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湘豫名校2022届高三2022年1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1-08 15:29
湘豫名校联考(2022年1月)语文参考答
1.A【解析】B项,“书法的‘秩序’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偷换概念,原文是“‘秩序’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C项,“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章法的隐喻性思考”错误,原文是“古人对章法问题的思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多是隐喻性的”。D项,“从而”强加因果。
2.B【解析】B项以偏概全,没有运用比喻论证论述“均衡”法则。
3.C【解析】C项,“古人对书法章法原理的思索处于不自觉状态”错误,原文是“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不自觉的状态”。“这使他们对章法缺少领悟,很难得其大要”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影响古人对书法章法探讨的是“书写性的认知”,今人“如果对此缺少领悟,便很难得其大要”。
4.A【解析】“如果……就……”表述过于绝对。
5.C【解析】材料一只谈到野象北迁现象及其原因,并没有谈到已经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材料二更多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已经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错误。
6.材料一谈到适宜野象生存的生态环境被破坏,野象就会逃离。侧重分析野象逃离的根源;材料二主要介绍中国将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及大会主要议题,侧重谈未来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策略与做法;材料三侧重从理论上阐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道德理由。(每点2分)
7.D【解析】“小说结尾意味深长,一方面说明了自然界的神奇之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冰花种子顽强的生命力”于文无据。
8.冰花种子本身指文文看到的冰雕作品。象征一种生命,人类未来生存环境堪忧,冰花种子象征一种在极端环境下仍能生存下来的生命。象征一种美好的事物,但美好事物的易逝启示人们要珍惜美好。(每点2分)
9.科学:以哈尔滨的冰雪世界为现实背景,以气候变暖为科学依据。幻想:幻想出没有春夏秋冬的世界和冰雕、冰花种子等内容。小说:包括小说三要素,即环境:哈尔滨冰雪艺术节;人物:爷爷和文文;情节:以冰花种子为线索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每点2分)
10.A【解析】根据上下文,先明确画波浪线句子主要是李世民向李渊解释不能北归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武周的问题,即“外……内……”,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可首先排除掉B、D两项;然后再比较剩余两项,根据“远……近……”及地名“太原”确定“马邑”为地名,可判断“马邑”后应断开,而“先”应是指“入咸阳”的早晚,故可判断正确的选项。参考标点:武周与突厥外虽相附,内实相猜。武周虽远利太原,岂可近忘马邑!本兴大义,奋不顾身,以救苍生,当先入咸阳,号令天下。
11.C【解析】“禾”为谷类的总称,“菽”则为豆类的总称。
12.C【解析】从文中看,李渊决定北归的原因不止缺粮一事,还有传言说突厥和刘武周要趁虚袭击晋阳的原因。
13.(1)李密收到回信十分高兴,把信给副将们说:“唐公也推举我,天下就不怕不能平定了。”
(2)李渊说:“隋朝吝啬封官赏爵,这正是他们失去人心的缘故,怎么还要去仿效它!”
(评分细则:(1)“得书”“示”“见推”“不足定”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勋赏”“所以”“奈何”“效”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翻译能力。译句时要本着“信、达、雅”的原则,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固定句式、文言句式等的准确翻译,并使译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参考译文】
李渊写信招降李密。李密仰仗自己兵力强大,想做盟主。(义宁元年七月)已巳日,(李密)派祖君彦回信说:“我与兄长支派虽然不同,但李氏的根脉原本是一致的。我知道自己才浅力薄,被四海英雄共同推举担任盟主。期望的就是相互扶持,齐心协力,取得像在咸阳擒获子婴,在牧野消灭商纣一样的功业,难道不是十分宏伟吗!”并且他还想让李渊带领几千步兵和骑兵亲自到河内郡,当面缔结盟约。李渊收到回信后笑道:“李密妄自尊大,不是写一封信可以招降的。我正要在关中采取行动,如果立即回绝他,这是又树立了一个敌人。不如用谦恭的语言奉承他使他心骄气傲,让他为我们阻塞成皋的道路,牵制住东都洛阳的兵马,我们能够一心一意地西征。等到关中平定后,占据险要,养精蓄锐。慢慢观看鹬蚌相争的局势,坐收渔人一样的利益,也不算晚。”于是派温大雅回信。李密收到回信十分高兴,把信展示给副将们(观看)说:“唐公也推举我,天下就不怕不能平定了。”从此双方信使来往不断。
雨下了很久不停,李渊军中粮食匮乏。刘文静还没有(从突厥)回来,有人传言突厥和刘武周要趁虚袭击晋阳,李渊召集将领商议北归。裴寂等人都说:“宋老生、屈突通联合兵力占据险要,不容易一举攻下。李密虽然说和我军联合.但他奸诈的计谋难以预料。突厥贪婪不讲信用,唯利是图。刘武周,是侍奉胡人的人。太原是一方都会,并且义兵的家属都在那里,不如回军救援根基之处,再谋划后面的行动。”李世民说:“如今豆谷遍野,为什么担心缺粮?宋老生轻浮急躁,一次作战就可以擒获他。李密顾念留恋粮仓的存粮,没有办法去攻打远方。刘武周和突厥虽然表面上相互依附。内心实际上相互猜忌。刘武周虽然贪图远处太原的利益,又怎么能够就忘掉近处的马邑!我们本来就是举起大义,奋不顾身,来解救百姓,应当率先进入咸阳,向天下发号施令。如今遇到小小的敌人,就马上班师回城,恐怕跟随义举的人们,一个早上就会解散离开,退守太原,那么一个城池的地方就全都被贼寇占有了,拿什么自我保全!”李建成也认为李世民说得对。
李渊封赏霍邑作战的有功将士,军吏疑虑响应募集参军的奴仆不能和平民百姓受同等封赏,李渊说:“在流箭飞石之间作战,不分贵贱。论功行赏的时候,怎么能有等级差别?应该全都依据本人的功劳授予封赏。”壬午日,李渊会见霍邑城的官吏百姓,像在西河郡一样慰劳封赏他们,挑选强壮的男丁让他们从军。关中的军士想要回家的,都授予五品散官后让他们回家。有人劝谏李渊说封官太泛滥,李渊说:“隋朝吝啬封官赏爵,这正是他们失去人心的缘故,怎么还要去仿效它!况且用封官来收归人心,不胜过用兵吗!”
