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11-17 15:48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虽然经济“外循环”持续久了就会暴露严重的问题,但每个国家都需要通过它来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
B.经济“内循环”是通过“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独立,但“内循环”不是放弃对外开放,闭关锁国,而是为我国发展“备份”。
C.北京、深圳、杭州在4万亿救市计划的“内循环”中借着大量项目的出台,实现产业升级,成为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最大赢家。
D.面对我国外向型经济所遭受的多重压力与变化,中央从2013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循环措施,我国经济就在往内循环方向发展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我国实行经济“内循环”的背景及原因,材料一指出经济“外循环”存在的问题,材料二则将问题分析得更为具体、全面。
B.材料三提及的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证材料一中每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非常需要“外循环”和“内循环”的观点。
C.材料四指出,中国确立以“内循环”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的基础还较为薄弱,尤其是市场化体系还不成熟,需要一系列的基础性制度改革。
D.通过材料二、材料四的比照可以发现,经济“内循环”虽然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却是在疫情下世界经济趋势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制约内循环经济发展因素的一项是(3分)
A.城市化大规模发展
B.居民消费力地区差异大
C.科技创新比较慢
D.市场资源配置方式不成熟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中国内循环经济”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中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决策有哪些层面的依据?请简要分析作答。(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朋友,你在哪儿
刘建超
贾兴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如一辆笨重的坦克向我扑来。
“老刘啊,你好啊!久闻大名,心仪已久,一见如故啊,老朋友。”
我被他粗壮的双臂箍得紧紧的,他那生猛海鲜般的胡茬子脸还贴在了我的腮帮子上。四十好几了,我还从没有跟个大老爷们儿如此亲密过,从后背到屁股根儿都觉得发麻,身上起鸡皮疙瘩。
贾兴对招呼签到的人说:“把我们俩安排到一个屋,我们痛痛快快聊聊。”
贾兴长得五大三粗,整个儿一个圆。走路时先要摆两下手臂,否则就发动不起来。这副模样实在是和文字联系不到一块儿,偏偏他也写小说。有几次,我和他的小说发在同一期杂志上。这次应邀来参加笔会也是因为我俩又在《烂漫》杂志上同时发表了中篇小说。
三天的笔会,我几乎被贾兴给承包了。我去跟一位从前笔会上认识的关系有点儿暧昧的朋友见面,他也跟着。在会上,贾兴逢人就说,我和老刘是老朋友了,连我老婆和儿子都知道他,我们俩的作品常在一起发,缘分啊。
笔会结束后,贾兴意犹未尽,跟着我又到了洛阳。我陪他游了龙门、白马寺,吃了洛阳水席、浆面条。分别时,他眼圈发红,说我够朋友。他那胡茬子脸就又让我起了回鸡皮疙瘩,真受不了。贾兴说:“朋友,有机会到我那里去啊,我请你品尝大龙虾,哈哈哈。”火车开动了,他还探出头可着嗓门儿喊:“你一定来啊,不然我可跟你急!”
其实,笔会上热热闹闹嘻嘻哈哈,过后新鲜劲儿也就风吹云散,谁也不会把几天笔会上承诺的事太当真。贾兴可不这样,每个月都要给我打一次电话,正经不正经地东拉西扯一番,挂线时总要强调一句:“朋友,有机会来玩啊。”我也打着哈哈说,一定一定。
事有凑巧,半年之后,单位还真把我派到贾兴所在的城市办事。公事很快就办利索,剩下的时间就是游山玩水。原本不打算跟贾兴联系,自己转转省事还自在。可是来了一趟滨海,如果不同贾兴见一见,日后他知道了肯定会不高兴。我便拨通了贾兴的手机,电话里传出贾兴咋咋呼呼的声音:“喂,朋友,你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最近可没见你发表什么东西啊。喂,朋友,你在哪儿?”
我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什么什么?你来滨海市了?”
我说,是呀,来品尝你的大龙虾啊。
电话里的贾兴迟疑了一下:“咳,朋友,太不巧了,我刚好出差在外地。你在滨海能待几天?”
我说,两天,星期二就得回去,票都订好了。
贾兴嗓门儿又高了:“不行,朋友!你等到星期三,我星期三无论如何赶回去,咱哥儿俩得喝一杯。”
我说,你别管我了,忙活你自己的事吧,有机会我再来。
我又给滨海一家报社的朋友打电话,这位朋友听我说贾兴出差了,说,不可能啊,上午还见他来报社送稿子呢。贾兴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来电话,问我都去哪儿玩了,吃什么好东西了,并热情地给我推荐游玩的地点,还说去了之后呢就找谁谁谁,就说你是我贾兴的朋友,他们不敢不给面子的。星期二上午,我正躺在宾馆房间的床上看新闻。
贾兴又来电话:“喂,朋友,你在哪儿?”
我忽然就坏坏地说,贾兴啊,我已经在回洛阳的火车上了。
电话里的贾兴急了:“喂,老刘,你不够意思嘛,说好了你等到星期三啊,我就怕你着急,事没办完就提前赶回来了,刚刚下飞机,正在回城的路上。中午的饭我都订好了,海天大酒楼噢。老板是我哥们儿,专程给搞的新鲜的龙虾啊。你这不是害我嘛。”
我说,哈哈,我和你开玩笑呢。没见你,我怎么能走啊。我就在迎宾馆328房间等你呢。
电话里的贾兴声调又低了:“啊?啊,那好那好。一个小时之后,我们不见不散啊。”
我忽然觉得自己挺没意思,干吗嘛,两人一见面反而会失去更多的东西。
我打车直接去了车站。北上的列车缓缓启动了,我的手机又响了。
贾兴真的急了:“喂,我就在迎宾馆门口。朋友,你在哪儿?”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向我扑来”,一方面写出了贾兴对我热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之间并不熟悉,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贾兴的可笑。
B.虽然只是“心仪已久”,但自称“一见如故啊”,甚至直呼“老朋友”,言语不合常理,贾兴却连珠炮似的抛出,表明了他急迫地想亲近我。
C.洛阳分别之时,贾兴“眼圈发红,说我够朋友”,我却“又起了回鸡皮疙瘩”,是因为我认识到贾兴只是喜欢我陪游、陪吃,是酒肉朋友。
D.我在滨海市宾馆床上接到贾兴的电话,“坏坏地”说已在回洛阳的火车上,这是对贾兴的试探,更是认清贾兴待人之道后对他小小的捉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叙写了初见的亲切热烈、别后深情牵挂的互致问候与不愿见面便谎言推脱三个片段,以我与贾兴交往的时间为序,却自然形成对比,意蕴深远。
B.小说多处使用夸张手法刻画人物,或者通过夸张的话语,展示人物言过其实的本性;或者通过夸张的动作,刻画人物过分热情、虚情假意的嘴脸。
C.小说善以细节刻画人物,比如“有几次,我和他的小说发在同一期杂志上”,但贾兴却说成“我们俩的作品常在一起发”,细微差别,表现人物心思。
D.小说展现了某类人的待人处世之道,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但凭借着对人物极具个性特点的话语和情态的敏锐捕捉,具有了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
8.贾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9.“朋友,你在哪儿?”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