胡同,把光滑曲折的石板路走下来,走进一个远离喧嚣、幽静平和的境界里。
示例3:再远再久,都会想起小河,把长存心底的思念铺开来,铺出一片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乡愁来。
(4分,意思相近即可)
21.生长激素夜间分泌达到高峰,睡眠促进体力恢复,促进骨钙沉积,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修改正确一处给2分,两处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
22.岂能忽略情绪对身高的影响?不能忽视睡眠对身高的作用。(答对一句给3分,答对两句给6分,超过15个字,每句扣1分,保证句式前提下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3.略。
参考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审题指导】分清处境(实际情况),谈“说‘不'是我的权利“和“说‘行’更可贵”都可以。面对生活中的丑恶的、不合理的现象,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大胆说“不”。面对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面对他人善意的提醒和师长的教导,理应说“行”。其他立意,持之有据亦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