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11-07 10:37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1.D(“它采用了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误。从材料二“这部现实主义鸿篇巨制在以现代主义为新时尚的文学界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看,当时流行现代主义,而视现实主义为陈旧过时。)
2.C (A.“使得作家的创作出现二者水火不容的现象”有误,与原文“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的说法不一致。B.“这超出了作家个人经验的范畴”有误。材料二说的是“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对时代做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因为这超出了个人经验的范畴”。D.“这说明作家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思考是写作成功的关键”有误。材料二说“这种求真,既包括作家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描摹,也包括作家对时代与世界的整体认识与判断”。)
3.B(材料一观点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A.李白与杜甫的风格迥异,此项与原文观点相悖;B.强调作品中现实主义手法和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合,能够支撑材料一的观点。C.强调诗歌的创作的主观色彩,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D.强调文学创作中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属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4.首先提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流派与作为创作方法应区别开;接着引述《诗学》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二者的不同特点;然后概述两种流派形成对立的过程;最后阐明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世界出发,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浪漫主义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字去摹仿,注重主体与主体性,强调以作家的思想、精神与情怀观照这个世界。(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D(A.文中说“仿佛一有小孩,我的人格也好些了”作者用的是“仿佛”,戏言父亲的身份带来了更多的信任;而不是说我努力做个好人。B错在“我的文学创作陷入了停滞”。实际上有了孩子,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更丰富深刻了,有助于创作的提高。C.错在“不值一提”。作者通过对比,表达的是生活比课本、比大学教给“我”的更多,而且没有止境。)
7.C(“真心不喜欢小孩”有误,其实“我”对孩子的爱始终未变,愈来愈浓。)
8.俗白精致,雅俗共赏。文中语言采用了大量的北京白话,经过作者的提炼加工,显得“俗”“白”精致,易于理解而又颇有内涵。幽默诙谐,生动有趣。无论是写与小孩的争斗中“处于下风”,还是调侃莎翁、但丁,哥伦布等人,处处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给孩子系上护身符一般的“红线”能保佑孩子平安健康,所以作者认为比完成伟大的作品更让他骄傲。给孩子系“红线”,这正是作者深厚父爱的自然流露与明证。尽管以前孩子麻烦不断,但他不辞辛劳,乐在其中,而自从给孩子系“红线”后,作者对生活又有了崭新的思考和认识。(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C
11.D(策罢,即免官,非辞官。)
12.C(“辞去了官职”有误。原文是说准备辞官离去。)
13.(1)太尉赵意仰慕他们的志向,每年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慰问他们,他们都推辞不接受。(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慕”“问以酒粮”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鲁恭性情谦恭礼让,奏议依据经书,无形中对国家有益,但他始终不显耀自己,所以不因刚直著称。(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退”“显”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中牟有“三异”,鲁恭是贤能之人,治理有方。(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他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当时鲁恭十二岁,弟弟鲁丕七岁,兄弟俩整天整夜号哭顿足不停,郡里赠送的财物一概没有接受,办完了丧事,礼数超过成年人,乡里人都啧啧称奇。十五岁的时候,和母亲及弟弟都住在太学里面,学习《鲁诗》,闭门诵读,远离与自己无关的事,兄弟俩都受到儒生们的称赞,在学之士都争着归附他们。太尉赵憙仰慕他们的志向,每年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慰问他们,他们都推辞不接受。赵憙又向“直言”举荐鲁恭,在公车署里等待皇帝的诏令,被授予中牟令的官职。鲁恭一直把道德教化作为政理,不施用刑罚。许伯等人为田产打官司,多位太守和县令都不能决断。鲁恭替他们评断是非曲直,他们都回家自我检讨,停止耕种相互谦让。亭长放纵他人借牛却不肯归还,牛主人告到鲁恭那里。鲁恭召来亭长,再三责令他归还他人的牛,还是不肯听从。鲁恭叹息说:“这是教化不能施行啊。”要解开印绶辞官离去。掾吏们哭着挽留他,亭长于是感到惭愧后悔,归还了人家的牛,到刑狱接受处罚,鲁恭宽恕了他不再追究。建初七年,郡县蝗虫危害庄稼,犬牙相错环绕县界,就是不进入中牟县。河南尹袁安听说后,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派仁恕掾肥亲前去察看。鲁恭随行田间,一起坐在桑树下休息,有一只雉鸟飞过,停留在他们身边。旁边有个小孩,肥亲问他:“你为什么不捕捉雉鸟?”小孩说:“它将要生小鸟。”肥亲惊讶地站起身,和鲁恭诀别说:“我来的原因,是要看看你为政的情形。现在虫害不侵犯边境,这是第一个特异之处;德化能及于禽兽,这是第二个特异之处;小孩子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特异之处。我再长时间逗留,只会是干扰贤能之人了。”回到府衙,把情况详细禀报袁安。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在内廷召见,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恩遇礼节宠爱非同一般。升任乐安相。当时,东州一带有许多盗贼,他们一同劫略百姓,各郡县都深感忧虑。鲁恭到任后,加重悬赏,广施恩信:盗贼的统帅张汉等人带着党羽前来归隆:鲁恭上书朝廷任命他们为汉地博昌县的县太尉:其余的盗贼就进行捕杀,金部击破平定了盗贼,州郡于是得以安宁。鲁恭在三公之位,选拔征召才学优良者,大到各级卿相小到郡守多达几十人。那些年高而久负声望的大族,有的没能得到举荐,因而心有怨愤责备。鲁恭听说后,说:“学问不勤于研习,这是我所忧虑的啊。诸生不是还有乡里可以推举吗?”最终没有人再说三道四。鲁恭性情谦恭礼让,奏议依据经书,无形中对国家有益,但他始终不显耀自己,所以不因刚直著称。三年,因年老多病上书请求辞官。六年,八十一岁,在家中去世。
15.D(“诗人直抒胸臆”有误。这个“愁”指的是采桑女的愁,不是诗人自己的愁。)
16.原因:蚕细如蚁,尚未初眠;倒春寒使得桑树叶生长延迟;丝茧收成难卜,里胥提前上门催征。
社会问题:通过描写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评分参考:原因和社会现实各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抢榆枋而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3)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羌笛何须恕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渭城朝雨泄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A(“花样繁多”指各种式样或种类多;“丰富多彩”指内容充实,品种繁多,形式多样;“摇曳多姿”指摆动的姿态变化多,优美动人;“摇摇曳曳”指摇摆、摇荡;“爱不释手”指喜欢得舍不得放下;“赞不绝口”指对人或事十分称赞;“老当益壮”指年纪虽老,斗志更坚,干劲更大;“半路出家”指原先并不是从事这一工作的,后来才改行从事这一工作。)
19.C
20.(1)修辞手法:引用。 (2)表达效果:点明了时节,为后文写中秋节“扎灯笼”作铺垫,并引出人们盼团圆的情感。引用经典名句,增加了文段的文化内蕴及文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情。(评分参考: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B(A.与后文“当恒星……时,恒星……形成”不符;C.“只有一少部分”无中生有;D.否定不当。)
22.低于该质量大质量恒星 却能释放辐射(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参见202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作文评分标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