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高三核心素养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12-29 15:21
参考答案
1. B 曲解文意,不是教师自己产生了迷茫。
2.C A.“知识的传播者”错误。B.“还不具备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错误。D.“牺牲精神,舍小家顾大家”错误。
3. C 两则材料都特指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而邵逸夫是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他没有从事教师职业。
4. ①文章开篇引用社会热点问题,点明互联网背景下授课模式的变化以及互联网对教学潜力的激发。
②然后论述了互联网给教师角色、教学理念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③接着肯定教师的价值,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的观点和具体要求。
④最后论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的不足之处及解决途径。
5. ①从国家层面,继续支持“互联网十教育”计划,借助互联网技术给教师提供更大的平台。
②教师自身而言,要胸怀“国之大者”、心中有爱、“桶中有水”,紧扣时代脉搏,精耕细作、坚持不懈。
③纪检监察机关主动作为,为教师做“大先生”创造良好氛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6.B A.“将来可以救国救民”错误。C.“为他最后的牺牲做了铺垫”错误。突出了当时国民的愚昧无知、思想僵化禁锢,没有为他的牺牲做铺垫。D.“是不想借助袁镇长的权势和家里的财力来从事革命活动”错误。赵大少爷深知从事革命活动可能遭受到的逼迫和危险,他这么做是不想给未婚妻、家里人带来麻烦。
7. B 也有侧面描写。
8. ①“直到第二天早上,回来的他,眼里布满血丝”,这一时间交代和外貌描写可读出袁镇长女儿的丈夫参与了昨天晚上对赵家大少爷的追捕和杀害。②“瞅着她,嘿嘿地笑”,通过神态描写可读出他在杀害赵大少爷后的得意,可看出他人性的残暴,表明他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反革命刽子手。③“她惨白的脸”,通过外貌描写可以读出袁镇长女儿的不祥预感,以及她由此而生的沉重的忧虑。
9. 这一情节自然合理。①赵大少爷当年的行为暗示他是共产党员。他讲男女平等、土地平均、抗日救国等新思想;他举办夜校、组织青年秘密讨论;他回到镇上后,大街小巷出现了不少标语。②袁镇长的女儿理解赵大少爷。袁镇长讥讽赵大少爷办学时,她极力为大少爷辩护,说那是开民智。在他遇难的当晚,袁镇长的女儿“心里忽然地疼”。③小说的主题是讴歌革命时期共产党员的奉献和牺牲,表达人民群众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这些情节和主题一致,因此自然合理。
10. B
11. A 应“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12. C 引用晋文公的例子证明了治理军队的根本在于礼法。
13. (1)况且治理国家的君主,要奖赏善良,严惩凶恶,这样就使行善的人得到勉励,行恶的人得到惩罚。
(2)(君主)主管天下的政事却一味地无原则地宽容,他的忧虑后患还能计算得过来吗!
14. ①唐肃宗没有及时匡正上下礼节,未能以政策和法制来治理国家。②唐肃宗苟且于一时的安逸,不考虑长久的祸患。③唐肃宗任命地方将帅屈从于军队的意愿,不管所任命之人贤能与否。
参考译文: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季十二月,平卢节度使王玄志去世,唐肃宗派宦官前往安抚慰问将士,并且到军中考察他们所想拥立的人,将旌旗、符节授予他。高丽人李怀玉做副将,杀了王玄志的儿子,推举侯希逸为平卢军使。朝廷因此任命侯希逸为节度副使。节度使由军中将领士兵自行废立自此开始。
史臣司马光评论说:肃宗皇帝遭遇唐朝中期的衰乱,有幸恢复国家,这样就更应该匡正上下的礼节,以政策和法制来治理国家。然而他却苟且于一时的安逸,不去考虑长久的祸患。他任命将帅,统治地方,本是国家的大事,却委派一个使者,屈从于军队的意愿,不管贤能与否,只要是军队想拥立的人就任命他。从此以后,形成惯例,君臣因循相守,以为是很好的政策,这就叫作无原则地宽容。甚至于副将士卒杀害、驱逐主帅,也不治他的罪,反而将主帅的职位授给他。然而这样一来,爵禄废置、杀生予夺,都不是出于皇帝而是出自臣下,那么动乱的滋生蔓延,还会有尽头吗!况且治理国家的君主,要奖赏善良,严惩凶恶,这样就使行善的人得到勉励,行恶的人得到惩罚。奖赏被用来鼓励作恶,恶行怎么能不随处可见呢!《尚书》说:“谋划要长远着想。”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很快到来的忧患。”(君主)主管天下的政事却一味地无原则地宽容,他的忧虑后患还能计算得过来吗!于是做臣下的常常斜着眼睛窥探着他的君主,一有可乘之机,就会攻击族灭君主;君主也常常忧惧不安地畏惧他的臣下,一有可乘之机,就会乘其不备屠杀臣下;君主与臣下争相先发制人,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没有人把互相爱护保养作为互为有利、长久生存的策略。