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菏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7-27 17:01
参考答案
1.B
2.A
3.B
4.①论证结构严谨。文段采用总分结构,先以设问引出观点,然后按事理逻辑逐层分析。②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所举“夸父追日”等事例、所引孔孟等言论都能恰切论证观点。③用词精炼准确。运用“事实上”“可以说”等词语使表达恰切、有分寸。(答出两点即可)
5.①通过各种途径、方式解读文化载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②准确辨析文化内涵中的精华与糟粕,区分善恶美丑。③探究其承载的文化与时代、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联系,更新转化,吸收消化。④提高文化反思与省察意识,自觉继承与发展优秀文化。(答出三点即可)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错误,材料一并未分析“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中“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 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可知材料一分析的是文化自信是文化特质与文化主体的有机统一。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辨析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
A.“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神话传说、儒学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错,根据材料一的最后一段“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分析,可见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文化主体。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材料中重要概念能力。
文中说“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B.“在原址重建圆明园”不是文化自信。毕竟火烧圆明园是国家民族的一种耻辱。
6.B
7.C
8.①捡钱之前,吹着口哨,悠闲无聊;②捡钱时,装模作样,兴奋紧张;③捡钱后,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④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决定放钱,内心悔悟。
9.①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②指理发师傅的言行让小伙子醒悟,改正错误。③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包容、爱护,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④故事蕴含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
【解析】
6.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B项,“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错,工友们多给理发师傅钱,表现了工友们的友爱互助精神;理发师傅不要这些钱体现了他的自尊自爱自强。作者对此是感到尊敬和温暖的,不是“对小人物的同情”。
故选B。
7.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错,主要是表现这一家人的互相关心、和睦幸福。
10.B
11.D
12.C
13.(1)友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不实,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为他们推荐。(2)第二年夏季,光武帝风眩病加重,后来让阴兴兼任侍中,在云台的广室里接受临终嘱托(或接受顾命)
14.春秋时期晋国的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阴兴虽与张宗等人并不交好,但知道他们的才能,也举荐他们为官,并不推荐与自己要好却没有真正才华的朋友;病重时向皇帝举荐自己的堂兄阴嵩,阴嵩谨慎勤敏,得到皇帝的器重。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遮避风雨,脚踩泥途,率先期门。凡光武新临之处,他必先进入清宫,很受信赖。
“每从”做“出入”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AC。“清宫”做“入”的宾语,表地点,后面要断开,排除D。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闵子骞不是“孔门四圣”, “孔门四圣”,又叫“孔门四配”,是指配祀孔子庙的颜回、曾参、孟轲和孔伋。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住宅破败不堪”不符文意。原文为“第宅苟完”,住宅勉强完备。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厚善,很要好;以为,认为;但,只是;为言,为之推荐。
(2)疾甚,病加重;领,兼任;顾命,临终嘱托;于云台广室,状语后置,翻译时要提前。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比较分析文中人物举荐人才的做法的能力。
春秋时期晋国的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可以说是大公无私。阴兴“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虽与张宗等人并不交好,但知道他们的才能,也举荐他们为官,并不推荐与自己要好却没有真正才华的朋友;“兴疾病……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病重时向皇帝举荐自己的堂兄阴嵩,阴嵩谨慎勤敏,得到皇帝的器重。阴兴举荐人才的做法和春秋时期晋国的祁黄羊有异曲同工之处,可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大公无私。

15.D
16.①颔联将当年欢聚赏花的逸兴与衰老、乱离之时的借酒浇愁对比,以表现被乱世颠沛流离之苦折磨的麻木和酸楚。②颈联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生动揭示当时世态炎凉、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③全诗将回顾的“泪满缨”与前瞻的“开口笑”对比,说明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或说明诗人虽强作笑颜,但笑之苦涩,更使人感到诗人内心苦痛之深重,含蓄深沉,意味无穷。)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语言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逐句理解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辛辣”“极具讽刺性”程度过重,应该说语言整体是含蓄的,有些语句有讽刺意味。
1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鉴”“亦”“鹭”。
18.D
19.①处是列举峰峦与罗汉两者相似性的表现,目的是穷形尽相地描绘出山峰的形态:虽然运用排比,但语气舒缓,感情平稳;②处表达的是游黄山最后见到西海门风景的惊异和兴奋,运用排比,增强气势,使语气炽烈,感情张扬。
20.①原文采用反问句式,强调了天公把西海门收藏得这么深密是有原因的,“想不到” 突出了作者意外收获的惊喜。②原文“饱览”更形象,程度更深。③原文最后一句与下文叙述角度一致, 衔接更紧密,文脉更贯通。
【解析】
18.
本题考查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语段中的引号“海门”是表示特定称谓,这并不是真正的“海”。
A项,表示反语,讽刺这些人卖国求荣的嘴脸。
B项,表示引用,引用俗语。
C项,表示特殊含义。
D项,表特定称谓。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和目的的能力。
①处写“十八罗汉渡海”的峰峦风景,通过列举“回头作商量状”“似两相耳语”“似伸脚测水浅深”“似临流踌躇露难色”的峰峦描写,写出了山峰与罗汉的相似之处,也展现了山峰不同的姿态;此处的排比并无加强语气的作用,主要是列举。
②处写自己观赏黄山西海门之后的感受,分别把它比作“观剧”的“压轴”,“聆乐”的“终奏”,“读文章”的“收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西海门带给自己的惊叹与震撼,此处的语气较为强烈,排比起到了增强气势,渲染情感的作用。
20.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不然他何以把西海门收藏得这么深密呢”是一个反问句,加强了语气,强调西海门被收藏得深密一定是因为连“天公”也禁不住“爱惜”起它来;而改句中“不然他不会把西海门收藏得这么深密”,只是普通陈述句,没有体现这种惊喜赞叹之情;
“想不到我们黄山三日之行,饱览世间罕有的美景,最后还看到西海门这样伟丽的景光”中,“想不到”一词有惊喜之情,改句成为“我们黄山三日之行,看完了世间罕有的美景后,西海门这样伟丽的景光在这儿等着我们”便显得太过于平铺直叙,且“饱览”一词与“看完”相比,前者更加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作者欣赏美景后的满足喜悦之情,“看完”便显得平平淡淡,毫无喜悦之感;
同时,原句主语是“我们”,与后句衔接恰当,如果改成“西海门这样伟丽的景光”,陈述对象便发生了变化,与后文“观剧”“聆乐”“读文章”等的陈述对象不一致,无法顺利衔接。
21.B
22.①秦始皇还统一了文字②都与文字的不统一有关③一旦落笔皆是汉字汉文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这段文字是强调秦始皇统一中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前面有“使中国文脉可以顺畅地流泻于九州大地”,用“这种顺畅”衔接最恰当;
A.“极大的空间”做主语,不符合话题统一原则;
CD.“视野和责任”使文脉流畅与文意不符。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