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省2021年11月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11-15 15:09
湖南省2021年11月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设计?有人认为设计要么和美有关,要么和技术有关。其实设计无处不在,但是,我们不能过于简单地把设计理解成美化,或者是简单的工具。从实践层面来理解,设计是教你做一系列合理而周密的谋划,可以定义为人类塑造自身环境的能力。每一件人造物都是一件设计品,我们制作它、使用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而在造与用的过程中,我们感知了世界,并赋予了生活的意义。所以说,设计又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创造活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人们,都是以独特多样的方式来展开设计、生产、工作和生活。
设计也是人类文明以及地域文化的一种映射,它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以及审美趣味的载体。《考工记》中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有时,地有气”就是对时间、地理、自然规律的一种客观认识。“材有美”讲的是取用有道,它又是一种审美观,要求工匠,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师,懂得发挥材料自身的特质与美感。“工有巧”中的“巧”指的是制造的精良、技巧和智慧,巧妙的设计,尤其是突出的创造,才能实践智慧。四者结合,方成上品。比如陶瓷、明式家具,就是科学与艺木的融合,是世界造物的经典,是我们东方造物哲学对自然、人、物三者和谐共生的系统性认知。在今天看来,这其中还包含着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如果从科学的层面来认识设计,设计是一门年轻的学问。百年来,世界不断在更替、转型,社会转型带来的技术变革,使得设计的范式、设计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这源于设计与现实生志的紧密联系,是时代发展的快速回应。设计的根本任务是解决问题,如何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设计最核心的东西。艺科融合、随物赋形、以人为本是设计思维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也是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以及为什么要跨学科的原因。
中国设计的提升应该面向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从制造到创造,从装配到设计,服务民生、自主创新,以间物无声的方式来传播时代的审美,同时,要传播中华文化,呈现民族的精神和风范。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基于中国的立场,对社会实际的问题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从这个层面反思,设计始终包含着一种伦理和责任,我们现在面临诸多问题,设计都应在其中有所担当。
当下,设计面临着双重的挑战,第一,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价值、利益与公平,因为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对问题的不同认识,所以理想和信仰是设计贡献社会的基础。第二,设计的本质具有前瞻性、应变性、整合性和引领性。比如说,设计可以平衡人与自然、自然与人工、传统与现代、全球与本土,以及更合理地运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现在很“热”,但其负面影响也有很多,设计作为一个平衡力量,非常重要。另外,设计要应对新时代、新技木、新挑战,设计学科要主动求变和引领,在解决方案中创造价值,这也是新文科建设所倡导的。文科的关键是思想的引领,设计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它创造价值,它始终的宗旨必须是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
(节选自鲁晓波《艺科融合,重思何为设计》,《中国文化报》2021年6月21日)
材料二
中国设计路在何方?随着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与冲击,以个体手工艺为基础的中国设计传统及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的设计文化与审美价值体系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中国又始终没有完全走完自己的工业化道路,没有真正建立起新的设计文化及审美价值体系,导致了中国当下设计领域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的混乱。
中国设计的道路,取决于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未来的判断、思考与选择。人文设计是中国设计走向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与选择。基于这样的认识,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将“人文设计”确立为基本理念。尊崇人文设计是一种将自然、科技与人文艺术融合在一起的价值理念。向自然学习,从自然中获取智慧和灵感,这本是中国艺木与设计固有的传统,今天也同样是我们重新建立起人与自然对话的艺术语境的必由之路。