14.C【解析】“无法承受一双‘得胜’佩环的重量”中“无法承受”错,颈联的意思是说,揞巾上适合系上凯旋时的佩环,意在表述自己无人赏识,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15.从表达情感上看,本诗尾联的含意为何时能够用身上携带的弓箭到边塞取得敌军将领的首级,表达了渴望被朝廷重用,能够抗击外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婪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的敌人一扫而光,和本诗在主题上异曲同工。从思想内容上看,本诗的尾联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结句都表达了诗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每点3分)
16.(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3)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每空1分)
17.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惶惶不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芒刺在背:原义是像芒和刺扎在背上,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此处语境为“经常处于……中”,故用“惶惶不安”更恰当。毫不犹豫: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毫不犹豫”强调动作的果断,而“不假思索”强调做事前不经过“想”的环节,根据上下文看,应该是强调人们在对老人采取任何做法之前需要慎重地思考,故用“不假思索”更合适。摒弃:舍弃。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抛弃一些东西,也形容思想上的抛弃、丢弃。扔掉:丢掉。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书面语,后者多用于口语,故此处用“摒弃”更合适。力所能及:指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此处强调老年人可以做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故用“力所能及”。
18.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括号内的句子和下文的关系,其内容应该作整个句子的主语,从意思上看,应是陈述老年人精神上的孤独寂寞,而A、B两项的主语都是“老人”,故可首先排除;再比较剩余两项,C项将喻体提前,只强调了孤独寂寞像毒蛇,不如D项更强调孤独寂寞像毒蛇一样在老人身旁更贴合语境,故选D项最恰当。
19.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B项,介词残缺,应是“社会改变对老年人的观感”。C项,后半句不合逻辑,应先说子女的做法,然后说社会的做法。D项,搭配不当,“降低……孤独寂寞”动宾搭配,不当。
20.示例:其实是一种睡姿影响睡眠质量可以千态万状(评分细则: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第一处,根据“事实上……”可划断此处陈述的内容和开头句应构成转折关系,再根据画线处后面的主要陈述对象“睡姿”可以判断,空白处主要是说躺平是一种“睡姿”。第二处,联系上下文看,主要说的是特殊群体如果睡姿不当会给自己造成危害,根据其中的关联词语“不仅……还……”可以判断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和“可能损害健康”有递进关系。其程度轻。且和睡眠有关系。故可以是表达“影响睡眠质量”相关意思的句子。第三处,根据空白处后面的“成人则不然”判断填写的应是和成人不同的表现,而根据下文的内容,成人提倡的正确睡姿是右侧卧位,故前面应填写的内容应是“可以千态万状”之类意思的句子。
21.示例:背和双腿像弓一样微微弯曲,手交叉呈拱形,就像胎儿呆在母亲腹中(评分细则:从侧卧时身体的三个部位——背、双腿、手切入,每个部位1分;正确运用修辞手法1分:句意通顺、内容连贯1分。)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在括号内填写出相应的内容,使得文章前后内容一致,首先可以轻易地看出这种睡姿指的是“侧卧”,这样我们可以从背、双腿、手三个部位着手,根据其状态,巧用修辞,按字数要求拟定答案。
22.写作指导
“生活中,人们既注重平衡,又要有所倾斜,以求找到‘牛鼻子’或突破口。”这既是对“有所倾斜”的解说和引导,也是对话题的限制,着力点在“有所倾斜,以求找到‘牛鼻子’或突破口”上。同时,“既”与“又”这组关联词又揭示了“注重平衡”和“有所倾斜”是并列关系或互补、辩证关系,而不是取舍关系。据此可有以下行文思路。
立足实际,适当变通,找准“牛鼻子”。侧重阐释有所倾斜的重要性,有所倾斜,就是在工作与学习中善于抓关键,善于寻找突破口,如:在学习上,我们把时间向弱势学科倾斜有利于提升弱势学科的水平;在社会上,我们把关爱向弱势群体倾斜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科技上,我们把资金向短板技术领域倾斜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
倾斜和平衡是辩证的存在,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如: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倾斜,倾斜后就会逐渐平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衡,平衡后也会走向倾斜。




------分隔线----------------------------