这样下去想求得天下的安定,怎么能够办得到呢!考究唐朝后期祸乱的原因,就是由朝廷任命侯希逸为平卢节度使这件事而引起的。古人治理军队的根本在于礼法,所以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看见自己的军队,无论年轻年长都懂得礼法,便知道可以打败楚军。现在唐朝治军却不顾礼法,由此祸乱相继发生,战乱不止,生灵涂炭,无处控告诉说,一共持续了两百多年,然后是大宋承接天命。太祖开始制定军法,使军队懂得以尊卑上下的礼法来处事,稍有违犯,就会伏在刑具上被杀。因此军队上下井然有序,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征讨四方不来王庭朝见的割据势力,无不归服,天下太平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直到如今,这都是由于用礼法来治军的缘故。这难道不是传给后世的深谋远虑吗!
15. D 诗中没有虚写。
16. ①诗人仔细挑选黄菊插空瓶,装点修饰,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富有高雅生活情趣的形象;②诗人以菊花意象表达出自己自然淡泊的高逸情怀和坚强高洁的人生志向。
17. ①.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②. 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③.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18.A 第一处,追溯: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追寻:跟踪寻找。根据上文“女性对自身价值”,应该是想去寻找,因此第一空应选“追寻”。第二处,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守望相助: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根据上文“在困境中理解扶持”,第二空应选“守望相助”。第三处,启迪:开导,启发。触动:碰,撞;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回忆等)。根据下文“不仅从剧中读到了自己,也得到了在逆境中前行的珍贵勇气”,第三空应选“触动”。第四处,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根据上文“人物关系纵横勾连,仍将以充满文学趣味的文本展现知识分子风骨的古今呼应”可知,作品有关联性,第四空应选“一脉相承”。
19. B
20. 对偶。结构相同,“吴依软语”与“窈窕淑女”,“亦有”与“不乏”,“刚正之姿”与“青云之志”两两相对;意义相关,赞扬了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坚守与奉献,表达了对女性价值的肯定。句子语言凝练,概括力强,意思互相补充。
21. C
22. ①刷短视频瘾②上瘾的对象也在不断变化 ③二是老年人群体
23.审题: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由引语式材料和写作要求构成。
所给材料提供了一个大的写作情境,即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由于发布者的专业素养、利益诉求、文化背景不同,这些信息往往真假难辨,看似信息丰富,却让人迷茫。这一大背景,是我们生活的现实,因此树立辨别信息真伪、善恶、美丑的意识至关重要。
从写作任务角度分析,“作为信息时代的青年,我们该如何辨析信息的真伪、善恶、美丑呢”就要求在写作时不能脱离信息时代信息混杂的大的写作情境,要结合自身的生活和经验,谈辨析信息真伪、善恶、美丑的方法。
本次作文适合写议论文,写作时应观点明确,在文章的开头就亮明观点;主题是谈辨析信息真伪、善恶、美丑的方法,如首先要冷静,不能一看到让人气愤的消息就头脑发热,应理性分析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分析是不是某些键盘侠为了赚取流量而危言耸听或者捏造事实;然后是多看,就是多比较,然后再定论信息的真伪、善恶、美丑;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提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及各类价值观,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点滴,汇成强大思想之洪流,炼成非凡智慧,流言止于智者,学会用生活经验、所学知识等分析信息的真伪;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真、善、美的标准衡量信息的善恶、美丑等。
立意:
1. 冷静对待网络信息,理智分辨真伪、善恶、美丑。
2. 积累生活智慧,树立辨识坐标。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分清信息的真伪、善恶、美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