人文艺术始终是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也是提升一个设计师的基本素质最为关键的部分。设计教育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教会学生关于设计的技木,而是能否激发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创造的激情,使学生领悟到,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人文设计引导学生以更深的层次探索和理解设计的本质,以更具有穿越感的眼光和眼界去看待设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设计需要以批判现实的态度和眼光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同时也要担当起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这种传承不是引导人们以复古的方式回到过去,而是要将历史和传统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与情感中去。更为重要的是,设计是一种对于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的判断和引领。
总之,我们追求的是艺术与设计的自由与创造力,崇尚的是智慧、灵性与品质,设计之道,至善至美。中国的设计和设计教育需要一种面对现实和过去的勇气,也更需要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自觉。
(摘编自《中国需要怎样的设计教育》)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设计既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创造活动,方式独特多样,也是人类文明和地域文化的映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以及审美趣味的载体。
B. 陶瓷、明式家具是设计中的上品,融合了科学与艺术,是世界造物的经典,是东方造物哲学对自然、人、物三者和谐共生的系统性认知。
C. 设计可以作为平衡人工智能发展很“热”和其负面影响之间的一股重要力量,这体现了设计的本质具有前瞻性、应变性、整合性等特点。
D. 中国当下设计领域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混乱的原因是中国一直没有完全走完工业化道路,没有建立新的设计文化以及审美价值体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设计既要传播时代的审美,又要传播中华文化,呈现民族的精神和风范,面对社会问题,要担当责任。
B. 新文科建设倡导设计要充分考虑价值、利益与公平,要应对新时代、新技术、新挑战,要主动求变和引领。
C. 将自然、科技与人文艺术加以融合的人文设计追求,与艺科融合、随物赋形等设计思维概念基本吻合。
D. 成功的设计教育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的激清,让学生领悟到对设计师来说,设计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设计理念的一项是(3分)
A. 制作先进、水平领先的天问一号B.仪态万方、独具风韵的吉林雾凇
C.风景优美、钟灵毓秀的东鲁泰山D.思路清晰、布局周密的深海计划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 目前,为提升中国设计水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雕刻师
墨中白
泗州城香花门外的闹市,常有白胡须老者在葫芦上雕像。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其葫芦先生。
葫芦先生雕刻的人同真人似的,就是价格不便宜。舍得花银子让葫芦先生雕刻人像的多是城里的商贾。他们有钱,可给再多的钱,葫芦先生也不会去他们家里。想雕像,到香花门花鸟市场找他。要求在宣纸绸缎上画不行,就在葫芦上刻。
普通市民是拿不出钱坐在那儿让葫芦先生雕像的。但,他们可以看。围观葫芦先生雕刻,是不需要掏钱的。
泗州人说,葫芦先生的刻刀一转,热闹的香花门,突然就安静下来,连市场上比赛唱歌的画眉也挂在笼边,一动不动了……
还有人说葫芦先生住在东城墙粮的一棵葫芦树下,那棵树结满了葫芦。葫芦先生就睡在最大的一个葫芦里。树上的葫芦摘也摘不完,却无人敢偷,葫芦藤上缠着一条蟒蛇,日夜守着那些葫芦……
葫芦先生原来是红遍京城的一个魔术师,最擅长演百变葫芦娃,那些葫芦和蟒蛇都是他变出来的......
泗州人乐于讲,大家更喜欢听。
不管别人如何说他,葫芦先生一个葫芦雕像收五两白银,这个价格不会变,在花鸟市场现场雕刻的规矩不改。就这样,看值就来。
葫芦先生一周才来一次,日期也不固定。可能逢二,也可能是八或是十。即使这样,有钱人也愿意去坐着,候他。
据米商米吨说,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商家生意不顺,听后,将信将疑,也将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供在家中。说来也奇,生活中,他们把父母当佛敬,生意真的慢慢好起来了。
有天,看着许多人围看看,葫芦先生便摇摇头说,今夏飞雪,家里粮,省着吃。望着太阳,大伙笑了。地里的麦子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能收了,还能饿肚子吗?
当大家把镰刀磨得雪亮准备收麦时,起了狂风,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先落下鸡蛋大的冰雹,随后,飘起鹅毛般大雪。
夏日飞雪。
泗州人这才想起葫芦先生说的话,后悔没有听他的。
城里,许多人家都盼着新粮下来哩。一场雪,让他们感受到了无言的寒冷。大雪后,雨不停。
断炊,一顿两顿可以,三顿不吃,肚子饿得慌。
有人就盘算起东墙下那些葫芦,可一想到传说的蟒蛇,又吓得缩回了念头。
大币声中传来葫芦先生在香花门作画的声音,刻的是收获的麦子。葫芦上那胖乎乎的麦粒,诱得人直流口水。
泗州人见了摇头说,画的粮食不能充饥。
有人走近,试探着向葫芦先生讨要,真的就给了。捧着葫芦的人,回家就有麦子度日了。
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排着队要想一个刻有麦粒的葫芦。帮着发葫芦的人是术吨。
抱着葫芦回家,明明葫芦上雕刻的是麦粒,倒入锅里的却是大术,稀稀拉拉不多,够续命的了。
天晴了,大水退去。田里的麦子减产,但不至于绝收。晒着有点瘦长的麦粒,大家说,多亏了葫芦先生。有人抱着鸡上门感谢葫芦先生。
葫芦先生说,要谢,去谢米吨。大家知道米吨是个善人。
这次雨雪,钱多本以为会大赚一把的,没想到让葫芦先生刻的葫芦给搅和了。这两年,当铺生意一年不如一年。钱多想,大家不缺吃穿,这当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他看来,灾季就是他的丰收年。葫芦先生是拿刻刀在划破他的钱罐子哩。
地疼牛二不知好歹,乘着酒兴直奔香花门。到了葫芦先生面前,也不坐,像石碾般杵在哪儿。“刻,刻,刻!“牛二厉声道。
“坐下来吧。”葫芦先生轻言细语。“你站着。”牛二喷着酒气,如耕地累倒的黄牛。“刻什么?”葫芦先生也不生气。
“我属蛇,雕蟒。”牛二的声音,半条街都能听见,“必须在我衣服上。”“不刻在葫芦上,你不后悔?”葫芦先生笑着说。
“俺就要破你的规矩。”牛二哈哈大笑,脸上的横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站直了。”葫芦先生并不起身,刻刀一挥,说,“好了。”
牛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服上真有条大蛇。他能感觉到蛇越缠越紧,仿佛有人用手操着他的心。他的脸色顿时紩白,兜里的银子也被挤到葫芦先生的手里。
“找钱多,抱着。”葫芦先生将一个刻有蛇身牛头的葫芦递给牛二。牛二听话地将葫芦抱在怀里,果然舒服多了。吓得他头也不回,跑了。
回家后,牛二酒也醒了,却放不下葫芦,放下就揪心地疼。想到葫芦先生的话,他找到钱多,一把将其搂在怀里,心疼好多了。
牛二舒服了,钱多可受不了,似被条蛇缠看。无奈,两人相拥去找葫芦先生。
葫芦先生递过两个葫芦说,回家敬着吧,转身走了。钱多手捧的葫芦上站看他的父亲,身后是泗州百姓。牛二手捧的葫芦上坐看他的母亲,身后立看一尊佛。
钱多望了眼牛二,发现他的横脸舒展了许多。牛二悄悄告诉他,心疼好多了。
(选自《小说月刊》2021年第3期)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篇点题,用简洁的语言交代老者的身份雕刻者,“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其葫芦先生”,表明大家对他的姓名不感兴趣,与后文形成对比。
B. 葫芦先生的刻刀一转,香花门和画眉都突然安静、不动,“一转”与“安静”“一动不动”形成动静对照,主要表现了市民和画眉的专注认真,葫芦先生雕刻技艺高超。
C. 文中米吨将母亲的像雕刻在葫芦上,生意越来越红火与后文牛二手捧的葫芦上坐着他的母亲,身后立着一尊佛形成照应,表达了作者认为百善孝为先,做人要仁爱、善良的主旨。
D. 文中大家磨亮锺刀,准备收麦子时的环境描写,着力描写了狂风、黑天、冰雹、大雪等景物,暗示了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烘托出人们后悔的心情。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米商米吨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他的善良仁爱与当铺老板钱多的自私自利形成鲜明对比,衬托了葫芦先生关心百姓生活,具有悲悯情怀的形象。
B. 小说语言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饰和描翠。使用口语性和大众化的语言,增加了生活气息,通俗易懂,让人读来感到轻松愉快,亲切自然。
C. 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故事,采用全知视角,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自由灵活地叙写葫芦先生的雕刻技艺,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D. 小说采用喜剧式结尾,钱多、牛二最终都被葫芦先生治服,善良战胜邪恶,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给人欣慰愉悦之感,并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向往。
8. 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简短,甚至一个句子形成一个段落。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妙处?(4分)
9. 有人评论墨中白创作的《雕刻师》充满了传奇色彩,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